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堅持精准方略決勝全面小康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精准扶貧」理念。隨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的實施,脫貧攻堅各個戰場上,激蕩起擺脫貧困、共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5年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扶貧脫貧工作對準深度貧困地區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以精准施工落實各項部署,取得顯著成效。今天的十八洞村,已由一個人均年純收入僅1668元的貧困村,一躍成為人均收入超萬元的小康村。在中國大地上,許許多多的「十八洞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近7000萬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的精准扶貧方略,創造世界矚目的減貧奇跡,也為人類反貧困事業貢獻管用的「中國經驗」。

脫貧攻堅猶如爬坡翻山,越往後越難。深度貧困地區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的成本更高、難度更大。面對各不相同的致貧原因、家庭狀況、生產條件等複雜情況,大水漫灌難有效果,大而化之不起作用,唯有找到「貧根」、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拿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准」辦法,下足繡花的功夫,才能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取得實實在在的脫貧成效。

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關鍵在把握精准要義、念好精准「真經」、做好精准文章。脫貧攻堅蠻幹不行,必須實事求是、紮實推進。圍繞「六個精准」,切實在扶貧對象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上聚焦發力,才能有實效、見成效;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實施「五個一批」工程,才能吹糠見米、水到渠成;堅持中國制度優勢,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才能彙聚起從上到下齊心攻堅的強大合力。

打攻堅戰、啃硬骨頭,沒有嚴明的紀律和過硬作風是不行的。脫貧攻堅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地幹。從確定2018年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到黨的歷史上首次全面展開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資金違紀違規使用等問題加強執紀問責,為陽光扶貧廉潔扶貧創造良好工作環境,激勵廣大幹部在脫貧一線真抓實幹,取得群眾認可、經得起檢驗的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