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僭建應一手軟一手硬

陳觀生

早前,有發起回歸日遊行的團體居然以不滿政府要求清拆單位的花籠來鼓動業主參與遊行。說明本澳僭建問題之嚴峻狀況,亦凸顯政府處理僭建問題存在很大阻力,更顯示當局在處理僭建問題時進退失據。由於過去的法規和執法等歷史遺留問題,本澳僭建問題由來已久,既有歷史遺留,亦有新增個案。社會有人主張採取嚴格執法取締方式,但程序複雜當局執行難度很大。筆者認為,要解決僭建危害,應該採取一手軟一手硬辦法,完善相關法律,該合法化的合法化,該嚴格處理的就嚴格執法。

當局處理僭建進度不理想

由於過去的法規和執法等歷史遺留問題,本澳大廈的僭建問題無處不在,不說內部的僭建物,只要隨意站在澳門任何一個街角抬頭仰望,入目的盡是各式僭建物,花籠、改裝露臺、天井僭建物等等,生活於斯的居民還習以為常,但不少外來人士看到這情形,已經為澳門冠上「僭建之都」的「美譽」。本澳僭建情況失控,粗略估計全澳僭建單位達19萬個。

為有效打擊僭建,政府去年成立的非法工程常設拆遷組,優先處理一些危及安全的嚴重個案。非法工程常設拆遷組主要針對在建中或已完成的新僭建,包括翻新;被評為自身安全有隱患;被評定為影響所在樓宇結構安全;影響環境衛生和防火安全;以及對他人生活構成不便,如引起塞渠漏水或影響通風排煙等情況的嚴重個案,優先處理;其它個案則繼續由現有機制跟進。

為遏止新僭建個案增加,凍結現狀,工務局今年四月起針對新廈出現大量僭建物的情況,推出“批量式”處理的新措施,包括集體通知和集體清拆,一次過清拆整幢大廈的僭建物,藉以加強打擊。

工務局至今已對20幢近年新落成並出現大量新僭建的大廈住宅採取“批量式”處理,並開立卷宗;其中已向九幢大廈、共涉約180個僭建個案發出集體清拆令,要求限期內清拆僭建物。

新廈僭建個案主要涉及封閉露臺,加建花籠、鋁窗、金屬欄柵、金屬趟閘、陽臺或簷篷,甚至有封閉佔用防煙廊作為單位內一部分。由於大廈屬新建樓宇,僭建物基本在同一時間出現,且手法雷同,為有效打擊新建大廈的僭建行為,拆遷組日後會繼續以“批量式”的方式集體取締。

早前,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立法會強調,政府對僭建不能坐視不理,若涉及安全,危害本身或他人安全,當局會盡快處理;至於是否涉及安全的標準,工務局技術人員有專業判斷和標準。他指出,全澳有超過20萬住宅單位,如花籠、晾衫架等同樣屬違規僭建,工務局有電腦系統分類,按先後緩急處理。

但有議員引述傳媒報道稱,有僭建物已被政府列為優先處理個案,但拖延大半年仍未見有任何行動,批評政府行政效率緩慢。議員指,政府列作優先處理的僭建物個案清拆完成率不足4成。自2010年至今逾1,200宗個案只處理了470多宗,令社會難以接受。批評政府將大量僭建物列作優先處理,但實際未能及時跟進。亦有議員認為,運輸工務司提出解決僭建是具有魄力,但推行十分困難,過程中需有計劃並需思考市民感受。僭建會引發其他問題遲早需要處理,但不要急於求成。有議員批評,公共部分僭建危及結構安全或業主日常生活需要拆除,但是急匆匆拋出優先處理「偉論」而沒有詳細解釋清楚,令到許多市民擔心運輸工務司「還未能令到市民安居,就要開拆人屋苑」,搞到人心惶惶。

劉仕堯解釋,現行處理僭建工程需經冗長、復雜的程序,打擊有困難,必須從源頭著手,讓特區政府有快速的響應機制,爭取在工程未完成、沒有人遷入前制止。有關部門經檢討後認為,由法律層面著手,是有效阻止僭建問題惡化的最佳方法,但也是漫長、困難的手段。

劉仕堯指出,僭建與非法霸地、沙紙契、中途倉等,均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包袱所在,難以實時解決,也要考慮社會穩定等因素。但社會穩定非藉口,特區政府會積極面對僭建問題,定好程序、方向,按先後緩急,實事求是處理。總的方向是凍結已建的個案,逐步梳理、解決,不會讓新的僭建物增加。針對已建個案,有關單位會按先後緩急,涉及結構安全、危樓,居民性命、財產的,不管存在多久都必須立即處理,但不會一刀切。

本澳僭建問題由來已久

本澳樓宇僭建問題由來已久,眾所周知,澳門非法建築和僭建物星羅棋佈,天臺屋比比皆是;簷篷、花籠和冷氣機鐵架幾乎無處不有,造成這樣的局面,跟澳葡時代留下來的長期缺乏監管的歷史問題不無關係,法律滯後、居民的公德意識薄弱,致使僭建物問題發展至極其嚴重。

同時,涉及的產生原因也有人均居住面積過小、樓宇結構設計欠佳、生活空間嚴重不足等諸多因素。可以說,僭建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澳門樓宇結構存在危險的情況,更是反映出澳門居民居住環境欠佳的事實。若再結合到人口普查數據,近九成居民居住在20年以上舊樓,澳門居民的居住環境更是顯得惡劣不堪。

在家居外牆加建花籠、在頂樓建天臺屋、在樓梯加裝閘門、甚至在原來窗戶位置僭建露臺等等,現時本澳不少小業主都在單位外牆加建花籠等僭建物,有小業主更將本來的視窗非法擴大,建成大型花籠,並在僅利用簡單鐵支作承托的花籠上置放重型物件如洗衣機,甚至將之作陽台供日常活動的空間等等。

根據現行法規,一般家居裝修工程若涉及變更單位用途、面積、樓宇結構(如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主力牆、柱和橫樑),更改單位出入口、外牆式樣或外牆門窗、更改供水或排水網位置的工程,必須按現行程式向土地工務運輸局申請核准更改工程計劃,獲發更改工程准照才可施工。更改工程的申請表格也可於土地工務運輸局網頁上下載。至於木工、髹漆、更換地板飾面、維修腳線、房門、假天花、內牆飾面、洗手間及廚房設施等簡單家居裝修工程,則不需要向政府申報,但施工期間亦必須遵守現時的噪音法。

為避免塞渠漏水問題,所引致對本身以至左鄰右裡帶來的不便,政府並不鼓勵市民隨意更改供水或排水網位置(如所和廚房位置),必須向政府提交由具專業知識的並在土地工務運輸局註冊的工程師所編制的「更改工程計劃」,以及申請工程准照。經審批及獲發工程准照後方可施工,使工程有保證地按質量完成。

土地工務運輸局亦一再宣傳僭建問題的危害指,只為貪求多一點空間而胡亂僭建的行為,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為進行僭建的本人以至他人帶來了潛在的危險。因為每幢樓宇的設計包括荷載、通風、走火安全都經過專業和精密的計算,小業主若胡亂僭建,不僅增加了樓宇的負荷,影響樓宇結構安全,亦加重了地基的壓力。一些花籠也招致盜賊沿著花籠進入其他住戶單位,威脅他人的住宅安全。

與此同時,由於僭建物一般採用較劣質材料,容易鏽蝕及不起長期承荷重型物件,因此,僭建物不僅令整潔和堅固的大廈外牆加速老化,容易有石屎剝落外,由於完整的外牆因受僭建的荷重和鑽孔而產生裂紋,從而導致滲漏水等等。此外,倘若在公共部份加建如鐵閘及天臺屋,一旦發生火警則嚴重阻礙住客的疏散以及消防人員的救援工作。因為大廈樓梯、走廊及天臺等共同部分必須經常保持暢通,以確保住戶的走火安全。至於僭建造成的另一隱患則是公共衛生問題,由於無法清理日漸堆積的垃圾,尤其是步入春夏兩季,很容易孳生蚊患、惡臭等衛生問題,對本身大廈以至鄰近大廈住戶的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土地工務運輸局稱,小業主因一己之私,貪圖小小空間而胡亂僭建,短時間內雖看不到僭建所帶來的害處,但經過一段時期後,僭建物不僅對僭建者本人,亦對鄰居以至公眾的安全都已產生了潛在的危險。隨著時間推移,潛在危險將越趨明顯。

《都市建築總章程》修改重點之一,正是為防止僭建情況惡化。但近月坊間不斷傳出,《都市建築總章程》修訂未出臺前,趕搭尾班車情況嚴重,令僭建問題不斷惡化。對此,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僭建嚴重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及包袱,特區政府會積極面對,並已組跨部門小組打擊在建的僭建工程﹔總方向是凍結現存個案,大力打擊在建個案,勸告正趕尾班車人士考慮代價。

自願拆卸資助計劃成效存疑

面對全澳數以萬計的各式僭建物,當局近年積極研究拆除這顆隨時引爆的「計時炸彈」,採取先易後難方式,以及先處理有即時險危僭建物的辦法,力圖逐步解決這個困擾全澳的老大難問題。

首先,政府以指引方式,要求發展商在設計新建樓宇時,利用建築設計來盡量減低小業主僭建的機會,令大廈保持整潔的外觀。在進行家居裝修之前,須清楚有關裝修工程是否需要向政府入則申請審批後才可施工,以確保不會因裝修工程而危害樓宇的結構安全,也不應影響大廈其他小業主以至鄰近居民的利益,破壞居住環境中良好的睦鄰關係。

其次,政府推出僭建物自願拆卸資助計劃,住戶自願拆卸僭建物,可向房屋局申請資助,每個單位資助上限1萬元,之後新建的僭建物即使自願清拆也不可獲得資助。按照計劃,可獲資助清拆的僭建物有6類,包括固定在外牆的冷氣機支架及晾衣架;佔用走廊的大門;花籠、花架或簷篷等,資助額按每類僭建物逐項計算,如拆晾衣架每組資助200元,拆花籠每米資助250元;若申請人正領取社工局的經濟援助,每項的資助額會增加1半,但總額上限仍為1萬元。另外,每個住宅單位不可重覆申請。

這個政策被政府部門認為很有效,工務局稱至今已有470多個僭建個案完成清拆,自願清拆個案由當初佔整體完成個案4成逐步增至現時的9成。

但坊間則對計劃的成效表示質疑。街坊總會大廈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溥森認為,當局打擊新樓的僭建還有辦法,因新樓業權清晰,無論巡查及追究責任均較容易,但舊區的僭建已成歷史問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僭建,究竟目前有多少確實數字,連當局亦無法掌握;加上舊區又牽涉舊區重建問題,那些低下階層居民誰又會無事攬事上身?至於當局提到「僭建物自願拆卸資助計劃」會每戶資助一萬澳門幣,陳溥森更嗤之以鼻:「唔係話拆一個花籠咁簡單,泥頭搬運費呢,仲有還原費用呢?有些更涉及公共走廊部分,非常複雜,一萬元連泥頭費都唔夠畀呀!」

街總大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