2012:馬英九帶領台灣前行

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於1月14日晚揭曉,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過半得票率當選連任。

據台灣「中選會」統計,是次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總投票率為74.38%。馬英九及其搭檔吳敦義最終獲得689萬ll39票,得票率為51.6%,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及其搭檔蘇嘉全獲得609萬3578票,得票率為45.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及其搭檔林瑞雄獲得36萬9588票,得票率為2.8%。

14日晚,成千上萬的支持者聚集在臺北八德路馬吳競選總部前。馬英九冒雨發表勝選感言。他說,「恭喜大家,我們贏了。」

基於兩岸關系的經濟訴求是勝選保障

馬英九的勝出說明台灣當局這四年推動兩岸政策的開放得到多數台灣民眾的肯定,兩岸政策的調整不僅帶來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使台灣民眾減少許多心理上的不安。特別在兩岸「大三通」基本實現、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背景下,兩岸政策開放明顯給台灣民眾帶來經濟上的實惠使台灣民眾認識到台灣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緊密聯系的兩岸關系。相比之下,蔡英文一直不肯承認92共識,其執政後如何處理兩岸關系,民眾有疑慮,這是這次選舉蔡英文最大的罩門。

藍大於綠的基本盤沒有改變

台灣選舉藍綠基本盤的變化一直是影響選舉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島內的基本盤都是藍大於綠。在「總統」選舉中,民進黨的選票從未過半,只有在2004.年的那場選舉是例外,但當時有兩顆子彈的因素。所以,在一對一的「總統」選舉電如果泛藍不分裂,民進黨難以取勝。這次雖然有宋楚瑜出來選,但不是「三強鼎立」,宋的得票率很低,只有不到3%,不足以對馬的勝選構成威脅。台灣基本盤「藍大於綠」的結構並未發生變化,這是馬能夠勝選的重要原因。

泛藍選民「棄宋保馬」成果顯著

在以往的很多次各類選舉中,泛藍常常分裂最後導致民進党漁翁得利。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及2000年的「總統」選舉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對此,泛藍選民記憶猶新。這次選舉,泛藍又出現了分裂的局面,而馬蔡之間選戰一開始就非常緊繃,這讓泛藍選民產生強烈的危機意識。他們一方面踴躍出來投票,這沖高了投票率,這無疑對國民党有利,更重要的是,泛藍選民不願重蹈覆轍,在投票中實現了「棄保」,即「棄宋保馬」,因此宋的得票很低,這也是馬能勝選的重要因素。

馬英九「也只能高興一晚上」

選戰打贏,馬英九也許是當夜睡得最不安穩的人,因為,硝煙散盡之後,令他頭疼的問題更多。

歐債危機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形勢疲弱,他如何讓台灣經濟獨善其身,讓民眾感覺生活良好?面對島內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拉大的局面,他又如何扶危救困?

面對民進党背後代表的609萬多選民以及「立法院」三個在野黨的制衡,馬英九又將如何推動他所承諾的「朝野對話」,以便未來更順利地施政?

此外黨內問題也一大堆等著他去解決:第二任期上任,即要面對「內閣」改組的問題,接下來,又要安排黨內接班,避免黨內劇烈內鬥,黨務改革和人才培養,也是個不得不續推的系統工程。

歸納起來,這些就是馬英九第二任期開始之後所面臨的四大難題。

必須搞好台灣經濟重視「四中」問題

馬英九領先對手的票數從2008年的221萬票,下降到如今的近80萬票,整整流失14l萬票。

2008年挾著強大民意支持度高票當選的馬英九,且在泛藍「立委」。席次占3/4的情況下,為何一轉四年時間,就流失了如此多的選票?有人認為,是他的執政能力受到質疑,也有人怨他,說他沒膽,魄力不夠,而馬英九自己曾是這樣解釋的,因為他2008年一上任,就碰到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雖然當局積極應對,台灣經濟複蘇也較快,但總體上還是受大環境影響,使民眾沒有感覺到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上升,這是選票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他所提出的「633」.政見跳票,也確實成為競選連任時對手主要的攻擊點。

可是,如今的歐債危機還在持續,且有日漸加深加重之勢,馬英九又如何在第二任中力挽狂瀾,使台灣經濟在全球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獨善其身,讓人民「有感」、「馬上好」呢?為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因此,把經濟搞好,讓民眾生活過得好,這是馬英九連任後的最大考驗。

此外,在2012連任成功勝選感言中,馬英九也提出,「我也瞭解,許多人對我們還有更高的期許。大家希望我們在照顧弱勢之外,要更重視分配的正義,要繼續縮小貧富的差距,同時要重視青年就業的問題」。這其實說出了台灣目前面臨的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貧富差距、南北差距等問題,也就是說,馬英九接下來必須認真努力地面對「中下階級、中產階級、中小企業、中南部」等「四中」問題。一年兩次的「朝野對話」要「解決問題」。

當馬英九「想不想做事」、「要不要做事」已不是需要討論的問題時,接下來要問的問題是——馬英九今後「好不好做事」?

在「立法院」,2008年國民黨占8l席、民進党27席、無黨籍5席泛藍席次占3/4的絕對優勢。如今,國民黨席次雖然過半,但只有64席,而民進黨增至40席,再加上臺聯党3席、親民党3席,「立法院」反對黨力量明顯加強。於是,有人就開始質疑:泛藍在「立法院」占3/4絕對優勢時,施政都困難重重,做不了多少事情,那現在還能更好地做事?

台灣著名時事評論員黃創夏說,因為國民黨現在「立委」席次仍過半,因此,接下來四年時間,馬英九和國民黨在「立法院」所受的壓力與過去一樣,不在於反對黨的抗爭,而在於不要再留給人「沒用」的印象。雖然占多數席位並不能強行蠻幹,但國民黨掌控多數的「立法院」,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一事無成」。

另一位台灣時事評論員蔡瑋則表示,現在島內政壇呈現「兩大黨、兩小黨」的格局,政局比原來更加複雜。台聯黨因為意識形態原因一直罵國民黨「傾中賣台」,而親民黨則因政黨恩怨,現在常把「馬英九無能」掛在嘴邊。「可以預見,這兩個党成立黨團後,肯定會強勢杯葛執政黨的施政,‘立法院’今後更加不‘太平’。」

馬英九也看到了這一局勢的複雜,於是,在連任勝選後,他就承諾說,今後「至少每半年邀在野政治領袖‘共商國是’;每個月與人民團體座談,聽取民情作為執政參考」。可是,效果會怎樣呢?如何做到針對實質內容對話,結束政爭?如何分享權力?這對馬英九的政治智慧絕對是個考驗。

合理安排接班人選和‘內閣’改組

連任兩屆之後,根據規定,到2016年,馬英九不可能再參選「總統」。這就引申出一個接班的問題,馬英九之後,國民黨將安排誰來接棒呢?一百年太長,一個月太短,馬英九的接班人必須有足夠的培養和鍛煉時間,才能保証有足夠的實力與勇氣挑戰2016年「總統」選舉,才能真正保証國民黨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挑誰2016年接班呢?新北市長朱立倫、臺北市長郝龍斌,抑或是2012「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內政部長」江宜樺,或者還有其他人員?而挑選接班人的重任,作為國民黨當家的,馬英九無法回避。

此外,隨著馬英九2012連任成功,新任「立委」在2月1日就職,根據慣例,「內閣」將提出總辭。這就給馬英九又留下一個難題:新一屆「行政院長」由誰接手呢?由「副總統」吳敦義兼任顯然不那麼合適,那目前的「代理行政院長」陳沖有機會嗎?還是另有其他人?「副閣揆」誰接呢?台灣政壇傳言,學者出身、備受馬英九肯定的「內政部長」江宜樺也很有希望從「天下第一部」「部長」更上一層樓,出任「副閣揆」。

而在此次「立委」選舉中,過去形象、能力都不錯卻落選的候選人,如國民黨副主席林益世、曾任多屆「立委」的邱毅、鍾紹和、周守訓以及選前出面挺馬的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前臺北縣長周錫瑋等是否也會一併「人閣」呢?至於現行「閣員」中,把誰調整下來呢?

這麼大的一盤棋,真夠馬英九消受了!

「刺客」人選雖敗猶榮,重要的是讓人看到「未來」

人才斷層在國民黨內是個比較嚴重、不得不嚴肅面對和積極解決的問題。「大佬政治」文化,排資論輩、派系牽制現象的長期存在,一直壓抑著党內青年才俊的顯山露水。

直到近年來,馬英九全面接掌國民黨機器後,才借著「馬金體制」大刀闊斧進行革弊迎新,力抗「大佬政治」,斬斷派系黑手,選賢與能,起用党內新星,讓年輕人出頭。

黃創夏以此次選舉為例指出,國民黨在那些艱困選區派出年輕「刺客」,比如把蘇俊賓派往台南市,陳以真派往嘉義縣,徵召錢薇娟前往新北,雖然他們都落選了,但都「輸得很漂亮」。比如說蘇俊賓,他對上當了八年縣長的許添財,只輸了1萬多票;年輕的陳以真對手為「老將」陳明文,也只輸了1萬多票,「雖敗猶榮」。國民黨派出「刺客」的這種做法,具有指標性意義,因為這些人肯拼肯沖,這一次雖然落選,下一次的希望就很大。再舉兩例,一個是新竹縣的徐欣瑩,一個是花蓮的王廷升,這兩個人上次以「刺客」身份落選了,但這次就成功了。這些現象,對于馬英九之後的黨務改革策略,尤其是在人才起用與培養方面,將有進一步加強的底氣。這也讓民眾看到國民黨的「未來性」與「希望」。

蔡瑋表示,對于馬英九而言,第一個任期大力推行黨務改革,得罪了一些人,使他流失丁很多票。他的「小圈圈內用人」作風也還為人所詬病。按照馬連任後的感言,聲稱未來將還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必然會引起反彈,遇到阻力,黨務改革能否深化、順利推進,這也是馬英九第二任期須要面對的壓力。

(吳生林 薛洋 林靜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