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的幾項重要改革

編者附白:作者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1957年6月出生。2004年8月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黨組成員;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任國務院研究室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11月上海舉辦的“中國經濟:未來三十年”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前三十年相比,今後中國繼續發展的條件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變化,比如說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們專門有一節談這個問題,新增勞動力的趨勢肯定是比較快地在減少,整個社會也在比較迅速地老齡化; 比如我們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轉移使用的空間在急劇地縮小,過去 30 年是我們增長非常重要的來源;比如土地,在 07 年的時候一公頃土地在農業中間的產出能力不到兩萬塊錢,19000 塊錢,在非農業當中產出一公頃土地是 28 萬塊錢,過去三十年有大量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從農業低效產出部門轉向非農產業,這種專業未來三十年會大大地縮減;再比如外部多年儲存下去的巨大的有用的外部資源, 存量也在迅速地消耗,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沒有很好的使用過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積累下來的非常重要的有用的資源, 無論是資金技術商業模式理念管理等等,所有的東西我們國門打開以後,外部積累了上百年有用的資源,拿來什麼對於我們都是非常有用的, 改進生產效率的要素,經過三十年的使用,外部已經儲備下來的存量的勢能在迅速地減弱。

所以今後三十年要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 確買需要新的動力和活力機制,我想我們講的多年的技術、改革和開放,還是三個關鍵的因素。雖然是老話題,但是需要針對今後的問題有新的內容和重點。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僅就改革談幾點很不成熟的想法。

我們多年在講改革是為了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這一句原則的話仍然是對的,是有效的。不過,針對未來 10 年左右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我覺得改革應該特別的瞄準解決這樣幾個問題,一個就要能夠繼續大幅度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第二改革要能夠非常快而且明顯地改善收入分配;第三個改革應該能夠促進內需,特別是國內消費的增長;第四個改革能夠完善出來一套應對迅速老齡社會的制度。我覺得這是未來十年和前三十年相比中國很大的不同,改革應該有他特定的針對性,從這幾點出發,下面幾項重要的改革應該加快推進。

第一是存量資產的改革重組,過去三十年中國的改革主要是增量改革的模式,未來三十年隨著一些重要新增要素數量的減少,推進存量改革就成為中國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或者主要的內容,我國存量資產規模極其巨大,提高這些存量資產的配置效率,對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至關重要的,這涉及到國有企業國有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體制等領域的重大就要, 也包括金融財稅等方面進一步推進改革,比如國有企業肯定是我國經濟中現在規模最大,最有實力的存量,多年改革,特別是近些年來,國際上總體增強了經濟地位和能力,但是相當一批國有企業能不能在對內對外開放和平等競爭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我們不是很清楚,或者這一部分巨額的存量資產是不是達到了最優的配置和使用,還缺乏判斷的標準,今後必須在改革的實踐中通過競爭來加以解決,這是第一點存量資產的概念。

第二要加快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化能夠釋放出對於城鎮建設住宅建設和大量服務消費的需求,有著及其巨大的投資和增長空間。如果未來 15 年有 3 億農民真正的變為市民, 進城長期居住生活,那麼按照人均面積 25 平方米和每平米 2500元的投資計算,建築面積就達到 75 億平方米,投資就達到 20 萬億,再加上城市配套設施建設,能夠帶動巨額的投資。 城鎮化可以產生聚集效應,大大的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城鎮化在改善收入分配方面的意義,大家也都高度認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是解釋現在中國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因素,實際上居民個人收入的差距,我們一般講 3:1,城鎮居民享受到的非個人收入就是福利部分的收入差距不小於 3:1。我們舉一個例子,農村居民的收入去年就是 4000 塊錢左右,我們有 7 個城市居民的低保水平是高於 4000 塊錢的,我們大概 4 億左右的農民如果能夠變成城市居民,什麼事也不用幹,就吃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收入水平就會提高。當然我們不是引導這個方向,我們只是說這個差距有多麼大。

另外城鎮化不僅對當期收入分配有益,對於長期的分配收入有益,機會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以來新增勞動力在義務教育階段,是在城市受的教育還是在農村受的教育,是解釋新增勞動力提薪差別的重要因素。

城鎮化不僅看能否擴內需保增長, 從生產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來看意義都是非常重大的。

補充一點,城鎮化發展應該跟三農問題聯繫在一起,因為大家對於城鎮化的擔心也是很實在的擔心,農村也確實在呼喚新一輪體制制度的變革,對此我們非常有體會。因為我們最近到新疆做了一次調研,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水的承載能力是第一位的約束因素,我們不知道水從哪里來,後來別人告訴我一個案例,我親自看了一下。在新疆的兵團,普遍的田地,2000 萬畝的規模,採用滴灌農業節水的技術,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平均節水,麥子 30%,其他作物 70%,這樣的節水率有了以後,由於滴灌直接到根部,農藥和化肥的污染就少了 2/3,當時在以色列做的時候,一畝地需要 2500 塊錢,我們企業做了 10 年以後,現在每一畝地的成本降到 350 塊錢,按照種麥子來講,三年完成收回投資,而且不算增產 30%的概念,其他作物基本上一年全部收回投資,農業由於是滴灌,是一根管子進去的,不需要平整土地,所以對於農田基本建設的要求大大的減低,三個農民可以看管 1000.2000 畝土地,投資的回報大了,兵團做這個事情,節水是背後的意義,增產增效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個例子看完以後,心裏的大石落地了,我們有 5—7 億畝土地可以做農業改造了,唯一的難處除了兵團成規模的建設以外,在一家一戶承包的土地上,起碼的經濟規模是 100 公頃土地才做的起這樣的設施, 所以需要整個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革命,所以農業問題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這是我們講城鎮化的時候也順便說了一些農業的問題。

第三我們希望加快推進服務業的改革開放, 服務業的重要性大家都高度認可了,但是長期以來服務業發展滯後,重要的原因就是體制機制沒有理順,許多服務行業以公益性、自然壟斷、文化特色傳承等等特性為由,改革開放進程緩慢,排斥競爭缺乏活力,大大地約束了服務供給,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本人也還正在繼續的關注和做一些研究,我就把一點初步的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現在一講到服務業的發展,基本上都在講要加快發展生產性的服務業,這當然是對的,我們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慢,也是我們製造業分工不到位的重要原因,這個沒有任何的質疑。但是同時我希望要強調一下生活性和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 因為我們強調擴大內需,強調擴大消費需求, 強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強調擴大就業,那麼這些功能可能主要要靠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來承載。這些行業的發展首先還是要解放思想,在堅持一些服務行業公益性普惠性性質,即強調了多年的事業屬性的同時,還要承認他有產業的一面,這些行業的發展還是要使用好政府和市場兩種機制,兩個積極性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

對於一些消費型服務業的發展要放開,多方面調動積極性。比如醫療服務教育培訓,文化體育服務等領域,不解放思想和不改革是很難有加速發展的。最近幾年,政府特別強調社會事業、人民生活的發展,對於這些行業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切記不能強化和放大原來體制中間的活力不足、動力不夠的問題。同時希望這些行業能夠加快開放,現在國內優質服務資源主要集中在國有事業單位,民間投資主要在低端起到補充作用。引進外資和海外的人力資本智力資源可以在教育文化體育產業中很快形成高端服務能力,增加供給和擴大消費,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國有事業單位加快改革,這就類似於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經濟領域中間鄉鎮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之間的關係,要在各個層面上形成比較快的增加供給和競爭的局面之後,才能促進這些行業儘快的發展,改革開放在五年之內使服務業的比重提高 10 個百分點。

第四點,我們希望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毫無疑問的是現代國家治理架構中的基本要素,也是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政府應該提供的公共產品,要從建立完整的制度框架擴大保障覆蓋範圍,提高低保障人群保障待遇三個方面加大努力,含義就是要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間的弱項和缺失,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我們現在的保障體系,是有嚴重的缺陷的,政府本來是應該通過社會保障,通過政府的投資能夠使社會更加公平,使那些低收入人群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現在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反過來的,在一些重要的保障中現在收入高,未來個人預期收入高的群體反而受到更高的保障措施,所以我們希望未來五年,在確立保障機制基本框架之後,未來的保障人群中越是困難的人群保障水平要提高得更快一些,這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適度以及可持續性的原則至關重要,因為中國正處於人 E1 和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的時期,處理的不好,社會保障就有可能成為不可持續,又非常難以改變的制度安排。國際經驗表明,如果社會保障的可持續性問題成為了一個難題,那麼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看不到一個非常合適和穩妥的解決辦法,現在我們能想到的各種政治協調各種機制中間也看不到穩妥的解決的出路,所以從開始的時候,使他的適度和可持續性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這是一個可以測算的問題,他和很多問題不一樣,確實需要實實在在的研究和負責任的看法。

最後我呼籲一下,推進改革一定要有緊迫感,不能以發達國家經歷了數百年才建成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為理由,為改革設定一個漫長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