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內閣”施政頻遇難關

近來,剛剛上任不久的陳沖「內閣」接連遭遇「美牛進口」、禽流感疫情、油電漲價、稅制改革等施政難題。由於新「內閣」處置欠妥,導致相關政策屢遭質疑,進而使得當局的民意支持度大幅下跌,面臨嚴重的政治信任危機。輿論認為,在全球局勢複雜多變、島內政局暗藏危機的背景下,陳沖「內閣」要成為馬英九期許的「安心內閣」,任務將非常艱巨。

頻現施政危機

3月14日TVBS民調顯示,馬當局施政滿意度僅為28%,創下近兩年來新低。3月19日綠營「台灣智庫」民調顯示,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為38.5%,不滿意度達49.7%;新「內閣」的滿意度僅為30.3%,不滿意度達46.7%。輿論認為,面對接踵而至的食品安全、民生物資漲價、財稅改革等棘手問題,馬當局危機不斷。

(一)「禽流感疫情延報」事件被嚴厲批評

3月2日,台「農委會」証實台灣爆發高致病性H5N2禽流感。然而媒體披露,台防疫部門早在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就接到相關疑似疫情通報,但一直以低致病率為由,未及時向社會公佈。

事件發生後,馬當局迅速啟動防疫後續處理,「防疫局長」許天來因此下臺,「行政院長」陳沖更親自向民眾致歉,但疫情延報,甚至爆出「農委會副主委」黃政騰涉嫌隱匿疫情的錄音帶,既給台灣養雞產業帶來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也嚴重傷及民眾對當局防疫工作的信心,使得馬當局面臨強大的社會壓力。

一方面民進黨極力渲染「疫情醜聞」,批評當局疫情隱匿時間點在「大選」前,充滿政治動機,並聳稱該事件有損台灣的國際信任度與形象,同時還要求當局就疫情隱匿疑雲展開調查,「向上追責」。另一方面島內輿論對防疫部門失職提出嚴厲批評,認為「防疫局」利用偽科學欺騙民眾,用「保護農民」當成防疫不力、隱匿疫情的藉口,「有負人民所托」、有傷公權力形象及民眾對防疫的信心,要求當局痛定思痛,全面反思防疫機制。

(二)「美牛」進口政策及食品安全問題遭民意反彈

「美牛」事件早在馬第一任期,便因處置不當導致時任「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下臺。馬連任後,「美牛」問題成為新「內閣」面臨的重大挑戰。陳沖就任之初,一再申明「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間表」、「沒有事先對美方承諾」的「三沒有」原則,並指示「農委會」在「專業考慮、風險控管」原則下與各界溝通協調。但各方博弈之下,「美牛」爭議未見平息,反而愈演愈烈。迫于美方強大壓力,馬當局一改之前立場,於3月5日宣佈「有條件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然而,島內各方共識尚未達成,且近來又接連爆出澳洲牛肉、本土豬肉等肉類產品含有瘦肉精,使得當局的「美牛」政策及食品安全問題引發民意強烈反彈。

第一,遭到國民黨內部反對。「立委」黃昭順、楊麗環、鄭汝芬領銜提案反對瘦肉精美牛,痛批當局政策轉彎,「根本把‘立委’當傻子耍」。第二,激起在野黨串聯抗爭。民進黨提出「公投」解禁瘦肉精的提案,並聯合地方執政6縣市反對「美牛」開放;台聯黨「立院黨團」更多次霸佔「立法院」發言台,阻撓正常議事進行。親民黨也對當局政策轉彎表示不滿,並稱「將慎重考慮聯合在野政黨杯葛‘政院’法案,甚至‘倒閣」’。第三,引起島內民眾、消費團體及相關產業的憤怒不滿。「養豬協會」強烈要求當局堅持「瘦肉精零檢出」,並動員豬農上街遊行,同時指責當局爆出瘦肉精豬肉是「圍豬救牛」。台灣農村陣線等民間社團則組成「反美牛聯盟」進行抗議,並發出「倒閣」號召。消基會等消費者團體還召開記者會,痛斥「當局演戲」、「不尊重民意」。

(三)「各部會齊喊漲價」引民眾擔憂

媒體報道,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之際,島內油電等能源價格卻因選擇性凍漲而長期處於低位運行,導致台電、「中油」等公司虧損嚴重,有破產之虞。為解決這一問題,「經濟部」 近日醞釀油電雙雙漲價。3月15日,馬英九邀集陳沖及相關「部會首長」,研商油電氣價格調整方案。盡管陳沖聲明「此次調整是回復正常機制,不應解釋為漲價」,「經濟部長」施顏祥也表示「調漲方案沒有時間表」,但聞此風聲的在野黨及島內民眾還是對此表達了不滿與擔憂。台聯黨「立委」林世嘉痛批馬執政無能,認為一旦油電雙漲將引發物價調升、民眾受困。親民黨「立委」李桐豪則批評馬當局「選前一套,選後又是一套」。輿論還認為,在漲價之前,台電、「中油」等公司應顧及民眾感受,先行檢討自身運營成本,若「沒有反省就跟民眾要錢,就是欺壓百姓」。

除此之外,媒體相繼爆出「衛生署」正醞釀「二代健保」資費漲價,「教育部」也提出大學學費漲價,使得島內各界「漲聲一片」、人心惶惶。可預見,未來馬當局在處理相關民生問題時,若無法減緩漲價帶來的社會沖擊,將難免遭遇又一波抗議風潮。

(四)「財政稅制改革」掀社會爭議

為解決財源不足、稅制不合理的問題,馬連任後多次強調將「大刀闊斧進行稅制改革」,並指示相關部門加緊稅改前期作業。3月15日,由「財政部部長」劉憶如擔任召集人的「財政健全小組」宣告成立,象徵新一輪財政改革正式啟動。然而,改革措施尚未出臺,外界對改革的指責與議論卻紛紜而至。

第一,改革決心受質疑。「財經健全小組」名單披露後,民進黨「立委」公佈民調稱,「近6成民眾對稅改感到灰心」,因為小組成員雖橫跨各界,卻不是由「閣揆」陳沖當召集人,「層級太低」;另外名單未納入主張房地產按實價課稅的學者張金鶚,更讓外界看不到當局控制房價、改革稅制的決心。

第二,稅改對象引猜測。劉憶如接任「財政部長」前夕,外界不斷傳出當局將向富人開刀,徵收「富人稅」、「証所稅」、「暴利稅」。然而,尚處醞釀階段的改革措施已招來不少非議,既有人對徵收資本利得稅的改革力度表示質疑,也有人認為向特定階層征稅將造成社會分化、階級對立,呼籲當局慎重考慮。

主要原因

之所以馬當局近期施政頻遭民意反彈,既與部分問題本身棘手等客觀因素有關,也與當局與民眾溝通不夠充分、不夠及時,以及相關部門官僚作風嚴重等主觀因素相關。

(一)馬當局決策搖擺,危機處理能力不足

以「美牛」事件為例,之所以造成民怨四起的後果,與馬當局政策前後搖擺息息相關。針對「美牛」事件,有党內人士提醒當局應「謀定而後動」,也有幕僚向馬建議,應迅速提出對策,避免情況惡化,但馬仍堅持採取「順勢而為、以拖待變」策略,希望通過專家會議等形武凝聚社會共識,將此事關「台美關系」的「外交」議題化為專業及技術層面的問題。因此,「美牛」政策爭議之初,馬當局一再重申「三沒有」原則,並讓「行政院」主導議題,堅持走完專家會議程序。但是專家會議不僅未能凝聚共識,反而凸顯社會反對聲浪,在在野黨透過輿論推波助瀾,地方勢力頻繁向「立委」施壓的情況下,最終出現一邊倒的「反對」聲浪。於是,在3月1日美國無預警宣佈商務部次長延期訪台,給出「外交警訊」後,馬當局才發現大事不妙,慌忙決定改變原本戰略,迅速敲定「有條件開放」政策。但此時的危機處理已喪失與民眾溝通說明的最佳時機,並造成當局政策前後不一的社會印象,嚴重損害當局的執政公信力及權威度。

輿論認為,「美牛」開放政策要在民眾健康與美方壓力間尋找到平衡點,決策確屬兩難,但馬當局卻刻意想討好所有人、堅持各方不得罪,結果導致決策前後不一,反而兩面不討好,招致更多民怨。再加上,後期的危機處理機制不夠完善,危機響應明顯滯後,使得「美牛」風波延燒兩個多月仍無法平息。

(二)馬當局與各方溝通不夠及時、不夠充分

外界認為,溝通問題一直是馬當局的軟肋。新「內閣」雖上任便開課學習如何與媒體、大眾溝通,但從近來問題頻發的狀況看,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欠缺與党內同志溝通。在「美牛」風波處理中,馬當局雖說服部分地方官員勉強同意「中央」決策,但在「有條件開放」政策公佈後,黨內仍有與「中央不同調的聲音,一些「立委」大罵「研考會」民調不可靠,甚至還有「立委」因不清楚當局政策,直接提案反對「美牛進口」。這既顯示當局建立的「府」、「院」、黨協調平臺並未完全產生效果,也顯示其黨內紀律的落實仍存在一定問題。

第二,疏於與民眾、媒體溝通。輿論認為,無論是「美牛」風波,還是「禽流感」事件,馬當局決策都不夠公開透明,與社會溝通不夠充分、及時,溝通方式也有待改善。在解決「美牛」爭議中,馬當局「不夠誠實」,最初對於美方壓力更是一再諱言,這不僅失去與民眾理性溝通的最佳機會,更令社會各界揣測當局是否受到美國暗箱施壓而「賣台媚美」。而針對禽流感隱匿疑雲,陳沖更是急著撇清責任,反倒怪罪起媒體「沒有將專家會議全程轉播,以致讓外界認知出現誤差」,因此被媒體回敬為「提油救火」,無助於爭議的平息。

(三)部分官員官僚作風嚴重,施政效率不足

輿論認為,出現「禽流感疫情延報」事件,最主要原因就是當局防疫體系充斥官僚作風,施政效率嚴重不足。

媒體披露,兩年前島內便出現H5N2禽流感,經專家証實符合世衛組織的高病原標准,但「防疫局」強力壓制,以死亡率不高認定為低病原,致使疫情擴散。在民間人士李惠仁鍥而不舍追蹤真相,多次向「防疫局」陳情後,相關官員仍置之不理,直到新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上臺才公佈疫情、採取補救措施。

輿論認為,疫情延報並涉嫌隱匿,主要是因為相關官員官僚作風嚴重,害怕給上司添麻煩,害怕丟掉「烏紗帽」,缺乏擔當,因此在日常事務處理中行政怠惰、職務廢弛,甚至為迎合上司「報喜不報憂」,更嚴重的是,問題出現後總想設法掩蓋,造成「吃案」問題嚴重。

另有輿論認為,即使台灣檢方查清「防疫局」是照章辦事、沒有隱匿,也顯示防疫部門施政效率低下,防疫部門從接到民眾檢舉到確認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雖鑒別需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