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突進,市場升級

“改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出現了59次,如一峰聳峙,遠遠高於以往

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閉幕。會議公報發佈不久,即有人統計出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三中全會的關鍵詞排序柱狀圖:“改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出現了59次,如一峰聳峙,遠遠高於以往;“市場”出現了22次,與十四屆三中全會、十六屆三中全會大體相當,呈三峰並立之勢。

9日~12日,天安門廣場向西7公里的京西賓館,成為關注焦點。204名中央委員和169名候補中央委員在此參加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志、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經過4天的閉門討論,12日晚,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發佈。這一被賦予高度期待的會議,確定了怎樣的改革思路?

市場“升級”

與會前多位中央領導人強調的一樣,此次會議的基調是改革。

會議公報開門見山: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

而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全會指出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

如同會前輿論的預期一樣,全會認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為實現這一目標,全會作了系統部署。

同十八大報告的五位一體佈局相同,全會公報的部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個方面,並同時要求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在所有部署中,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部署佔據最大篇幅,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

英國路透社認為,三中全會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卻不是事無巨細,實際上是對當前面臨的重要核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報道稱,可以看出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判斷在三中全會得以繼承,引起關注的是,全會公報對於市場作用的表述有所變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關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報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提法是“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比過去進了一步,顯示市場化改革將進一步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全會公報特別強調要加強和改善党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這是十八大報告中所沒有的。其更為具體的部署為,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地方、基層和群眾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經驗。

全會提出了改革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新部門

除了對作為改革關鍵環節的市場體制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之外,三中全會公報還有多個新提法引起關注。

例如,在法治建設方面,報告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其具體表述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

公報提出,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十八大報告相同的是強調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與之不同的是提出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整份公報中,引人關注的還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成立。

前者的表述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後者是加強和改善党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的具體措施。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確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頂層設計是近年來中國改革話題的新焦點,此次全會在強調了要堅持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經驗的同時,特別將中國35年來改革最重要的方法論與此相結合,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要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說: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表明中國改革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領導小組成立後,可以改變原來經濟體制改革“單兵突進”的局面,政治改革、社會改革、文化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將統籌考慮,全面推進。

熱點問題的變與不變

除了宏觀的改革指向,對於會前的輿論熱點領域,全會公報大多都有提及。

對於同時事關經濟體制與行政體制改革的財政體制改革,全會公報將其置於“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重要位置,並強調“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因此,全會強調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的分析是,這一表述很簡潔,但是“預算、稅制、事權,該強調的都說了”。

在土地制度方面,輿論注意到,全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這一表述在十七屆三中全會時便已提及。

但是,全會公報提到要“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直面城鄉二元結構這一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

全會公報強調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與報告整體的市場導向相一致。而在此之前,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涵,公報同時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對於輿論關注的國有企業改革,公報提到,要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另一個極受關注的問題是反腐。全會提出,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有評論認為,這反映了反腐高壓態勢將持續。

(蘆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