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精彩十五年

回歸15年後的澳門,更需推進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增強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鞏固和提升澳門在國家“十三五”時期的定位和作用。

澳門回歸以來的十五年,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塑造精彩的十五年。

回歸前,澳門面臨多年的經濟衰退,社會刑事案件頻發,社會動盪不安。1999年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引領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帶領澳門各界,克服了“非典”、全球金融危機等不利衝擊,通過開放博彩業引入競爭和外資,保持了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實現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增強了在國際社會和區域中的影響力,為澳門在全球和區域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和澳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歸十五年成績驕人

成績單一:經濟高速增長,財政持續盈餘。

從1999年至201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7.2倍,升至4134.71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5倍,達到70萬澳門元;同時,澳門失業率總體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13年失業率僅為1.8%,基本實現充分就業。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3年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全球排名第四,超越了傳統富國瑞士,僅次於盧森堡、挪威和卡塔爾。

2002年2月,澳門特區政府將三張博彩經營權牌照批給三家公司,終結了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的博彩業專營權。之後,澳門“賭牌”由3個逐漸增加到6個,來自中國香港、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資本進入澳門,澳門博彩業高速發展。

澳門博彩業發展為政府帶來巨額稅收,財政持續盈餘。從2000年至2013年,博彩稅收從56.5億澳門元增至1343.8億澳門元,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由36.81%升到76.38%;澳門政府公共收入從153.38億澳門元升到1759.5億澳門元,增長了10.5倍;財政盈餘從3.14億澳門元升至1245.6億澳門元,增長了395倍。

成績單二:特區政府重視民生,共享經濟增長收益。

澳門特區政府通過公共政策改善民生,相關措施主要體現在底層保障、普惠性分享和房屋保障三方面。

底層保障主要針對弱勢群體和低收入群體。通過向弱勢家庭發放補貼和生活津貼,豁免房租,向低收入群體提供收入補貼差額等方式,為社會底層構建安全網,防止社會極度貧困。

普惠性分享包括現金分享、稅費減免及補貼。自2008年起,澳門特區政府每年均實施現金分享計劃,從政府財政盈餘中撥出一定數額直接派發予居民。2013年,特區政府向永久性居民派發8000澳門元,向非永久性居民派發4800澳門元。稅費減免亦可增加居民的貨幣收入,此外還設有多項補貼政策,使不同階層居民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防止因市場經濟發展擴大貧富差距。

房屋保障方面,特區政府通過實施“萬九公屋”計劃,成立“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確定“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原則,優先照顧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社群需要,在房價高速上漲的背景下保障普通居民的居住需求。

成績單三:加強國際交流,提升區域合作。

澳門已逐漸發展成為較有知名度的國際旅遊目的地。2014年9月,第八屆APEC旅遊部長會議在澳門舉辦,發表《澳門宣言》,提升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知名度。

在與葡語國家的商貿聯繫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自2003年以來在澳門已舉辦四次,並於澳門設立“論壇”常設秘書處。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等大型經貿“平臺”成為中國內地與葡語和拉丁語系國家之間的橋樑。

在區域合作層面,澳門與珠三角區域合作不斷深化。雙方以實施CEPA、推動率先基本實現粵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為重點,經貿合作更加密切,人員往來更加頻繁,開放領域更加多元。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澳門與廣東珠海橫琴新區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13年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建成並移交;橫琴預留5平方公里粵澳合作產業園用地,通過龍頭企業“建園區”、中小企業“購物業”、微小企業“租商鋪”三種渠道,為各類澳門企業進入橫琴創造條件。此外,橫琴率先降低澳門金融機構准入門檻,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澳門國際銀行相繼進駐橫琴。

發展瓶頸有待突破

澳門博彩業發展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改變了生產要素原有的供需結構,導致土地價格、房屋租金、勞動力成本以及物價持續上漲,非博彩類企業營商成本不斷攀升。而博彩業增速減緩將可能導致深層次問題的加劇。同時,本地法律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住房價格、房屋租金和酒店價格持續走高。2004年到2013年,住宅樓宇房價每平方米上漲近9倍,達81811澳門元;實際住屋租金指數從61.29增至115.96,接近翻倍;酒店客房日平均價格從214.51澳門元漲至1154澳門元,增長超過3倍。

勞動力不足問題進一步顯現,雇員工資快速上漲,外地雇員增多。2003年以來,雇員月收入持續走高,從不到6000澳門元升至9700澳門元,外地雇員占總就業人口比重從11.45%升至38.18%。

物價在2003年後上升明顯。除教育類物價指數保持平穩外,其他物價指數均出現上漲,其中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的物價指數增幅最大,增長近一倍。

隨著內地居民赴澳政策調整,澳門幸運博彩增速趨緩。2010年以來,澳門幸運博彩毛收入同期增長率呈現震盪下行趨勢,2014年6月同期增長率首次出現負數。截至2014年11月,博彩業同期變動率的下行趨勢依然明顯。

澳門亟待建立起一套以基本法為基礎、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完備法制體系。基本法作為澳門特區的憲制性法律,其規定是原則性、方向性、框架性的,需要通過本地立法予以貫徹落實。

本地法律體系有歷史特殊性和複雜性,既保留了大量原有法律,又有回歸後大量新制定的法律。原有法律制度沿襲葡國法制,有的已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難以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

此外,經濟、行政、社會等一些領域的法律制度仍存空白或不足,需要通過立法予以補充完善。再加上原有法律制度與特區新立法的銜接配合、法律文本的中葡互譯等問題,澳門社會要求改革完善法制、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呼聲越來越高。

未來發展的角色和路向

著眼未來,“十三五”期間,澳門將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舉全澳之力,加快“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

角色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旅遊業是澳門的優勢和支柱產業。抓住第八屆APEC旅遊部長會議在澳門成功舉行和通過《澳門宣言》的契機,傾力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第一,開展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旅遊合作,拓展旅遊休閒的國際化市場。以旅遊市場一體化為目標,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消除市場壁壘,促進旅遊市場相互開放。積極推進實施《APEC旅遊戰略計劃》,促進中國與APEC經濟體之間全方位、多層次的旅遊合作,提升旅遊休閒業的國際化水平。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第二,加快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以旅遊休閒產業為主導,注入文化、保健、美食、購物、演藝、世界遺產、會展、娛樂等元素,促進旅遊產品多元和旅客來源多元,帶動其他產業,提升澳門旅遊業在全球旅遊發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將澳門建成集旅遊休閒中心、旅遊文化中心、旅遊服務和集散中心於一體,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文化創意、會議展覽、娛樂體驗等多元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旅遊城市。

第三,加快現代科技與旅遊業融合,建設國際“智慧旅遊”城市。廣泛應用現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旅遊產業,適應現代旅遊業信息化發展趨勢,全面提升旅遊休閒產業的競爭力和輻射力。提升旅遊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利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促進簽證、人員交流、市場開放等領域的便利化,促進互聯互通,建設國際“智慧旅遊”城市。

第四,倡導綠色和低碳發展理念,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和推動亞太地區旅遊業低碳發展合作,在實施綠色旅遊和低碳旅遊計劃,使澳門旅遊業在推進亞太地區綠色和可持續增長方面起到良好示範作用。

角色二: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合作服務平臺。

把握國家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蓬勃發展的態勢,全面落實和實施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合作服務平臺(一個平臺)和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三個中心)計劃,將相關服務做實、做大、做強。

第一,強力打造“三個中心”,將經貿合作服務平臺做實。

以“三個中心”的建設為抓手,以中小企業商貿服務、食品集散和經貿合作會展為核心,扎實推進商貿服務平臺建設,鞏固和提升澳門作為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商貿中介和橋樑角色,為中國內地、澳門本地及葡語國家企業帶來新商機。

第二,全面提升服務功能,將經貿合作服務功能做大。

按照發揮優勢和彰顯特色原則,以提升“一個平臺”和“三個中心”服務功能為中心,明確市場定位,發展金融、商貿服務、企業咨詢、市場營銷、法律服務、食品檢測、會展服務、物流、雙語教育等現代服務業,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在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中更好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作用。

第三,切實推進體制和技術創新,將經貿合作服務能力做強。

適應世界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發展的新趨勢,創新體制和管理模式,強化競爭意識,充分挖掘和發揮澳門自由港制度和“一國兩制”優勢,為提升經貿平臺功能創造更好的制度條件和市場環境。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與信息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和引進經貿服務和科技產業的優秀人才和優質企業,通過制度和技術創新,提升商貿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陳廣漢 李小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