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三招 緩解痛風

  氣溫逐漸降低,寒冬悄然來臨。冬天,火鍋成了人們的最愛。

火鍋,在古代稱之為「古董羹」,因為投料入沸水的時候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有的美食,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考證,解放後出土的東漢文物「鑊鬥」,即為火鍋。由此看來,自古火鍋就備受人們的喜愛。寒冬臘月,大家圍在一起吃火鍋,身體和心靈頓時溫暖了起來。

火鍋中的材料不外乎牛羊肉、動物內臟、蝦及貝等海鮮和各種蔬菜。這些食品中,蔬菜以外的三類都是富含嘌呤的食物。而且在反復沸騰的火鍋湯中,含有的嘌呤含量尤其的多。吃火鍋食入的嘌呤比起正常飲食的攝入多幾倍甚至數十倍,

所以,火鍋雖好,不宜常吃。痛風病人則更不宜吃火鍋。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在精神緊張、疲勞、飲食過多、酗酒等誘因存在時急驟起病。

患者多在夜間突然感覺拇指及砳趾等關節劇烈疼痛,出現明顯的紅腫、發熱及活動受限。症狀一般在3~10日後逐漸消退。

此後,可反復多次發作,使關節逐漸發生畸形、僵硬。這個時候進人慢性關節炎期,常常可累及腎臟、心血管,出現尿路結石、腎功能不全、高血壓、冠心病等。

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預防痛風呢?跟大家分享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平時堅持每天晚上熱水泡腳加按摩足底(注意是足底,示是足背啊)的前半部分和腳趾的趾腹,對於尿酸代謝的平衡很有幫助。

當痛風發作時,則可以採用大椎拔罐、曲池放血、點按身柱的方法。

不發作時,熱水泡腳

痛風不發作的時候,可以在家準備一盆熱水,溫度以自己能接受為宜,泡腳4~5分鐘,同時在足部按麽,尤其是腳的前部,可稍稍用力按摩。

對於那些發作時疼痛明顯的部位,可著重按摩1~2分鐘。

發作時 大椎拔罐、曲池放血、點按身柱

痛風發作,出現關節紅腫疼痛,局部按之掀熱,喜涼而怕熱,同時還可能伴有全身發熱、尿黃便幹等症狀時,可以採用大椎拔罐、曲池放血、點按身柱的方法。

大椎,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的時候低頭,頸項後正中最突出的棘突下方即是。

本穴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的會穴。督脈統督諸陽,而陽主表,因此瀉大推具有很好的退熱的作用,同時與身柱相配,具有疏散風邪的作用。

操作的時候,找到穴位後,將罐子拔上後迅速地取下,如此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度。需要注意的是,所用的罐子不宜過大。

曲池,位於屈肘時,肘橫紋的外側端,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具有淸熱瀉火的作用,是治療發熱的有效配方。

操作的時候,找到穴位後,用拇指指尖在穴位處畫一個十字來定穴,接著右手用消毒棉球在穴位處自中心向外畫圓來消毒,同時將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進行消毒。用消毒過的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將穴位處的皮膚捏起,右手持一次性採血針迅速將皮膚刺破使其出血,擠出3〜5滴即可,最後用幹的消毒棉球按壓止血。

身柱,位於背部後正中線上,大椎向下數三個棘突下方的凹陷處。身柱與大椎相配,共奏疏散風邪之效。

操作的時候,拇指指端置於穴位處,點按1~2分鐘,休息片刻,重複操作3~5次,以局部出現酸脹感或酸痛感為宜。

若是出現關節疼痛固定不移,呈梭形腫脹活動不靈活,在皮下可以觸摸到結節等症狀的時候,可以膈俞、血海刮莎,點按內關。

膈俞,位於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血會,由於位於心俞和肝俞之間,心主血,肝藏血,因此稱為血會。

血海,屈膝時,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端的隆起處。膈俞與血海相配,具有活血行血的作用,其用意在於血行風自滅。

操作的時候,先找到穴位,然後在其皮膚上塗抹刮痧油或者護膚乳,用刮痧板在穴位出刮拭,每個穴位一般各3~5分鐘,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等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出痧」,是一種正常的刮痧後的反應,數天后即可自行消退,不需要做一些特殊的處理。對於一些不出痧或者出痧較少的人,不可強求出痧。

內關,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正中向上約兩拇指橫指的位置。操作的時候,用拇指指端置於穴位處,其餘四指放於前臂背側,相對用力點按1分鐘,休息片刻,重複操作3〜5次,以局部有酸脹感或酸痛感為宜。

對於痛風的預防,應該節制飲食,防治身體過胖,避免食用嘌呤含進高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顏色深的肉類、魚卵、沙丁魚、豆類、發酵的食物等,嚴格戒酒。應當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關節損傷。平時應當多飲水。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應當及時就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已經出現痛風的急性期患者,應當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髙,以減輕疼痛,病情好轉後方可逐漸活動,同時應當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