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中小企融資有助企業發展

劉紹滿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日前完成討論“修改《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制度”行政法規草案,決定再次將援助貸款上限由五十萬元提升至六十萬元。此消息公佈之後,受到廣大中小企業的關注及支持,這也是證明得到特區政府在推進本澳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當局並沒有忘記屬於“勞苦功高”的中小企業,為了使整體社會經濟得以均衡發展,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是必然之舉,這也是有利於整體社會和諧發展,更加有利於中小企業在資源短缺之際,有政府急時的雪中送炭,可以彌補資源暫時不足及實際性並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本澳企業當中超過有九成的企業都屬於中小企業,當然中小企業對本澳社會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小企業在本澳島經濟發展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本澳經濟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部份。可是,面對大型博彩企業及外資企業在本澳的發展,原本屬於家族式或小集資式的中小企業,兩者之間的競爭就好似是以卵擊石,若兩者之間得不到平衡發展,都會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為此,當局在推動博彩業發展的同時,亦是需要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體制不順,扶持力度不夠,發展環境欠佳和融資相對困難等。不少中小企業存在技術落後、人才缺乏、信息不靈、管理水平低下和法制意識淡薄等諸多無法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現實問題。

眾所周知,本澳中小企業的特點與很多國家或地區相約,其的結構雜,壽命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更多地集中在傳統行業,自有資產少,人才匱乏,創新能力差。從企業治理角度看,普遍產權不清,“家族式”管理模式盛行,不少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和審計制度。中小企業在融資難的問題上更為凸顯。因此,政府和中小銀行和社區銀行必須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並且,隨著本澳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不善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一是生產技術與產業水平落後,大多數中小企業只有從事簡單加工、裝配的能力,並無研製、創新的能力,推不出具有較高科技含量與附加值的新產品。其二是財務管理紊亂,企業內部缺乏正規的財會制度,致使家庭式企業的公私財產產權不明晰,帳目極為混亂。由於財務管理不善,不僅導致中小企業的營業費用高漲而還債能力、盈利能力下降,而且還導致中小企業難獲銀行貸款,籌資融資極其困難。三是行銷體系不健全,銷售通路擴張艱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具備自有品牌和擁有一套自主、有序的行銷體系。

本澳中小企業不僅僅面臨本土化的大型企業的競爭,還需要面對周邊地區的無形的競爭,這對於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及資金存備及運作上都有不少因素的影響。為了擺脫困境,適應新時期世界經濟及經濟形勢發展的變化要求,當局及中小企業界自身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小企業要取得持續健康發展,除了需要自身努力(諸如加強財務管理、變“家族企業”為“企業家族”等)之外,還有賴於當局的積極扶持與引導。政府應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引導扶持,促進其升級轉型。在世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加快重組的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要謀求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在繼續經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中小企業要實現升級轉型,除了需要企業自身的推動之外,還應主要依賴於政府的引導扶持。

其實,臺灣中小企業在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與蓬勃發展,除了其自身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旺盛的創業精神外,主要得益於臺灣政府在財務融通、經營管理、生產技術、研究發展、資訊管理、人才培訓、工業安全、污染防治及市場行銷等多方面的專業化服務。臺灣政府在發揮其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作用方面的經驗是比較成功的,值得我們吸取和效仿。臺灣當局歷屆政府都十分注重吸取與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發展經驗,對島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均給予了同,相當的重視,不僅表現在政府對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的頒佈與修訂,而且還表現在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有效管理與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有力推動了臺灣經濟的騰飛,並演變成臺灣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柱。借鑒臺灣的經驗,我們應更加充分認識和重視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繁榮市場、解決就業、增加財稅收入以及推動社會走向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應適應現實經濟條件下多重生產力結構的現狀,既要注重大企業的改革與發展,通過資產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和強弱聯合,組建企業集團,也要進一步放活和搞好多種所有制結構中的中小企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推動作用,壯大經濟總量,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合理化的產業組織體系。

另外,臺灣當局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立法,曾先後頒行了一系列保障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法規條例,如《中小企業輔導準則》、《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等。我們的中小企業立法還不完善,主要問題是:單純按所有制的不同分別立法,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基本法。因此,我們可以借鑒臺灣的經驗,進一步加快中小企業立法步伐,改變中小企業按所有制分類的做法,制定適合於各種經濟成分的統一的中小企業基本法,明確中小企業的基本方針、政策、發展方向和管理原則。政府可借鑒臺灣的經驗儘快建立完整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切實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多方面的引導服務;幫助中小企業培訓管理人員和專門員工;為中小企業提供海內外的市場信息服務,協助其開拓國內外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資訊服務,促進其實行新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組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與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指導和服務。

香港的經驗亦是值得借鑒。香港中小企業總會副主席麥智雄日前說,政府對中小企支持的層面應該提升,不單為中小企提供海外推廣基金和信貸保障方面的支持,亦應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的商會和社團,比如成立「香港中小企商會社團發展基金」,扶持這些商會在海內外辦展交流,尋找推銷全球市場的平臺,令中小企有更多出路。旅港南海商會理事高世榮直言,香港不可能只依賴幾家大企業,因此民生就業等肯定離不開中小企,而香港中小企的成功從來都不是單靠扶持,而是自力更生。但政府為致力打造香港成為金融中心,以致在經商環境中施行不少不必要的規限,令到中小企難以負擔。他建議政府應減少幹預,營造適合中小企成長的良好營商環境。在場不少中小企商會代表齊抱怨的租金太高問題,香港中小企業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陳永有和陳國強兩位都指,政府可以不幹預市場,本港也沒有增值稅,但可借鑒這種辦法,制訂累進稅金徵稅制度,讓租金越高的擁有人稅率同比增加,相信這個辦法既不影響樓市,還可助租金下降。

為了使中小企業能穩健發展,融資就是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同時,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中小企業一般都是自籌資金而建立起來的,其自身籌資能力弱,融資渠道單一,資信狀況差,信用等級低,因此,非常有必要為中小企業建立合理的融資體系,幫助中小企業發展,解決資金瓶頸的問題。不僅僅需要政府當局的支持,金融部門必須轉變觀念,調整信貸政策導向,確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思路。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要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信貸部的作用,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中小金融機構容易貼近中小企業,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比較靈活的金融服務,具有大型的金融機構不具備的優點。當局應充分利用中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特點,通過貸款擔保、貸款貼息、政府優惠貸款等方式,調動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的積極性,提高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發揮中小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的優勢以及相應的作用。

特區政府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已推出包括資金支助、產品展示、人資培訓、改善經營環境等多項措施協助本澳中小企業長足健康發展。例如,為協助提升中小企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開辦多項課程,同時不斷引進新的技術,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管理和技術水平。此外,為協助中小企業解決人資問題,特區政府加強職業培訓,提升中小企本地人力資源的素質,並在嚴格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的權益下,實事求是處理中小企外雇的申請問題。

政府應繼續推廣借貸擔保計劃,不單是在本地經營中小企業,就是內地經營的本澳中小企也應可提供跨境融通服務,並協助中小企利用創投和私募基金等進行融資,讓他們能提升創意和引入科技產品。同時應設立國際化的中小企組織,凝聚力量,加強經貿交流,拓展市場。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如何在困難考驗中發現並抓住機遇,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都必須積極思考解決的重大問題。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是中小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創新求變、重新塑造競爭優勢、提升社會價值,達到新的發展形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