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發展策略體現彈鋼琴科學決策藝術 公屋發展策略體現彈鋼琴科學決策藝術

在政制發展第二階段諮詢工作結束,尤其是特區政府完成兩個選舉法修訂草案的擬研工作之後,特區政府各部門迅速轉入發展經濟及關顧民生工程的工作中去。繼進行《城市規劃法》法律草案的諮詢工作,啟動社會保障長效機制等重大施政作為之後,房屋局又從昨日開始,展開為期六十日的《公共房屋發展制度(二零一一--二零二零)》公開諮詢工作。特區政府在該諮詢文本中,提出了十三項未來澳門公共房屋的政策及措施建議,以及短、中長期目標和工作方向。包括全力開展「萬九公屋」的發展計劃,力爭能在今年底前完成;在明年內啟動現時規劃中的三千八百五十個公共房屋的興建工作;根據社會狀況變動,適時檢討及調整社會房屋的收入上限;優先設立社會房屋定期申請機制,並設立輪候期;最快在明年重開申請社屋,在納入確定名單後,申請者有望於四年內可以上樓;建立公屋土地儲備,在新城區預留公屋用地;研究設立公屋發展基金;強化公屋事務委員會職能,促進公眾參與;推出經屋預配及引入分組排序;等。特區政府歡迎廣大市民、各界人士和社會團體積極提供建議,共同締造澳門成為一個和諧、宜居、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城市。

澳門回歸以來,各方面發展都獲得了觸目的成就,單就與民生相關的領域來說,失業率從回歸初期的超過百分之十,下跌到目前的百分之二點一,可以說是全民充分就業,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收入中位數也從回歸初期的只有四、五元,提升到目前的一萬二千多元。特區政府憑藉著開放博彩業所帶來的充裕庫房,向廣大市民提供了多項社會福利措施,包括「現金分享」、「醫療券」,還有對老弱疾殘者的關愛等。鄰近的一些地區的民眾,對澳門特區的較為豐厚的社會福利,都很羡慕。

但無可否認,在回歸以來的十二年間,特區政府在涉及經濟、民生領域的施政也發生不少失誤,導致出現許多社會矛盾。一些舊有的矛盾尚未消除,又出現了新的社會矛盾,或是舊有的矛盾更為尖銳激化,因而仍有不少深層次矛盾有待解決。比如,整體經濟發展與相當部份居民分享不到其成果的矛盾,博彩業一支獨秀與「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矛盾,人均GDP數據亮麗與貧富懸殊的矛盾,中小企業嚴重缺乏人力資源與勞工團體反對濫輸入外地勞工的矛盾,房地產業發展與舖租樓價急升損害中小企和居民利益的矛盾……等。具體來說,在民生領域,是存在分配不公的現象,收入差距拉大,兩極分化嚴重,盡管部分民眾收入大增,過上小康生活,但仍有不少居民仍過著較為清苦的生活,分享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其中又以居住問題最為嚴重,民怨最大。應當說,市民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確實是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有自置樓宇,但這是含有極大「水分」的,實情卻是其中的多數人擠迫在舊式唐樓內,居住環境惡劣。很快,多數市民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卻要與父母擠迫於一室,難免會有許多尷尬情況出現;子女們男婚女嫁,也需要住房。但決策者曾被「百分之八十」的表面數字所迷惑蒙蔽,而曾在較長時間內忽略居住問題,就使住房問題越發尖銳激烈,形成了澳門特區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矛盾,亦即是民怨的主要聚焦點所在。

出現這些情況,與特區政府曾經有過的決策失誤有關。回歸初期,地產低迷,樓宇空置率極高,發展商確是負擔甚重,營商環境極為困難。特區政府為瞭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在延續回歸前「置業移民」政策的同時,停止興建供應公共房屋,以幫助發展高商消化空置樓宇。但卻引發了負面效應,由於要與鄰埠的投資移民政策競爭,就設置了較低的「門檻」,致使「置業移民」投資者向中下價樓宇下手。結果,本應是以本澳中低收入階層為銷售對象的中下樓宇,其售價如同脫韁野馬般狂飆,使得本澳中低收入階層只能是望樓興嘆。這就是為何會有人認為,十年前四千多元月薪可以買樓,現在月收入一萬多元卻不敢買樓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樓價應當不能超過家庭主要收入者的六年薪資。但現在即使是以收入中位數一萬二千元計算,六年的總收入為八十多萬元,可能連一個房間也買不到。而在美國,目前的房價收入比是三年多,日本的房價收入比為五到六年。澳門則有可能是十五年以上,這種狀況實在是令人吃驚,也就難怪市民們怨聲連天了。

住房是人們的一項基本權利,人能夠在世界上生存下去,需要「衣食住行」,只有這些基本的生存要素滿足了,才能夠談得上「有尊嚴的生活」。就目前澳門居民的生活情況看,以上四個與民生相關的問題中,「住」的問題是民眾最不滿意的,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也最嚴重。因此,解決市民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事業,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強化政府在住房保障中的主導和核心作用。只要能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可以逐步解決。當然,也須防避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應當說,現任特區政府是十分重視住房問題的,在包括「民主派」在內的各界人士的敦促監督之下,「萬九」公屋計劃迅速上馬,並極有可能會在今年內落實。現在,特區政府又再接再厲,推出《公共房屋發展策略》,提出了「共同締造澳門成為一個和諧、宜居、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城市」的宏願,與《城市規劃法》諮詢文本中的「多元、和諧、宜居的城市」相呼應。而「宜居」不應僅僅是城市環境優美,還應反映在居屋的內外環境方面,包括住房的舒適度,及居住小區的設施配套。此顯示,特區政府已經學會「抓住主要矛盾」及「彈綱琴」的領導藝術,緊緊抓住住房困難這個澳門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並以「彈鋼琴」的手法,分清主次急緩,多頭分並進。相信,只要能完全落實,就能逐步解決澳門社會的各種矛盾,從而保持澳門特區的社會穩定和諧。

實際上,一位哲人曾經說過,要學會「彈鋼琴」。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這就是說,科學決策必須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打蛇要打七寸,牽牛要牽牛鼻子。在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同時,適

當分出一些力量解決次要矛盾,不僅不會妨礙主要矛盾的解決,而且還能為解決主要矛盾創造有利條件。

由於現任特首崔世安此前曾出任近十年社會文化司司長,因而對民生議題有高度認知,故在出任特首後,就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採取了許多措施,尤其是緊緊抓住住房問題這個主要矛盾,同時又全面鋪開解決其他民生範疇的問題,使得澳門社會的民怨逐漸消減。就此而言,兩年多前澳門居民尤其是特首選委會委員在特首選舉中的選擇,是選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