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大做地域矛盾何時了?

一個四五歲的女孩尿急。如廁者拍成長隊,其母親在街邊用紙尿褲接著,讓因尿急哭泣的孩子撒了一泡尿。當地一居民(小夥子)見狀,舉相機拍照。因此,孩子父母與拍照者發生衝突。有人用手機拍下整個過程,於是成為新聞,引發熱議。

原本,這是因小孩子當街便溺,引起外地人與本地人的一次小小衝突。這樣的小小衝突,到處、隨時都可能發生,概率大大高於“狗咬人”,根本成不了新聞。

就事論事,完全可以用“各打四十大板”的方式解決:批評孩子父母應事先做好防範措施,比如出門前讓孩子穿好紙尿褲,或提前帶孩子如廁,無論如何不能動手打人耳光,對他人沖自家孩子拍照不滿,可以報警,通過法律手段予以解決;教育本地居民,做有禮貌有涵養的東道主,外地遊客有困難,應該熱情幫助,而不是心懷敵意,沖孩子拍照(大庭廣眾之下,成年男子相機對著小女孩私處拍照,更是情理不容!),拍照之後,被拍者提出抗議,理應立即刪除。與此同時,在場的傍觀者,不在場的兩地民眾,也用不著義憤填膺,用不著上綱上線。

這個小小的衝突,之所以能夠成為新聞,是因為:這個外地人是大陸居民,而本地居民是香港人。

近年以來,車廂小孩吃乾炸面事件、孔慶東稱部分香港人是狗事件、奢侈品店禁拍事件、“光復上水站”事件、部分香港人罵大陸居民“蝗蟲”事件、某化妝品店拒售港人事件、內地“高考狀元”在港車禍喪身引發口水事件,等等。聯繫到這一連串事件,不能不使人得出結論:大陸、香港兩地居民之間,是存在著隔閡,存在著差異,乃至存在著敵對情緒的。

隔閡、差異、敵對的形成,追溯原因,有政治上的,有經濟上的,也有文化習俗上的。或者說,有利益上的原因,也有情感上的原因。毋庸置疑,面對同根所生的大陸居民,香港人,無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上一兩輩子移居香港的廣東人,還是像著名記者閭丘露薇這樣成年後自內地移居香港的,均有著明顯的居住地優越感。

不同地區之間,只要有差距、差異存在,市井百姓層面的矛盾衝突就無從避免。比如,因為經濟相對發達,上海居民一直以來跟全國各地人民格格不入。但是,像香港跟內地之間這種動輒牽扯著名媒體、社會精英參與其中的兩方對壘、口誅筆伐,現在兩地居民之間“事件”頻發,原因卻不完全是內地跟香港之間存在著政治、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和差距。香港居民對“回歸”之後的若干變化深感不滿,內地居民對“一胞兩制”的格局也不以為然。還有一個被許多人忽略的重要原因: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各方面差距正在縮小乃至消失。“回歸”之後,香港的經濟發展遲滯,而大陸不少地區則迅速崛起。當志滿意得的內地居民遇到傲慢惆悵的香港居民,矛盾在所難免。某些內地居民批評香港人的激烈態度,一部分源自昔日的“屈辱”,另一部分源自眼下的“鄙夷”。後者有點像翻身的窮人面對破產了的富人。換言之,兩地居民之間的恩怨,有歷史地形成的,也有現實中醞釀的。新賬舊賬一塊兒算,大陸、香港兩地居民之間的衝突事件,還將不斷出現。(轉自網上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