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要延續政爭均流失解套最佳時機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在陳水扁的第二個任期走向結束之時,爆發了「紅衫軍」運動,幾十萬身穿紅衣的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和反對陳水扁的貪腐行為。而現在,也是馬英九正在履行其第二個任期的「走向結束」階段,昨日也有逾十萬(學運領袖林飛帆聲稱有五十萬,警方則說是十一萬七千)身穿黑衫的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和反對馬英九指揮其下屬機構和人員在洽簽及審查《兩岸服貿協議》過程中的各種作為。

但歷史並不完全相同,也不會重覆。導致百萬「紅衫軍」走上街頭所針對的標的,是陳水扁的貪腐行為,這無論是任何政治立場的人都痛深惡絕的。因此,在參與「紅衫軍」運動的民眾中,固然有與民進黨對立的泛藍支持者,也有部分泛綠支持者,並有部分民進黨人,尤其是「紅衫軍」的總指揮施明德本身就曾任過民進黨主席。而當陳水扁的任期結束後,當即鐺鋃入獄,直到如今,盡管其身體確實出了問題,也盡管民進黨發起「救扁」行動,但仍未能獲得釋放。

而「黑衫軍」的湧上街頭,並不是因為馬英九貪腐,實際上就連民進黨人也不懷疑他的清廉,而是對簽署及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過程中的程序心存不滿;惟正因為這並非如同貪腐那樣是刑事犯罪行為,並有一個統一的是非價值和衡量標準,因而也並非是大多數人都支持「黑衫軍」的行動,相反還有「白衫軍」在同一時間集結示威,表達相反的意志。

不過,有一個動向值得注意,就是在民進黨內,有人正在搜集馬英九的「黑材料」,誓要為陳水扁「報仇」,在他於任失去刑事豁免權之後就立即採取刑事訴訟行動。據說,馬英九之所以那麼固執,並在黨內防擋非嫡系上升空間,就正是擔心他卸任後,會有人向他「秋後算帳」。不過,他防的並非是民進黨人,而是國民黨內「自己人」,因為他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在自己創造良好條件之下,國民黨可以保持長期執政,民進黨難以再次實現政黨輪替。

這正是馬英九的悲哀。正因為是他的自我感覺良好,也正因為是他的固執,才促發這次「黑衫軍」運動,也才一次又一次地喪失瞭解決問題的黃金時機。

實際上,當《兩岸服貿協議》遇到民進黨的強力反制,而一些行業的中小企業主也在表達對協議中的一些內容的憂慮之後,馬政府並沒有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導,消除中小企業主的疑慮,及反駁民進黨的「抹黑」、「抹紅」,並向廣大民眾說明民進黨的杯葛是妨礙台灣經濟發展的倒退行為,反而是犯了兵家大忌,在尚未「掃清外圍」之下就下令進行「強攻」,強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務必在六月底之前審查通過《兩岸服貿協議》。這才使得因為自己所經營的若干行業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而刻意採取「逃避主義」態度,在「立法院」新一個會期不願繼續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但卻被黨中央強令必須續掌該職的張慶忠,意氣用事地撕毀「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朝野協商共識,採用了以「三十秒」強渡關山的方式,將《兩岸服貿協議》徑交「院會」,等於是將「燙手山芋」拋給王金平。

而正是這「三十秒」,一方面固然是給早就要阻擋《兩岸服貿協議》的民進黨及其外圍團體,提供了發動大型社會反對運動的「導火索」,另一方面也使得在「九月政爭」後佔了上風,並要籍著自己的黨籍保存案獲法院判決勝訴,而引發馬英九發動「九月政爭」的黃世銘也被法院宣判罪名成立,而意氣風發的王金平,以為是國民黨中央故意刁難自己的作為,因而在學運學生「佔領立法院」後,也「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地反制黨中央,刻意地不與「總統府」及黨中央合作,任由學運越鬧越大,要冷眼旁觀馬英九「出醜」,更是使得「太陽花學運」一發不可收拾。

馬英九可能並沒有想到,他越是在不斷放風,希望能在十月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時實現「習馬會」的同時,也下令國民黨黨團必須在六月底之前完成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就越是誘發民進黨作出判斷,他之所以強要在六月底完成審查程序,就是要將完成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當作是求見習近平的「見面禮」,並以「習馬會」作為馬英九提升自己的民望,及國民黨在「七合一」選舉及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中的「犀利武器」,因而就越是要進行阻撓。

因此,盡管由民進黨內政委員會召委段宜康或陳其邁先後主持的八場「服貿」公聽會都開過了,但在由民進黨召委陳其邁主持內政委員會等八個常設委會會的聯席會議時,沒有履行朝野協商共識,對《兩岸服貿協議》進行實質性的審查,而是仍然杯葛措施,宣佈開會後就離開會場,並由民進黨「立委」霸佔主席臺,讓審查會議開不下去;而當國民黨召委張慶忠輪值主持時,民進黨「立委」卻又搶奪話筒,阻止王鬱琦等相關部會負責人上臺報告,也是要令審查會議開不下去。正是這種爾虞我詐的「技巧攻防戰」,使得本來就不願對審查「服貿」協議負責任的張慶忠,獲得急於將「燙手山芋」拋出去的籍口,使用了「三十秒」的技巧。這就引發了學生發動「攻佔立法院」的學運。

學運發生後,馬英九倘能及時正面回應學生們的訴求,可能就可迅速解決問題。但馬英九卻將之作為「九月政爭」的延長戰,要與王金平爭奪對「立法院」議事的主導權,因而乘機與王金平過招,誘使王金平出席「院際會商」;而王金平也差點「上當」,曾經欣然應允,但卻被蔡英文發現「貓膩」所在,提醒了王金平,使得王金平在最後時刻拒絕與會而破局,結果喪失了妥善解套的時機。

而馬英九三月二十三日在中外記者會上的談話內容,被參加「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們認為沒有誠意,因而導致其中的「鷹派」有機可乘,發動攻陷「行政院」。這又使得即使是「鴿派」學運領袖更為反感,提出更棘手的條件,馬英九當然是難以接受,這就註定了當前的政治困局無法解決。

實際上,如果說學運領袖最初提出的條件,只是「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等,馬政府尚是可以接受的話(後來就回應了這些條件),但卻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及要與王金平「過招」,而錯過瞭解套的良機的話,待到學生們攻陷「行政院」,昨日更發動大規模的街頭行動,而且他們所提出的訴求更高更「辣」,馬英九根本不可能接受,那就是時機流失殆盡;倘不得不被迫接受,那又是提前「跛腳」了。

王金平同樣也是喪失了及時解套,並因此可以建立歷史地位的時機。他也將學運當作是「九月政爭」的延續戰,結果一次又一次地錯過了運用「立法院長」職權,解決學運的時機,及充分發揮其「協調」特長,進行朝野協商的良機,也是「太陽花學運」一發不可收拾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