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與全國台灣研究會的異同

被視為「超級智囊團」的全國港澳研究會,於日前成立並舉行首次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研究會章程,並選舉產生了第一屆領導機構。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當選會長,澳門特區有吳志良等多人當選副會長或其領導機構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成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的港澳研究學術團體,關注研究港澳基本法和港澳其他政治問題,以及經濟、民生、社會、文化、歷史、教育等全方位的問題。當然,對香港特區目前正在進行的政改諮詢的相關討論,研究會也必然會關注研究。

全國港澳研究會的宗旨,是研究港澳的各項問題,但從目前情況看,主要還是以香港問題為主。畢竟香港政局發展較為複雜,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必須借助「外腦」智慧,協助中央制定能夠對症下藥的戰略及戰術政策建議。

在香港、澳門回歸前,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內設置了一個「港澳研究所」,其職能是「對港澳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香港、澳門先後回歸後,可能是出於「不幹預港澳特區內部事務」、「信任及放手港澳特區政府實施港/澳人治港/澳」的考量,隨著當時的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實施著一條表面上是「當好守門員」,實質上卻是「無所作為」的工作作風,港澳研究所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的「內設機構」名單中消失。這既有可能是已被撤銷,也有可能是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的精神,將其劃出,以港澳辦屬下事業機構的性質繼續運作。但不論是以何種方式處理,港澳研究所都已是淪為「可有可無」的「雞肋」。

這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無所作為」作風的影響所及,全國各地的一些港澳研究機構,也陸續轉業的轉業,關併的關併。比如,曾經出了不少成果的廣東省社科院港澳經濟研究所,轉而研究珠三角經濟問題。而許多大專院校的港澳研究機構,則與其台灣研究機構合併;雖然其名曰「台港澳研究中心」,但港澳研究只是聊備一格,更多的業務卻是台灣問題研究。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雖然中央有關機構冷落了港澳政情研究,但港澳尤其是香港的政情、民意,在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交織作用之下,卻悄悄地發生著某種變化。實際上,早在香港「七一大遊行」之前的二零零二年,本欄就對「江澤民時代」的所謂「守門員」之說,提出了異議。果然,二零零三年香港的「七一」大遊行,就是一次總爆發。如果說,在香港、澳門相繼回歸之下,港澳工作是採取「不幹預而有所作為」的態度及方法,加強港澳政情的調查研究的話,相信就可及早預警,採取應對措施以化解矛盾,事態的發展就不致於此。

基於「七一大遊行」的教訓,中央加強了對港澳工作的領導之後,成立了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推出了多項惠港惠澳措施,並重設了港澳研究所,靠掛著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之下。這可算是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畢竟,按照基本法規定,「一國兩制」至少實施五十年。「期滿」後還可能會視實際需要而予延長。因此,港澳政情研究工作,就應是常設性及長期性的。而且,還應給港澳研究所賦予更為實質性的職能及更為吃重的任務,做好中央港澳工作機構的參謀及助手。

現在,香港政治情勢發展又到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所謂「民主派」在外國勢力的支持及操控下,要奪取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的主導權,「選」出與中央離心離德,聽從其美英主子號令的特首,因而近期發生了許多怪事。如何化解之?就需要集思廣益,激盪腦袋,找出應對辦法。

成立民間性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可能是較佳的方式。官辦的研究單位受制於官僚架構及作風,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而民間研究機構更有利於其發揮所長,也能鼓勵研究人員充分發揮積極性,以進行質素較高的調查研究工作,直接向黨中央和國務院提交有至港澳的政經情況研究成果。而且,不但可使其吸納各方研究人才,而且也有利於其研究人員接觸港澳各方面人士尤其是「民主派」。在「兼聽則明」之下,有利於中央實事求是地作出符合港澳實際情況的決策。

《星島日報》日前刊文說,全國港澳研究會與台灣研究會極為相似。由於筆者是全國台灣研究會的理事,因而對此說法頗感興趣,希望能對兩個「超級智囊團」進行比對一番。但由於身在內地,受互聯網「擋火牆」影響,無法瞭解到全國港澳研究會的全貌,因而只能就表面材料進行比對。

確實,在性質和成員構成、運作方式等方面,兩者頗為相似。但也有些微差別,似乎是級別有落差,全國台灣研究會是先後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成思危出任會長;而其副會長也有正部級的退休官員。該會成立以來,緊緊圍繞中央對台工作部署,積極參與對臺灣工作重大活動;大力宣傳黨的對台方針政策;自覺為對台工作服務,建真言,獻良策;全方位、高層次開展交流交往,與各方人士廣泛進行聯繫與溝通;紮實組織各種學術研討活動;精心組織學術研究,不斷推出優秀成果等。實際上,全國臺灣研究會是對台工作的重要諮詢機構之一,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許多有益意見和可行性建議。為因應臺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生的重要事件及突發事件,該會負責人與部分理事經常受邀參加有關部門的小型會議,為對台工作出謀劃策,提出的許多對策建議被予採納。該會還經常舉辦「形勢與對策」閉門研討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就涉台重大問題進行前瞻性分析。

全國臺灣研究會因為是民間學術團體,因而在兩岸及對外交流交往中具有較大的彈性和空間。在交流交往中,始終注意傾聽不同政黨、不同派別、不同機構、不同階層的聲音,力爭較為全面地瞭解臺灣的情況,從而作出較為客觀理性的分析判斷。在學術交流中,注意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邀請了大量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界別的臺灣團組來訪,增進了臺灣各界對於大陸的瞭解。全國臺灣研究會還注意抓好課題研究,並每年進行優秀成果評鑑。此外,也抓好學術專著的編輯出版,這些學術專著,有特點、有深度、有影響,對於瞭解、研究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均具有參考價值。

由此,筆者建議全國港澳研究會、陳佐洱會長及其夥伴們,借鑒參考全國台灣研究會的經驗,做好中央港澳工作和政策的「超級智囊」。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