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建言推動青年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劉紹滿

澳門特區政府下週四起發佈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且近期當局亦馬不停蹄會見社會各界人士或社會團體代表,集思廣益收集明年施政的建議及意見。其中在推動經濟發展領域方面,和界尤其重視本澳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議題。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青年作為未來的主人翁、發展的新力軍,是大灣區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至於如何讓廣大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也正如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所指出的,「青年人的發展需要粵港澳大灣區的平臺機遇,而大灣區建設亦需要青年人的傳承接力;青年人既要把握好大灣區發展的紅利,也要承擔起大灣區建設的使命。」無疑,未來施政上,為鼓勵更多青年人能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當局在施政的政策上應有更多的「著墨」或相應的政策及措施,幫助或鼓勵廣大青年參與大灣區的建設,發揮本澳「一國兩制」的優勢,為青年拓展發展新機遇、新空間,以回應國家共榮發展的國策。

眾所周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載入中共十九大報告的一項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國家發展戰略,也是豐富「一國眾兩制」實踐的一項重大創新。而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從字面上看,就是促進粵港澳發展的一個灣區。但粵港澳大灣區不是一個普通的地理名詞,而是跨制度的融合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和中心,就是推動粵港澳合作的深化和升級,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的發展,保障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並進一步發揮粵港澳在改革開放中的先進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決定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和重要的作用,並也將受益於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可以預見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將為澳門帶來諸多機會,將會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包括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將為創意無限的廣大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澳門青年可以借助大灣區建設的東風,親身瞭解大灣區的最新發展、工作機會、生活環境,有助他們有更多的事業選擇,在更遼闊的空間實現多元發展。崔世安希望廣大青年在歷史機遇面前,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把自己的理想同國家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奮鬥的青春中放飛夢想、實現自我。特區政府將繼續推動青年工作穩步發展,致力為青年的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有利條件,通過教育、就業、提升自我三個階段的工作,全面提升本澳青年的競爭力,為廣大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援。中央政府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為當代青年創造時代機遇,特區政府從政策資源上力所能及地支持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期盼青年好好把握這個機會,走出去、迎進來,毋懼迎接挑戰,盡展所長,服務國家,造就屬於自己的時代。

推動大灣區的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其實,作為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家副總理韓正日前表示,中央決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謀劃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用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韓正副總理日前還明確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個戰略定位」:第一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個城市群要有體制活力,要有產業支撐,充分發揮港澳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第二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要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第三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要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第四是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要成為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深化港澳與內地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第五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它將是生態優美、公共服務完善、港澳同胞和大灣區內地居民同享高品質生活的共同家園。韓正副總理的這些重要論述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體現了中央對粵港澳建設的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對大灣區建設工作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粵港澳青年必定是大灣區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日前所指出的,讓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大居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特別是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拓展發展新機遇、新空間,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初衷之一,也是中央政府和粵港澳三地政府近期出臺的與大灣區有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中央有關部門推出了包括向在內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港澳居民發放居住證、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的就業許可、港澳居民可在內地繳存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新政策、新措施;中央有關部門還支持港澳科技發展,允許國家科研經費過境港澳使用,支持港澳科研人員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畫,將港澳專家納入國家科技專家庫,為港澳科研人員更廣泛參與國家科技建設拓寬管道;廣東省為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在南沙、前海、橫琴建設了860多個孵化器和雙創平臺;上個月已開通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即將全線貫通的港珠澳大橋,必將大大提高大灣區內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水準,帶動大灣區西岸城市的發展,使「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對於港澳居民普遍關心的在內地居住、工作和生活所涉稅收等問題,中央有關部門也將會作出適當的處理。所有這些政策措施都惠及大灣區居民,特別是為港澳青年到內地就學、就業、創業、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為港澳青年參與共建大灣區提供了重要保障,港澳青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可見,大灣區建設將為港澳青年引進新的大時代,並提供新的大平臺與新機遇,未來大灣區建設將屬於年輕人的。特別是,過去港澳青年思考自身發展通常祇以港澳為平臺,現在應該以整個大灣區為平臺。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港澳青年的本土市場已經不再局限於香港或澳門,而是七千萬人口、五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大灣區。對於有志向的港澳青年而言,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提供了一個比港澳本身大得多的平臺,有志向、有抱負的港澳青年應該敞開胸懷、滿懷熱情地去擁抱大灣區建設這個大平臺。正有學者所言的,中央已推出許多優惠政策鼓勵港澳人士尤其是港澳青年北上就業和創業,大灣區還專門為港澳青年設立了青年創業基地,並提供資金扶持。可見大灣區建設給港澳青年帶來新的大機遇,現在已是港澳青年在大灣區發展實現「三創」(創新、創意、創業)的黃金時代。尤其,筆者相相信大灣區政策是重要政策,對澳門青年相當有利,在與鄰近地區比較時,年輕人可能會發現自身不足的地方,可透過瞭解灣區發展,讓青年提升自我。有青年企業家認為,為更好地幫助年輕人,需要從中學、大學階段就多引領他們到內地走一走、看一看,多交流、多溝通,幫助他們正確、客觀地認識國家、瞭解大灣區。也需要多瞭解年輕人對於到內地發展的想法、需求甚至顧慮,進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

另一方面,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廣大青年應以長遠眼光看待大灣區未來發展,並要有攻堅闖關、艱苦奮鬥、學習借鑒及為國家奉獻的精神,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國家希望港澳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讓港澳發揮自身優勢,特別應做到「澳門所長,國家所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是港澳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之下,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快更好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大歷史性機遇。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不可否認改革開放是澳門的重大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更是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所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勢在必行,尤其是我們澳門青年,應該積極參與到大灣區的建設中。當局對澳門青年應加大宣傳力度,加深他們對內地尤其大灣區的瞭解,改變固化觀念,達成社會共識。特別是,澳門土地供應不足,市場有限,經濟轉型困難,但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闊的腹地和完備的產業體系,這樣一來可為澳門未來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強大動力,也將會為澳門注入新活力。同時,本澳青年應把握好這一巨大機遇,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戰略之中。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莫志偉日前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見到成果,接下來,如何讓青年更認識和主動融入大灣區發展中顯得相當重要,這不僅關係到區域內各個城市的發展,而且更與青年的自身發展密切相關。建議在社會氛圍和生活配套方面,各地社團應協助政府,為青年融入大灣區營造更有利的社會氣氛和條件。各地社團可相互合作,幫助青年培養全域意識,鼓勵他們自信自強,主動投身國家的建設發展中。在實際配套方面,創造機會,用好現有平臺,譬如用好青聯的平臺,在原有的良好基礎上,加強更有效精準的合作。其次就是各城市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身所長。澳門可把大灣區建設與已有的「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規劃相連接,既有助發揮自己的既有優勢,也可促進本地產業適度多元化。大灣區的發展關係青年的前途、城市的進步和國家的未來,更重要是作為參與者,共同努力,為大灣區的建設貢獻力量。

至於如何推動廣大青年參與大灣區的建設,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與關注。其實,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日前認為,推動澳門青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高思想認識、完善政策措施、推動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提幾點建議:一、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凝聚共識,向年輕一代宣導「要把握國家的發展機遇、創造個人的發展前景」的觀念。瞭解澳門青年的特點和特長、認知上的不足和顧慮,有系統、有針對性地進行輿論宣傳和專業指導,積極引導澳門青年參與大灣區發展。澳門特區政府負責青年工作的部門、澳門的青年社團和大灣區有關部門、青聯組織應建立協調機制和合作平臺,牽頭落實相關工作。二、為澳門青年走進大灣區內地城市搭建便捷通道。澳門特區政府和灣區內地城市都推出了多項青年創新創業政策,初步形成了互相支持的政策延伸與對接,但目前澳門青年在大灣區發展仍面臨著諸如購房、就醫、子女就學、銀行信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建議大灣區在澳門青年參與大灣區發展方面制定專門的人才政策,多在提升就業和創業服務的深度上下工夫,進一步優化便利澳門青年到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便捷通道。三、統籌澳門和內地灣區城市之間的就業、創業政策接軌和福利保障體系,為澳門青年、尤其是在海外名校讀書的澳門青年才俊參與大灣區建設增添動力並解決後顧之憂。同時,加強雙向人才交流,吸引內地優秀人才到澳門發展。其實,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剛日前也認為,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提供有利條件過去,內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提升了香港居民待遇,但在學習、就業與創業方面仍有可改進空間。他建議完善官方服務協調機制,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與交流服務中心,解決兩地因教育制度差異帶來的合作交流障礙。加強區內高校的合作與交流,成立「大灣區高校聯盟」,促進大灣區學術、科技、體育、文化合作與交流全方位發展。還建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專責小組,統籌協調灣區內的人才引進、培訓、推薦、調配、共用等事務。完善港澳人士在灣區申請電子支付系統、開設銀行帳戶等的「身份識別」制度。完善「社保與納稅」制度,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聯通稅網」等。還建議探索鼓勵創新創業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港澳青年到灣區創新創業提供更好法律環境。培育金融市場,吸引創業資金來大灣區提供金融服務。加強政府服務,發揮政協優勢,發揮商會、專業團體和工商聯的職能,為港澳團隊提供資訊諮詢服務 。因而,力求改革釋放出既有利於大灣區互利合作,又有利於港澳人心回歸的制度紅  利和政策紅利。通過制度創新,為港澳年輕一代在大灣區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從政治角度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於推動全面開放和推動「一國兩制」發展新實踐,支援港澳地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港澳特別是港澳年輕人的國家意識有重要意義。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日前則認為,澳門可借力大灣區彌補自身短板,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而澳門青年參與區域合作,分享大灣區紅利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澳門年青一代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歷史性發展時期,國家的發展為其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區政府將為年青一代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他們參與國家和澳門一系列的重點發展工作。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戰略,澳門目前共有七所院校參與了去年與粵、港兩地部分高校締結的「粵港澳高校聯盟」,聯盟成員期望結合三地資源,對粵、港、澳三地青年在學術和創新創業交流等方面發揮橋樑作用,同時亦給予澳門大專學生及青年投身區域發展的空間和機會。澳門將助力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把澳門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功能和地位更好地發揮出來,讓澳門青年更好地掌握社會發展脈搏,實現自己的理想。將繼續把握區域合作,啟蒙青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及提升他們的創業素質。包括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利用南沙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程」、橫琴的「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平臺所提供的機遇,加大力度推動本澳青年創新、創業,鼓勵青年大膽走出澳門,透過區域合作的機遇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可見,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處處,建議當局應為本澳青年創業預留好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青年「走出去,帶回來」,在大灣區龐大市場中發掘商機,學以致用,值得思量及著手規劃。為廣大青年提供創業創新平臺,促使本澳青年擺脫長期市場細小、客戶群體單一,以及營運成本高的局限。並建議在大灣區合作機遇下,政府宜針對青年創業作出支持,鼓勵年輕一輩跨出本澳,善用區域合作之機,邁開創業之路。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決定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應該有積極的作為和重要的作用,並且也將受益於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重大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澳門毫無疑問不再是人們口中的「最佳配角」。桌子上唱大戲,善於發揮優勢,澳門也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影響力。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所言的,國家發展已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廣闊,港澳青年朋友只要志存高遠、崇尚奮鬥,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無懼競爭、勇於創新,並與內地青年相互學習、攜手並進,就一定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這片天空下綻放青春光彩,放飛人生夢想。也正如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發表書面感言表示的,粵港澳大灣區將為澳門帶來諸多機會,將會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包括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為創意無限的廣大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 澳門青年可以借助大灣區建設的東風,親身瞭解大灣區的最新發展、工作機會、生活環境,有助於他們有更多的事業選擇,在更遼闊的空間實現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