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所定政策方針保障澳門安定繁榮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在毛澤東主席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的今日,我們追今撫昔,溫故知新,更感覺到毛澤東及其親密戰友周恩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制訂的一系列對港澳政策方針,尤其是其中的對澳門政策的具體指示,對澳門政局穩定、經濟發展,以至後來的澳門回歸,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吃水不忘挖井人」,今時今日我們能夠享受這豐碩成果,更應深深地感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毛澤東雖然考慮的多是戰爭和建國的問題,但也沒有忘記港澳。據近年來解密的有關檔案材料顯示,毛澤東早在西柏坡時期,就已制定了對港澳的政策方針。據曾擔任毛澤東俄文翻譯的師哲回憶,一九四九年初,毛澤東在向斯大林來的特使米高揚介紹情況時曾說過:「目前,還有一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上的事情比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複雜,需要採取另一種靈活的方式去解決,或者採用和平過渡的方式,就要花較多的時間了。在這種情況下,急於解決香港、澳門的問題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相反,恐怕利用兩地的原來地位,特別是香港,對我們發展海外關係、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些。總之,要看形勢的發展再作最後決定。」

毛澤東還指出:「帝國主義同我們國家之間是有幾筆大帳要算的。第一是他們在我國的一切特權必須徹底廢除……」在此,毛澤東實際上勾勒了關於港澳問題的基本方針:中國必須收回港澳;中國不急於收回港澳;中國收回港澳的方式要看形勢的發展,有可能用和平過渡的方式。這些原則在後來被概括為「暫不收回,維持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

所謂「長期打算」,就是不急於收回澳門,以達到「充分利用」澳門的地位和作用,為建設新中國服務之目的;所謂「充分利用」,就是要在「長期打算」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澳門,使它成為新中國的一個觀察國際形勢的「窗口」,使澳門這一國際港口能為我所用,以便打破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封鎖。中央反復指示,要認識到港澳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要由從港澳看港澳的狹隘觀點,轉為從世界戰略、祖國建設來看港澳的觀點;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港澳的有利條件來開展各項工作,特別是統分利用港澳為基地、橋樑來開展各項對外工作,「否則港澳工作的意義不大」。

正因為如此,在一九四九年九月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期間,毛澤東就提出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包括澳門問題)。因此,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橫掃蔣軍殘餘勢力之時,第四野戰軍之一部繼續揮師南下,不數日便到粵澳邊界,進入澳門只是舉手之勞。但他們並沒有進入澳門,而是勒馬關閘前,按兵不動,粵澳邊界平靜如昔。毛澤東還對一份前線軍情報告批示說,暫不炮轟澳門。

新生的人民政府並不打算以武力收回澳門,而且將採取「暫不收回,維持現狀」的方針。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必須集中力量完成重大而緊迫的各項任務。對內要恢復國民經濟,統一大陸;對外要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的封鎖和包圍。在這樣的國際國內條件下,不搞「四面出擊」,維持港澳現狀,有利於安定港澳的人心,有利於開闢一條聯繫西方的通道,有利於鞏固新中國的政權和建設新中國。

此後,中國對澳門問題一直都堅持「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一方針也沒有改變。一九五九年,針對黨內少數人的急躁情緒,毛澤東指出:從世界戰略的全局出發,「澳門暫時不收回來好,我們不急,目前對我們還有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外國人士談到港澳問題時,亦曾多次表明過類似的立場:一、條件成熟的適當時候解決,不會急急忙忙行事;二、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不會採取貿然行動。一九六三年,針對國外有人對中國港澳政策提出的責難,中國首次公開聲明:「香港、澳門這類問題,我們一貫主張,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經過談判和平解決,在未解決以前維持現狀。」「中國人民不需要在香港、澳門問題上顯示武力,來證明自己反對帝國主義的勇氣和堅定性。」一九七三年,毛澤東接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時說:「我們甚至不去碰澳門。如果我們真的想去碰澳門,最多也只會碰一點點。」

根據對港澳「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中國政府對澳門採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具體措施,主要有:一、對澳門實行有別於內地的政策,不允許內地進行的各種運動涉及澳門,影響澳門和社會的安定。一九五七年四月,中國在內地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後,周恩來總理曾提到中國政府對港澳的方針,他說到:我們不能把澳門看成內地一樣,對澳門的政策同對內地的政策不一樣,如果照套用內地的方法,一定搞不好。因為澳門現在還在葡萄牙統治下,是完全的資本主義市場,不能社會主義化,也不應該社會主義化。澳門要完全按資本主義辦事,才能存在和發展,這對我們是有利的;二、以優惠價格大量向澳門供應日用必需品和食品、各種工業原料及半製品等。即使在中國經濟十分困難的時期,這種供應也未中斷。周恩來總理曾多次指示:「各地凡是有可能,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不能後退,這個陣地越來越重要,對港澳供應確實是一項政任務。」中國以十分低廉的價格源源不斷地向澳門供應日常生活用品和工業原料、半製成品,這對澳門經濟的高速發展、抑制通貨膨脹、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澳門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說,如果在建國初期或六十年代就把澳門和香港收回,不但這兩個地方不會發展得今天這樣繁榮,而且對內地社會主義建設的作用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重要。

由於對澳門保留了這麼一個「窗口」,因而在一九五零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聯合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時,中國政府就利用了澳門這個「國際通道」保持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徹底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當然,中國政府對澳門採取的特殊政策,是以不損害民族尊嚴和國家的安全為前提的。中國政府曾多次對澳門當局對澳門居民的不合理待遇通過外交途徑進行交涉。並針對特務利用澳門對中國進行騷擾破壞活動向葡國提出嚴重抗議。

而毛澤東主席先後接見何賢、馬萬祺等先生,也給予了澳門同胞極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