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推促商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好議題

馬英九在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埋怨大陸在所劃定和宣佈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有相等於三分之二台灣陸地那麼大面積的二萬三千平方公里海域,與台灣的防空識別區重疊,他公開主張雙方應該坐下來商談重疊區該如何解決的問題,但大陸方面卻一直沒有回應。而就在「總統府」全文公佈馬英九接受《亞洲週刊》專訪內容的同一天(前日),「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國民黨中常會作報告後,當著馬英九的面回應中常委的詢問說,「中方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事前並未通知我方,倘若中方進一步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我方將表達抗議並有所動作」。他又表示「陸委會」研判中方可能利用「兩岸防空識別區」重疊的事實,進一步倡議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CBM)」。

馬英九和王鬱琦互有關聯的話,頗有啟發意義。馬英九雖然是在埋怨大陸不理不睬他,但以「逆向思維」分析,是否馬英九同意日後大陸在處理此類涉及台灣軍事的敏感議題時,應當也必須與台灣商談說,甚至包括有可能會劃定的「南海防空識別區」?倘是,此就是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達成和平協議的「初級階段」;大陸方面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難得契機,在劃定並宣佈「南海防空識別區」的過程中,主動地與台灣方面協商,尊重台灣方面在南沙太平島及東沙島的軍事主導權,並促成兩岸軍方在捍衛國土和領海、領空方面的合作,共同抗禦外敵的侵擾,從而將此合作方式擴延至其他軍事議題,進而促成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馬英九埋怨大陸沒有回應他的商談兩岸「防空識別區」重疊問題的呼籲,我們不知中央軍委是出於何種考量。但要說是解放軍完全沒有考慮到台灣方面尤其是軍方的感受,那又並非是事實。實際上,據台灣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傅應川昨日在《旺報》所刊《東海防識區,陸派員解釋具深意》一文透露,

兩岸學者曾於本月十九日在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了一場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閉門研討會,會中談到了「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議題,有一位大陸與會者解釋設置「防空識別區」的意義,並並表達目的是在於維護國家主權,不是針對台灣;還對台灣「陸委會」終的表態,表示諒解與滿意。傅文還指出,這位大陸與會者「刻意的表露出發言人的軍方身分,明確此立論係軍方對台的真實態度」。

因此,傅應川將軍認為,這實際上已單方面地、實質性地將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往前推進了一步。雖然台方無法回應,但卻無損大陸正面對「兩岸和平發展」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真實履行的一面。而大陸軍方單獨對台灣解釋,卻對美日韓澳等在此議題上的針鋒相對,這樣的差別待遇,不能不視為善意。在現階段,兩岸無法作出直接對話的情況下,這種片面的方式或將成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一種新模式。

據瞭解,這位大陸與會者是大陸全國政協委員、國防部外事辦前主任錢利華少將。由於其曾任國防部外事辦主任暨發言人的身份,故他在於台灣舉行的閉門研討會上的談話內容,不管是個人行為,還是受國防部所托,都有「交心」的意味。尤其是以大陸軍方紀律之嚴,他的此番肺腑話絕不會是「即興隨口」之言。

傅應川將軍說,這個閉門研討會實際上已成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一種新模式,結合到馬英九的「埋怨」,及王鬱琦對「南海防空識別區」的「預警」,這就給予了兩岸尤其是大陸方面一個很好的啟發,大陸在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獲得成功之後,倘若再進一步計劃劃定「南海防空識別區」,可以而且應當與台灣軍方進行商討,並以此為契機,促成進行結束兩岸軍事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協商。

實際上,由於台灣方面在劃定並公佈其「防空識別區」時,並未將釣魚島劃進去,故而大陸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在土地範疇並未與其發生重疊現象,而只是在海域範疇有所重疊,因而大陸在事前未有通知台方,更沒有與台方協商,雖然是有所疏略,但仍可說得過去;但倘是要劃定「南海防空識別區」,則複雜多了。因為在南海海域,台灣軍隊據守著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太平島,及東沙群島的所有島嶼,「南海防空識別區」卻必須將之覆蓋進去,這就要與台灣方面協商,而不能單方行事了。

何況,南海海域面積十分廣闊,要建立「南海防空識別區」,解放軍現有的陸基雷達難以覆蓋整個南海海域,因此在南海的南半部就難以建立雷達預警能力,這就要借助台軍太平島的雷達系統。而且,大陸在西沙、南沙缺乏戰鬥機基地,目前僅在西沙永興島擁有一個機場,但該機場的各種條件都不適合擔當戰機基地,廣東、海南的機場距離南海遠達上千公裏,缺乏迅速趕赴現場執行監控外機的能力。盡管解放軍已有加油機,但只是適應日常遠航巡邏,而難以適應緊急升空監控外機;「遼寧號」航空母艦也正在南海海域訓練,但畢竟不是實戰艦,也不可能長駐南海。因而也須借助台軍在太平島的機場及空軍力量。

也就是說,中國要建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就必須在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基礎上,進行兩岸分工合作,由解放軍在永興島設立大型雷達站,負責南海北半部海域,台灣軍方分別在太平島和東沙島設立大型雷達站,負責南海東部和南半部海域,雙方互補互利,互通訊息。

正因為兩岸在南海海域都未有劃定「防空識別區」,亦即尚未發生「重疊」問題,這就更為兩岸以互諒互利原則,商討共同劃定「南海防空識別區」提供了有利條件,進而為兩岸協商軍事互信機制打開一道大門。在獲得經驗積累互信後,就可以擴延到洽簽兩岸和平協議上去。

不過,台灣方面似乎還須看美國的眼色,但美國國務卿克裏日前在菲律賓回答路透社記者有關「防空識別區」問題時表示,「我們不接受。一國有權設立防識區,但需要與其他國家溝通,與國際民航組織合作。」這卻又給正在爭取參與國際民航組織運作的台灣方面提供了一個有利機會。何況,馬英九自己也對《亞洲週刊》說,雙方應該來談「重疊區」該如何解決,這就不是經濟議題,而是政治議題。不知台灣方面是否能參透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