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共非黨際交流對話再作新嘗試

昨日在瀋陽開幕的第二十二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其主題是「和平發展與共同責任」,並有兩個子議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路徑與機制」。由於近段時間民共非黨際交流對話的態勢十分熱絡,因而兩岸與會的不少專家學者,都在深入探討此現象,並希望能梳理總結出若干經驗,籍以推動在民進黨未有廢除「台獨黨綱」、放棄「台獨」政治立場之前,繼續廣泛深入地加強民共之間的非黨際交流對話,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與大陸的交流,以逐步推促民進黨的轉型,擴大兩岸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其實,這個研討會的本身,就是一個新的嘗試。那就是邀請民進黨籍前「陸委會」副主委,現台灣亞洲大學財經法律系主任邱太三作大會主題演講,並在分組討論中,安排民進黨籍前「國安會」諮詢委員,現臺灣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林文程作其中一個小組的召集人。而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委、市議 員鄭光峰(與陳致中同屬一個前鎮、小港選區),也獲邀請出席。盡管人數不多,但頗具代表性。其中邱太三與賴清德、李文忠並稱「新潮流系」中生代的「明日之星」,他在出任「陸委會」副主委期間,受吳釗燮主委的授權委託,具體策劃「政府授權、民間名義、官員主談、公權力落實」,在澳門商談春節台商包機的事宜,被稱之為「澳門模式」。他在出任高雄市副市長時,獲大陸國台辦邀請,觀摩北京奧運及其開幕式,作為籌辦高雄「世界運動會」的借鑒參考。日前在廣東中山市舉行的第二屆海峽中山論壇,他與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新黨主席鬱慕明一道,作為大會嘉賓,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海協會前任會長陳雲林等一道,在主席臺上就座。昨日的兩岸關係研討會開幕式後的大合照,他又獲安排與成思危、孫亞夫等在第一批就座。而林文程則是謝長廷兩岸政策的重要智囊,在前段時間謝長廷「維新基金會」與大陸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於香港主辦的「紅綠研討會」上,他受邀擔任「兩岸社會發展差異與共識」分組的主持人。鄭光峰則是屬於「蘇系」中的中生代,目前也是台灣兩岸政經研究學會的顧問。

這與幾次「紅綠研討會」的「待遇」不同,因為昨日開幕的研討會,是由俗稱「三台」即全國台灣研究會、全國台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合辦的綜合性研討會,也是最高規格的定期(每年一屆)研討會,雖然過去都安排台灣學者作小組討論的召集人,但都是屬於政治立場偏藍的;而現在卻安排了政治立場綠色,而且在「扁朝」中擔任重要職務者作小組討論的召集人,這可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和突破,可見北京對非黨際的民共民間對話交流的高度重視。

實際上,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成思危在開幕式上致辭時就指出,要推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創造更多平臺與機制、加強理論創新、擴大探討政治議題的範圍、吸納更多民進黨人士參與、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通過溝通對話,為處理兩岸在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存在的複雜問題創造條件。為此,應持續增進政治互信,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兩岸雙方應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重,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增強良性互動,進一步聚同化異,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下尋求連接點、擴大共同點、增強包容性,為逐步破解政治難題、再創兩岸新局、增進同胞福祉,奠定政治基礎。孫亞夫也指出,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步驟,在優先和重點加強兩岸經濟合作的同時,支援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務實探討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和軍事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爭取兩岸關係各領域各方面都取得新進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和發展勢頭。這其中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當然也包括非黨際民共交流對話。

正因為如此,在大會收到的近六十篇論文中,在「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路徑與機制」的子議題之下,就有多篇專門探討非黨際民共交流對話。包括浙江台灣研究會秘書長周麗華的《淺析「謝式民共交流 」對民進黨未來發展的影響》,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的《論謝長廷仍難促成民進黨兩岸路線的整合和轉型》,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石勇的《從謝長廷兩岸政策發展看民共對話的可能性》等。另外,在其他的一些論文中,也有部份段落談及非黨際民共交流對話問題。此中可見,「謝長廷模式」是研討會討論的一個重點。

但對「謝長廷模式」對民進黨的影響,則評價各異。其中有樂觀的,如周麗華認為,「謝式民共交流」模式雖然面臨著競爭和考驗,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惟仍需創新發展。這是因為,這是謝長廷個人及其子弟兵的需要,謝長廷只有在此方向上曲折前行,不斷豐富完善其兩岸關係論述,才能抱持在政治舞臺上的鮮亮角色,才能維繫「謝系」在黨內的地位和影響力。對民進黨而言,也能美化民進黨具有與大陸打交道的渠道和能力, 整體氣氛有利於這種模式的持續發展。對大陸來說,也可靈活運用「謝式民共交流」的模式,攪動民進黨的深潭,使更多的民進黨員理性思考民進黨的未來發展方向,促成民進黨調整大陸政策,最後放棄「台獨」黨綱。

但也有持悲觀態度的,如潘錫堂就認為,盡管謝長廷儼然已經成為「紅綠對話的代言人」,其主張也可行,但尚未成為民進黨內主流;由於蘇貞昌「台獨」基本立場仍絲毫未變,實在看不出民進黨二零一四選前有調整兩岸政策的可能性,這也使得這次「紅綠香港對話」仍難建立民共黨際的對話平臺。

而石勇則指出,即使是謝長的「憲法一中」有其可取之處,但仍未改變「台獨」、「一邊一國」的基調,仍有諸多需要繼續大膽突破的地方。尤其是在避免「台獨基本義派」強烈反彈下,謝長廷從「一國兩市」、「憲法一中 」立場退縮,以「憲法共識」、「兩岸憲法都是一個中華」等模糊論述交代,甚至不斷強調「中華民國主權」僅及於台灣,台灣是「獨立國家」。而且,黨內「基本教義派」難以容忍務實者的兩岸政策主張,因而民進黨內務實派的政策主張短期內很難成為黨內的主流聲音。

(發自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