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述職的“虛”與“實”

2013年12月16日至19日,香港“特首”梁振英赴京開始任內的第二次述職。從1997年香港回歸後,一年一度的特首述職已經進行了15次。

不同於往年,今年的特首進京,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在第一天的述職結束後,梁振英“突然”對媒體宣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等三位局長將於第二天進京“陪同述職”。

三位政府官員被急召進京,一些評論人士認為梁振英的述職可能“不合格”,所以才臨時安排三位局長進京。但這些猜測後來均被三人否定,三人表示,行程“此前已經有安排”。

不過,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隨後談到此次述職時,透露了更多讓外界覺得意味深長的信息:“過去更多的可能是講這一年做了哪些成績,現在我們要求也要找到不足”。他還稱,中央將會對特首述職進行規範化。

這一表態引起港澳媒體的關注,認為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後開展的“自我批評”之風已經吹到了香港。

述職的“慣例”

按照港府公佈的行程,12月17日下午,梁振英在中南海紫光閣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述職。

而在17日這天上午,港府新聞處並未公佈梁振英的具體行程,有媒體發現,梁振英當天出現在人民大會堂。

當天傍晚的記者會上,梁振英說,他早上去人民大會堂,是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會面。

一些消息人士認為,特首見國家領導人有不同形式,與國家主席和總理的會面通常都會事先公開。此次梁振英與張德江的會面應該是早有安排,只是沒有對外公佈。

除了與張德江的會面沒有事先公佈外,當天記者會前15分鐘,港府新聞處還以新聞稿的形式發佈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等3位官員將於第二天(即18日)到京“陪同述職”。

這個消息讓媒體更感意外,因為在梁振英啟程赴京前公佈的隨行人員名單中,僅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邱騰華、政府新聞處處長黃偉綸、候任政府新聞處處長聶德權、行政長官私人秘書陳嘉信、行政長官高級特別助理陳建平及助理處長(傳媒)歐陽力,後來的三位局長並不在這份隨行人員名單中。

這次安排不僅“突然”,而且有些“突破常規”。 據公開資料顯示,歷任香港特首述職,從董建華到曾蔭權,包括梁振英2012年首次述職,隨行人員一般只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政府新聞處處長、行政長官私人秘書和特別助理等人,司局長從不隨團。

隨行人員的組成幾乎年年如此,已經形成慣例,而且通常會在啟程前幾天就對外界公佈。即使在2006年述職期間,曾蔭權先後拜會了證監會、國資委、發改委等9個國家部委,也並沒有其他司局長隨行。

不過,此次三位局長均對外界否認事發突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透露,“行程早已經安排好,只是因為過去兩日要處理重要的公務,上京主要是跟相關部委討論跨境交通項目”。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在啟程會見記者時也說,赴京主要任務是跟負責商貿政策的中央各部委見面。

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認為,官員赴京與相關部委及領導會面,屬於正常做法。她說,一些涉及香港經貿、基建發展等議題,行政長官需要局長提供詳情數據,在政策細節上,局長會比行政長官掌握得更準確。

而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則表示,不用過分揣測三位局長進京陪同述職的安排,這並不是“中央繞過行政長官直接指揮香港官員”。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事後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及“直接與特區局長見面是否會架空行政長官”時也表示,“應該不會,我相信行政長官是歡迎的”。他認為行政長官需要一個團隊,行政長官和團隊成員要多溝通。

進京彙報什麼

一年一度的特首述職,在內地和港澳引起的關注度明顯不同。每年都會有大批港澳媒體隨行採訪,因為這種“大新聞”在港澳市民階層中往往會引起較大關注,人們希望瞭解中央領導人對特首工作的評價,以及對港澳發展的指導性意見。

據《中國新聞週刊》瞭解,港澳特首每年述職的常規性內容是當地一年來的最新情況和來年的施政重點。但隨形勢的不同,每年述職也會有側重點。

例如,2003年由於亞洲金融風暴、SARS肆虐和全球經濟下滑的影響,香港出現失業率持續攀升的情況。這一年,董建華分別在7月19日和12月3日兩次進京述職,兩次述職中,香港社會穩定和“政制發展”都是重點內容。而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董建華時也強調,香港的政治體制發展必須按照《基本法》的規定辦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波及香港,如何應對國際金融海嘯成為2009年香港特首曾蔭權述職的主要內容。香港《大公報》甚至用“大豐收”三個字來形容曾蔭權此次的述職收穫,認為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均明確指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會被上海取代,顯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到中央的重視。

2008年,在澳門回歸十周年前夕,特首何厚鏵的述職不僅重點彙報了澳門特區政府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澳門整體經濟帶來的衝擊,還希望中央給予支持,同時還涉及來年即將進行的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選舉。

在梁振英此次赴京前,媒體曾預測,特區政府剛剛開展的“政改咨詢”將是梁此次述職的重點。

雖然述職的具體內容並未公告,新華網報道稱,習近平在會面時表示,“希望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務實討論,凝聚共識,為順利實現行政長官普選打下基礎。”

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饒戈平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行政長官進京述職,彙報什麼很重要。不能只停留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形式和禮儀層面,述職內容應該更為充實。

述職規範化

除了述職時彙報內容備受關注,港澳兩地公眾也試圖從大陸官方媒體的報道中揣摩中央領導人的表態。在會見香港特首梁振英時,新華社引述李克強的話指出,“世界經濟復蘇依然複雜曲折。香港經濟溫和增長,失業率處於低位,社會保持平穩,這一成績實屬不易。”在會見澳門特首崔世安時則表示,“特區政府穩健施政,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各項事業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一些觀察人士紛紛從字裏行間尋找“言外之意”,甚至有港澳媒體據此認為,中央對崔世安的評價比梁振英更加積極和肯定。

王光亞對此的回應是,“從中央各個部門來看,這一年多他(指梁振英)應該還是努力的”。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梁振英近來民望屢創新低的問題時,他表示,民望非衡量工作好壞的主要因素,最重要還是要看梁振英的施政、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措施,是否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

梁振英本人在總結此次述職時也沒有正面回應過去一年有什麼不足之處,只是強調國家主席習近平充分肯定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中央認為特區政府能貫徹穩中求變、以民為先的方針,切合社會需要。

他稱,自己過去一直“詳盡、全面、客觀、如實”向中央報告香港情況,“述職規範化”是制度上的做法,並非針對某一個地方政府。

對於“述職規範化”的提法,劉兆佳分析,回歸初期,特區不需要太詳盡地向中央彙報,因為中央不希望插手特區事務,但中央希望對香港發生的事有系統和深入的瞭解,獲得更詳盡和更有力的依據和分析,因此對特首彙報工作的要求亦會越來越高。

饒戈平對此建議,不僅要規範化,還應該向中央政府提交年度報告,報告內容應該有年度實行《基本法》的成效、不足及改進措施,以此反映行政長官不單對特區負責,也對中央政府負責。

在劉兆佳看來,述職的規範化,還關係到確保中央有效運用“一國兩制”下擁有的權力,確保“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而香港《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海外工作小組召集人陳建強也指出,“我認為很多香港人,強調‘兩制’有餘,認識‘一國’不足。”

2012年,時任港澳辦副主任的張曉明在其撰寫的一篇題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文章,就提及要進一步完善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述職和報告重要情況、重大事項的制度。

在張曉明看來,應該把基本法規定的屬於中央的權力行使好,“使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切實納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運行”。

(閔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