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解放軍誤擊英客機

1954年,解放軍空軍誤擊英國民航客機,中方隨後就此事向英國超額賠款、道歉,並查處相關肇事人員,而個中諸多細節,直到近年才由知情者披露。

客機遇襲

1954年7月22日早晨8點40分,香港國泰航空的“銀翼”號,正飛行在海南島海岸外的國際民航走廊以東2743米高空,距香港還有31分鐘航程。機上有3名機組成員和3名空姐及13名乘客。正在這時,副駕駛卡爾頓突然發現,左側出現-架螺旋槳戰鬥機,機身後部塗著紅五星。機長菲爾‧布勞恩也發現了另-架。46鐘後,戰鬥機突然向“銀翼”號開火。布勞恩曾是戰鬥機飛行員,立即以560公里的時速逃跑並左右規避。客艙一名空姐當場身亡,美國乘客列恩‧帕裏什和兩個兒子全部中彈。

布勞恩最後冒死迫降海面,機身以頭朝下45度的姿態浮在水上。海水湧人後,布勞恩和卡爾頓迅速從破碎的右窗逃出,全機倖存9人。擔心橙黃色的救生筏引來再次攻擊,卡爾頓20分鐘後才為它充滿氣。戰鬥機則繞著殘骸盤旋後掉頭向三亞飛去。

軒然大波

飛機墜毀前,話務員史蒂芬‧王曾發出求救信號。隨後,海南近海忙碌起來,英美法軍隊展開了搜救行動。下午5點30分,9名倖存者抵達啟德機場。

次日,英國首任駐華代辦杜維廉向中國發出照會,兩國一個月前剛剛達成互派代辦的協議。7月26日,大陸方面的副外長章漢夫複照表示:中國空軍將該機誤認為前來轟炸海南島榆林港的台灣空軍轟炸機。一年後,中國政府賠償英方36.7萬英鎊,超過了國泰開出的25.14萬英鎊賬單。

不過,亞太恰逢多事之秋,決定對華態勢的顯然是美國。7月23日,正值決定在越南、老撾和東埔寨停戰的日內瓦會議結束,當天中共中央做出“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決定。再往前,中國海軍、空軍從3月開始進人浙東沿海護漁。6月,美、英、法就在東南亞建立集體防禦組織達成一;致,美第7艦隊展開演習。

在這種劍拔弩張的背景下,美國防長威爾遜7月24日就以救援為由,派出“黃蜂號”、“菲律賓海號”兩艘航母和30餘艘艦只抵近海南島。7月26日10點,解放軍空軍兩架拉-11戰鬥機在海南島樂會(現名瓊海)上空例行巡邏,遭12架從美國航母“菲律賓海號”上起飛的戰鬥機擊毀,海面的波蘭商船和中國護航艦艇也遭兩架美機掃射。8月,中美之間關于“解放”和“協防”台灣的表態不斷激化,9月3日大陸開始炮擊金門,第一次台海危機正武爆發。

失誤在哪?

中國飛行員何以犯錯?直到2007年,當時奉命參加組建空軍三亞前方指揮所的中南空軍司令部機要處幹部宋志宏的回憶上網公佈,一些細節才得以澄清。據宋回憶,當時地面指揮員是航空兵18師副師長曹振邦,戰機劂屬於剛調入華南、駐海口的空29師85團。該團巡邏中的拉-11報告榆林港南部上空發現大型機一架後,曹只是令其查明情況。然而,-度不暢的聯絡恢復後,飛行員報告:“它不守規矩,已將其擊落。”

事後,中南軍區和軍區空軍主動向中央檢討,空軍黨委派空政組織部長劉錦平赴海南調查後,曹振邦被通令警告,飛行員、85團射擊主任趙旭被判刑一年,僚機飛行員韓光榮禁閉一個月。

在宋志宏的回憶中,雖然提及毛澤東在中南軍區的檢查上批示“擊落民航機是犯罪行為”,但也稱“戰前沒有明確交代不准對民航機進行攻擊”。當時,強烈的戰爭氣氛和緊張的敵對意識,使部隊忽略了戰區毗鄰港、澳及國際航線的複雜情況。其次,當時空軍初建,遠遠談不上對包括民航在內的空中情報的全面掌握。有外國文獻提到,美軍和英軍的救援水上飛機都接到中方無線電警告要求離開。根據前文描述位置,此時這些軍機顯然侵犯了中國領空。

惡意“封鎖”

中國輿論顯示更關注“拉-11”被美國戰機擊落事件。對它的任務,通常說是為蘇聯、波蘭商船護航,但護航的起因,卻與海峽兩岸軍事博弈密切相關。

1949年6月,國民黨當局宣佈“關閉”北起遼河口、南至閩江口的中國領海及口岸,禁止所有外籍船舶及航空器進入,到1950年2月擴至大陸全部沿海。從1949年9月到1954年10月,共67艘外輪被國民黨軍攔截。1953年10月4日,中波輪船公司“布拉卡”號被國民黨海軍劫持至高雄後沒收。1954年5月11日,該公司1.3萬噸的“哥特瓦爾德總統”號商船被劫持到基隆。1954年6月23日,國民黨在巴士海峽劫持開往天津的蘇聯1.8萬噸油輪“陶普斯”號。

據宋志宏回憶:正因為台灣海峽被封鎖,台灣以東航線被騷擾,從南海駛往華北的中外船舶均改在華南停泊。宋志宏認為,“攔腰切斷通往大陸的海上運輸線太嚴重了”,草率擊落國泰班機正是在這種“苦大仇深”的背景下發生的。

1960年代,“關閉”政策基本停止,但相關法規1979年才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