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服貿學運”的若干思考

4月10日,喧鬧了24天的台灣“反服貿學運”在島內強烈的質疑與爭議聲中終於落幕。此次突如其來的“太陽花學運”事出詭異,它重創了台灣社會,重創了台灣政黨,也殃及了兩岸關系,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與總結。

“反服貿學運”的特點

與以往島內曾有過的幾次“學運”相比,這次“太陽花學運”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一、有別於二十多年前的“野百合學運”目標明確,一步到位,始終堅持“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四大訴求;“太陽花學運”以“反服貿”為抗爭口號,以恐懼為引信,以恐嚇為手段,其具體訴求一變再變,步步緊逼,層層加碼:反黑箱作業--退回服貿--先立法、再審議--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一步步拉高到“憲政”政治的最高層面。對比這兩場在台灣影響最大“學運”,島內輿論認為:“野百合沒有合法性,但正當性高;今天的“學運”,既不合法,也無正當性”。

二、“反服貿學運”政黨背景明顯,對此決不可掉以輕心。台灣部分政壇名嘴閉著眼睛胡扯此次“學運”是“純學運”,甚至一些民進黨人得了便宜還賣乖,竟說什麼“民進党也是受害者”。此次“學運”一開始,台灣媒體就認定學生領袖林飛帆與陳為廷的政治身份,前者是蔡英文宜蘭競選總部的青年軍,後者是蔡英文苗栗聯合競選總部競選後援會會長。有可靠人士私下披露,此兩人平日就都領取由日-本右翼勢力控制的日本-商社經小英基金會提供的經費。給“太陽花學運”定性,它不是一場純,粹、自發的學生運動,而是由民進黨煽動、策劃、支持,由該党青年軍主導、組織、實施的“政治運動”。由於有多次參與職業“學運”、富有經驗學生領袖直接策劃、指揮,並經綠營社運高手面授機宜、沙盤推演,故此次“學運”顯得“創意十足”,動員快速,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進退有序,高潮迭起,影響廣泛。

三、此次“學運”雖不敢公開宣佈“台獨”,但“台獨”色彩依然十分濃厚。林飛帆、陳為廷都曾在網絡“宣佈”支持“台獨”,在其廠及貿易公司。一手炮製的活動退場聲明中,嚴詞抨擊“馬政府”“賣台”,強調“台灣人才是島嶼的主人”,“不願意接受中國的擺布”等,所使用的政治術語與死硬“台獨”分子一貫陳詞濫調何其相似。在“學運”認同、支持的所謂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中,則直接塞進了“兩國論”的政治訴求。

關於“反服貿學運”的幾點思考

跟蹤、分析、研究“反服貿學運”,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馬英九一味退讓後果嚴重

兩岸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後,雙方先後簽署的18項協議雖曾有爭議,但經友好協商,終達成共識,頒布實施。根據台灣現行法律規定,兩岸協議在島內生效,只須經“行政院”的批准,送“立法院”是報備。馬當局卻同意將《服貿協議》交“立院”逐條審查,馬原本設想若協議經藍綠“立委”發生肢體嚴重沖突後涉險過關,馬英九居功自偉,對大陸方面足可交代;若“藍委”拼死數戰,仍無法闖關,一是必須追究王金平的不作為與無能,二是依此作為政治籌碼,向大陸方面討價還價,在之後的“貨貿協議”、爭端解決機制,乃至兩會互設辦事處、“習馬會”等,為台灣爭取更多的讓利及受益空間。但馬英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綠營核心中許多人就是從“學運”、社運起家,利用“學運”綁架、勒索當局,使得書生氣十足的馬英九頓時手足無措,進退兩難。

而此次讓步對馬英九最大的弊端是自找麻煩,連黨內都少有人同情,更無大佬出面相挺。此次“反服貿學運”嚴重沖擊、降低了“馬政府”的權威及公信力,扭曲了台灣社會價值道德,形成“立法院”高於“行政院”,“立法院院長”高於“總統”,“總統”指令不出“總統府”等極為怪異的政治格局,從而宣告馬英九在島內政壇已提前“跛腳”。

二、民進黨所謂政黨轉型現已破局

民進党向以“逢中必反”著稱,2012年的“總統大選”再次敗北,為解決“總統”選舉的“最後一哩路”,近年來該黨在兩岸關系問題上似乎被迫有了些許松動。

這一年多來,該黨要角謝長廷、蘇貞昌、蔡英文均聲稱要加強與大陸交流,甚至提出要推動“民共交流”。2013年謝長廷、陳菊等民進党重量級人士再次“登陸”。民進黨舉行的一系列討論調整大陸政策的“華山會議”,雖未取得具體成果,但黨內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釋放出一點積極信號。小英團隊甚至經授權赴大陸參訪。

可所有的這一切經“太陽花學運”充分表演,証實了企盼民進黨正視現實,痛改前非,只是善良的人們一廂情願的主觀空想。民進黨自以為歷經挫敗後越挫越勇,隨著馬英九民調急劇下降,該黨已重獲社會足夠民意相挺,已具備了與國民黨較量、向大陸叫板、再次實現政黨輪替的實力與能力。而這種較量、叫板越多,規模越大,將會給2016的政黨輪替增添更多砝碼。

三、“學運”重創民進黨在沉默多數中的形象,面對年底“七合一”選舉及2016“大選”,藍營意外獲得一大利好沖沖殺殺的“學運”在島內外製造了一種假像,似乎“少數眾民”憑高分貝噪音及占領“國會”議場,已征服了整個台灣社會,已代表了島內主流民意。殊不知馬當局的退讓卻博得沉默多數更多同情。他們無法、無力去策劃,去拼殺,去沖撞,但他們可動用手中選票,來教訓、制裁喪失理智的行為。他們認為,讓在野黨在選舉中再次受挫,可能是被嚴重扭曲、幾近癱瘓的台灣社會恢復理性、重燃希望的惟一手段。而民進黨聰明反被聰明誤,玩火過頭反自焚,離“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變得更為遙遠。

四、我們要冷眼冷靜看待、分析、應對島內的“學運”

最近幾年,隨著台灣執政當局執政能力下降,再加上島內經濟不斷下滑,當下整個台灣社會彌漫著極度的失敗主義、虛無主義、悲觀及焦慮情緒。由於許多島內企業家、勞工、民眾對台灣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悲觀主義、焦慮不安情緒越來越濃,而這種情緒混亂、思想混亂,造成民粹主義盛行與泛濫。台灣“學運”的組織者懂得並學會利用社會累積的民怨、民憤大作文章的好處在於,在執政當局不會武力鎮壓的大前提下,只要一聲“怒吼”,叱吒而起,就能一舉成名,如此快速聲名暴漲,花千金都買不到,何樂不為?!此次“學運”領導者意外嘗到沖擊最高政治機構,淩駕社會、眾人之上一夜成名的甜頭,今後只要找到時機,很快還會卷土重來。如此惡性循環折騰,直到最終被整個社會唾棄。

大陸對於島內因素占主要地位的形形色色台灣“學運”,採取的最好辦法是冷眼冷靜觀察,聽其言,觀其行,不介入,不評論。但若涉及大陸,事關“統獨”,當然不能置之度外,必須第一時間、旗幟鮮明地予以痛斥、批駁、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