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何“終生欣賞” 羅榮桓

毛澤東《七律‧吊羅榮桓同志》中“君今不幸離入世,國有疑難可間誰”,道出了毛澤東對羅榮桓的倚重和信任。今年11月26口,是羅榮桓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在此特緬懷這位唯一終身從事政治工作的元帥,頌揚他的豐功偉績和高貴品質。

羅榮桓才華初顯,毛澤東慧眼識珠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著名的古田會議在占田的溪背村廖氏宗詞召開,毛澤東、朱德、陳毅、羅榮桓等11人當選為中共紅四軍前委委員。會議期間的一天,毛澤東對剛從上海調來的前委秘書馮文彬說:“(羅滎桓)這個同志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幹部,對這個同志,可惜我們發現得晚了廠欣賞之情溢於言表。毛澤東何出此言,源於羅榮桓的幾次”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一次是逃跑的士兵回到了羅榮桓的特務連。秋收起義失敗後的某一天.特務連譚鐵匠因母病危想回家辦喪事,怕領導不准假而被迫當逃兵,與兩個老鄉不而別。特務連副連長張明追上後准備槍斃3人,羅榮桓及時“槍下救人”,並發給譚鐵匠回家路費。勉勵他們回家幹革命。不久後,譚鐵匠又回到了部隊,還帶來了幾個同鄉。逃跑戰士的回來,在部隊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震動。毛澤東、羅榮桓對此也進行了深思。隨後,羅榮桓向毛澤東建議,不能體罰士兵,更不能槍斃逃兵。毛聽取了羅的建議,並把這一條作為三灣改編的重要內容,

第二次是羅榮桓率先在特務連發展士兵党員。1927年10月22日,紅軍部隊進駐江西遂川大汾。經特務連黨代表羅榮桓的物色和培養,當晚,8名新黨員在大汾的一個閣樓上舉行入黨宣誓儀式,羅榮桓解釋誓詞.毛澤東領讀誓詞。這是特務連乃至人民軍隊中發展的最早的一批士兵黨員,從此“支部建在連上”才開始真正落到實處。毛澤東對此大為欣慰。

第三次是1927年真1月羅榮桓任三營九連黨代表時,處處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第四次是羅榮桓“草上飛”的英勇表現讓毛澤東刮目相看。1928年“八月兵敗”後,伍中豪,羅榮桓率三營隨毛澤東從九陂出發,去桂東接朱德、陳毅的二十八團,二十九團回井岡山。為節省時間,在下一座山時,羅榮桓靈機一動,率先坐到地上,沿著雜草叢生的陡坡滑到山腳。幾百名戰士懷抱槍杆,學著羅榮桓的樣子,頃刻間從山上飛身而下。毛澤東被這一壯觀景象所震撼,脫口而出“草上飛”。

第五次是羅榮桓主動請戰,擺脫了紅軍受追挨打的被動局面。1929年1月,國民黨“會剿”井岡山,毛澤東實行“圍韓(魏)救趙”,率部隊突圍下山,向贛南敵後轉移。敵人窮追不舍,紅軍每天要走百里左右才能宿營。2月9日是陰歷除夕,部隊仍得不到休息。羅榮桓心想只有打垮追兵,部隊才能提振士氣,得到休整補充。於是羅榮桓向毛澤東、朱德請戰。第二天淩晨,羅榮桓率領的三營參加了在大柏地的戰鬥,敵劉士毅部大部被殲,俘虜團長以下800餘人,繳槍800余支,使紅軍擺脫了被敵人天天圍追堵截的局面。

第六次是在古田會議召開前期,在與羅榮桓零距離接觸中,毛澤東對羅的認識產生了質的飛躍。古田會議前,毛澤東集合羅榮桓等一批黨代表,用半個多月時間,召開座談會,進行調查研究。羅榮桓自始至終參加了這些工作,並積極反映情況,向毛澤東建言獻策。羅榮桓講了廢止肉刑、反對打罵士兵,發揮黨代表作用等問題。

毛澤東伯樂選馬,羅榮桓不辱使命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毛澤東開始實施“派兵山東”的戰略思想。1938年11月下旬,毛澤東發電指示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代師長陳光率一一五師兩個團以“東進支隊”的名義去山東,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羅榮桓一行經過30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穿過敵人多道封鎖線,於1939年3月到達魯西。

東進支隊一進入山東,就連續打了好幾個大勝仗。梁山戰鬥中,以不足一營的兵力,殲敵300餘人,使八路軍聲威大振魯西,連蔣介石也發來嘉獎電報,事實上承認了一一五師在山東的存在。

從9月開始,羅榮桓率部繼續東進至魯南。他結合魯南地區的實際,貫徹了他後來總結為“插、爭、擠、打、統、反”的六字方針。插,就是插入日偽軍之間、日偽軍和國民黨軍隊之間的空隙地帶,隱藏地由邊緣深入腹地。爭,就是廣泛發動群眾,爭取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擠,就是擠掉消極抗日甚至不抗日反而積極反共反人民的頑固勢力。打,就是打擊日軍和漢奸武裝。統,就是同國民黨軍隊,特別是駐在魯南的東北軍疏通團結,共同對敵。反,就是反“掃蕩”、“反摩擦”。這樣,逐步打開了魯南地區的抗日新局面。

194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宣佈了羅榮桓為一一五師政委、山東軍區司令員兼一一五師師長的決定,本來因工作勞累過度身患重病打算休養半年的羅榮桓,看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態度堅決,毅然放棄了休養,擔綱了重任。9月,中共中央又任命羅榮桓為山東分局書記。自此,羅榮桓成為山東黨政軍民一元化領導的核心。

羅榮桓也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帶領山東軍民有力打擊敵人,戰勝各種困難,使山東根據地日益鞏固擴大。八年抗戰中,山東軍民殲日、偽軍50萬餘人。到1945年8月,八路軍主力部隊發展到27萬,基幹民兵60萬,人民自衛武裝達數百萬,山東五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對於羅榮桓在山東的功績,1962年,毛澤東高度評價:“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東的棋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占和包圍了--北占東北,南下長江。”毛澤東“關門打狗”,羅榮桓據理力挺

1948年,東北境內人民武裝力量迅速發展,東北野戰軍達70萬,地方武裝達30萬。在東北的國民黨軍被分割和壓縮在長春、沈陽和錦州三塊互不相聯的地區。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根據全國戰爭形勢的變化,提出了“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設想,要求最好是“關門打拘”。而時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林彪,對中央軍委的指示有不同看法,致使部隊在4至6月間徘徊於長春、沈陽之間,無所作為。

7月20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向中央報告,決定8月南下作戰。毛澤東復電同意,明確提出:應當首先對錦州、唐山作戰。

但林彪對南下攻打錦州卻顧慮重重,一是擔心缺糧缺油,汽車只帶了從後方南下單程的汽油;二是擔心後方運輸線太長;三是深恐華北傅作義部自關內北上,錦州攻不下,大量汽車、坦克會因無汽油而撤不下來。

經過羅榮桓等人的反復勸說,林彪南下作戰、先打錦州的決心才算定了下來。為解除林彪的後顧之憂,羅榮桓在部隊南下之前,重點抓了後勤運輸和糧油籌備工作,一時間籌集了3000萬斤小米、幾百輛汽車所需的油料。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至10月1日,錦州前線完成了分割包圍錦州南北敵人的任務。

就在錦州外圍戰役捷報頻傳之時,10月2日,東野前指在開往牛屯前進的列車上,林彪得到情報,敵人又抽調5個師,進駐葫蘆島,加上北面從沈陽的調兵,敵人會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林的攻錦之心再次動搖。他不跟羅榮桓、劉亞樓商議,便以林、羅、劉的名義發報給中央軍委,稱正在考慮是先打長春還是先打錦州。

林彪電報雖簽發,但攻錦部隊仍按原計劃向錦州推進。羅榮桓知道後,與劉亞樓一起去找林彪。羅榮桓據理力爭:“打錦州是中央軍委、毛主席批准了的,這個決心不能動搖,而現在改變,會影響整個戰局的。”他強烈要求林仍然執行攻錦的決定。林徵求劉的意見,劉同意羅的建議。林彪想了一會兒,決定繼續攻錦,叫秘書去追回那份電報,但是電報已經在早上4點多鐘就發出了。羅榮桓提議,不要等中央軍委回電,重新表態,說明仍然攻打錦州。毛澤東收到林、羅、劉重新攻錦的電報後,複電說:“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

10月14日,錦州總攻開始。15日下午6時,錦州戰鬥結束,我軍共殲敵12萬人。正是在羅榮桓的力挺和堅持下,我軍終於實現了攻佔錦州、封閉東北、關門打拘的目標,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全面勝利,攻打錦州可謂一戰定乾坤。

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與世長辭。毛澤東聞訊後,悲痛異常,幾天幾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澤東寫下了《七律‧吊羅菜桓同志》。這首七律《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毛澤東一生中僅寫過的兩首悼念親人和戰友的詩。12月19日,毛澤東參加了羅榮桓追悼大會,向羅榮桓三鞠躬。

(盛義良、劉清華、易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