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中醫藥產業發展迎來真正春天 陳觀生

時隔六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22日再次來到廣東考察調研。此次調研行程的首站,選在位於橫琴新區高新技術片區內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無獨有偶,今年五月,韓正副總理首次考察粵港澳大灣區時,也前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位於橫琴新區內,與澳門僅距一河之隔。產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的首個落地項目,同時還是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首個落地項目,未來有望成為大灣區健康醫藥產業新的集聚點。可以說,經過7年的建設發展,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初見成效,也帶動本澳中醫藥產業迎來了真正的春天。

習近平重視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10月22日下午,習近平考察了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走進車間、實驗室,詳細瞭解橫琴新區規劃建設和產業園建設運營等情況。習近平表示,10年4次來橫琴,對橫琴每一步發展都關心關注。10年時間,橫琴新區從無到有,變化很大。我們始終要不忘初心,讓這裡充滿創新發展活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負責人向習近平彙報,園區圍繞國際級中醫藥品質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臺兩大目標,正在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視窗。

值得一說的是,習近平對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相當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這次他考察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再次釋放了明確信號。

2011年3月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共同簽署了《粵澳合作框架協定》,正式拉開了粵澳兩地政府緊密合作的嶄新序幕。同年4月19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橫琴新區正式奠基,成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的首個落地專案。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位於橫琴新區高新技術片區,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2011年11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橫琴新區「珠海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出資組建了「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負責園區的建設、經營、運作及管理等。

產業園有關負責人表示,產業園運作愈見成熟,「相當於企業只要帶配方過來,就能在這兒實現生產。」產業園的GMP中試生產線嚴格按照中國及歐盟GMP認證標準進行建設及管理,最大產能可達到每年生產3.75億片劑,1.25億粒膠囊劑。產業園累計註冊企業94家,包括澳門企業25家,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

產業園將充分發揮國際視窗的作用,以功能平臺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以中醫藥文化傳承推廣,帶動大健康產業發展。結合產業園的地域、優惠政策、國際視窗、技術服務等優勢,著力打造品質控制平臺,為園區的產品研發、檢測服務及中試生產等產品孵化提供技術支撐,在產業園形成「以大帶小」的創新藥物與健康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集群;建立養生保健與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地,開拓包括治未病、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發展空間,形成健康產業與文化推廣集群;發展中醫藥的健康技術與產品的交流與交易,包括成果轉移、技術的交流與展示、進出口貿易等。

產業園自成立以來,圍繞「國際級中醫藥品質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臺」兩個核心目標,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與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為使命,整合廣東中醫藥醫療、教育、科技產業優勢及澳門科研能力和人才、旅遊資源,致力於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視窗」。

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顧問、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董事長呂紅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到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考察的意義重大,傳達支持澳門發展多元化產業的訊息。

呂紅表示,習近平考察期間,關心產業園對澳門企業的扶持、澳門青年中醫師人才培訓,以及將中醫藥文化和技術帶到葡語國家。呂紅引述習近平稱,澳門正致力多元化,未來在一些政策上會多聽澳門意見,國家部委或相關職能部門都要以這一角度扶持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習近平在考察期間,亦有與其他人員交流。有參與交流的產業園技術研發部經理倪小姐表示,習近平主要關心澳門人到產業園交通往來的便利。

有本澳工商界人士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可見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臺,為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產業園已打好市場開發基礎

本澳如何發展中醫藥產業,很多專家提出了很多建議。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平台,結合鄰近地區的臨床醫學經驗,轉化自身研究成果成為醫藥產品,很有參考價值。

據傳媒報導,鍾南山認為,本澳近年使用現代醫學方法研究中醫藥,在基礎研究方面成績突出,甚至比內地更出色,但在研發醫療產品方面仍需努力,否則缺乏社會和經濟效益。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地理和氣候相似,可共同應對傳染病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本澳可利用基礎研究成果,與區域內的醫療單位和企業加強合作。

鍾南山指出,現時已發現中醫藥應對銀屑病、冠心病和腫瘤等相當有療效,但產品仍相對較少,研究前景廣闊,他相信澳門可利用自身優勢,促使不同範圍的醫療單位共同協作,打破目前中醫藥的科研和產業結合的瓶頸。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的發展目標是要建立國際級中藥質量控制基地,包括國際中醫藥認證中心、產業發展研發實驗室、中藥(草藥及產品)的研發、測試、標準化及品質控制、中藥(草藥和產品)的孵化中心、中藥(草藥和產品)的GMP中試廠房、醫藥技術培訓和會議中心,以及中藥(草藥和產品)的商業、倉儲和物流平台。同時亦要建立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其中包括健康產業及醫療設備國際交易平台,商務、會展、文化及交流平台,健康旅遊、保健及養生基地。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表示,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經過前段時間各方面工作,現在真正面對發展核心的兩個大目標:建立國際級的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交易平台,產業園已具體開展了一些工作,按計劃主要分硬件建設、政策突破、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及平台搭建等工作方向。

呂紅表示,園區發展必須要一些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技術平台和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上。園區爭取的政策放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關於規範性生產的GMP中試生產大樓,按計劃該大樓內會設有中試認證,但按現行規定必須在有產品的情況下,監管局才會給予認證資格,但大樓剛開始運作自然沒有產品,所以原則上沒有認證資格,但監管局同意向產業園開放該政策,容許產業園用一些澳門已經上市的產品提出認證資格申請,即企業可利用GMP作產品的規範性生產拿到認證,這樣對產品有很好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檢測政策的突破,呂紅表示,廣東省允許公司作為園區內企業產品的第三方檢測,並認可檢測結果,這種認可在一般情況是特區政府與橫琴新區攜手成立「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推進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發展。此政策可為產業園公共服務平台發展創造條件,令企業願意使用產業園的服務平台,令平台的利用率提高,從而會有一個利用回報的前景。

產業園在技術人才的搭建方面亦做了一些功夫,公司現正與澳門大學針對提供技術人才方面商討合作,將來會拓展至與澳門科技大學、以至省內外的一些大學和技術機構建立聯繫。人才隊伍的搭建除了因應產業園的發展需要外,亦是產業園面對澳門社會的責任,要協助培養中醫人才。因此,產業園正進行澳門中醫人才再培訓或增值培訓試點,通過中醫界推薦一些中醫師,產業園對二十多位獲推薦的中醫進行篩選,挑選兩至三人進入產業園,並提供帶薪學習的機會。帶薪學習可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同時為他們提供專業環境,讓他們提升專業技術和學習新技術的機會。目前澳門中醫學生較多,中醫藥研發人員較少,但從事研發這類技術性的項目,有中醫基礎的人士學習相關的技術性知識會較快,帶薪學習是一個機會為他們打開更廣闊的職業生涯和發展機會。在半年學習期內,公司方面亦會觀察他們的表現和合作性,不排除將來向他們提供就業機會,吸收他們作產業園的一分子。呂紅表示,除了技術研發,園區還設有國際健康交易交流平台,該平台包括中醫及教育培訓,推動中醫的理療、整療方面的業務發展外,亦提供教育培訓,

產業園希望透過國醫館的建設,以師帶徒的形式,為澳門人才創造培訓機會。現在公司正與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大學等機構商討,提供師資資源,希望在硬件構建完成後,能透過與企業及學術機構的合作,將培訓計劃搭建起來。

呂紅表示,產業園亦具有國際交流平台的作用,主要發展項目是成立國際交流合作中心,該中心屬產業園的機構,目標以葡語系國家市場為主,之後進一步發展為全世界範圍內的一個中心,當中會包括一些合作單位、合作國家和合作企業。早前產業園與葡萄牙傳統醫學研究中心合作,舉辦了商品貿易進出口的專題論壇;國際交流合作中心還聯繫了葡萄牙、安哥拉及莫桑比克的專家出席論壇,為澳門及內地企業提供一些國際上對中藥方面的需求和服務貿易方面的資訊。在論壇上,產業園與葡萄牙及巴西簽署了國際交流中心合作伙伴的協議,以及與多家企業簽署了合作企業協議。

呂紅表示,國際交流中心逐步向外界顯示其作用,日後將陸續有不同的國家進入該平台,內地企業透過此平台找到進入國外市場的方向,當然反過來如果歐盟、葡語系國家企業有5家,另外有10家簽署了意向書,希望在產業園內開展業務,主要方向包括研發新藥、健康養生、會展等,針對這10家企業,產業園正在跟他們商談業務合同,即準備企業落戶橫琴。

呂紅認為,由於各國對藥品的標準不一,有些國家的要求尤其嚴格,保健產品較易打到國外市場。因此希望國家讓產業園作一個先行先試點,透過葡語系國家與澳門的良好關係,以及產業園提供很好的基礎認證和質量保證的情況下,讓外國認可產業園檢測或生產的產品,允許產品在這些國家上市,再慢慢滲透至其他周邊國家以至整個區域,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她希望產業園能發展成為質量檢測的優質品,但這離不開廣東省及澳門政府的支持,即認可產業園進行的質量檢測。

為了協助企業拓展不同的市場,產業園會隨著業務發展,建立服務中心,在現有協助企業在澳門或內地註冊的工作基礎上,提供一條龍服務,協助把內地產品推銷到外地,外國企業亦可透過產業園此平台和所提供的服務與內地銜接,更全面發揮產業園的優勢。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為了更好地利用產業園的中醫診療及理療等特點和優勢,呂紅表示,產業園會建名、老中醫工作室,該工作室是日後的國醫館雛型。工作室獲得國家支持並按現行規定建設,可開展培訓工作及進行簡單的整療,以及推廣中醫文化。日後還會建立中醫藥體驗區,居民及旅客可以在體驗區內享受從整療開始到用膳、美容等不同的服務,逐步發展健康養生旅遊。隨著產業園不斷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亦會持續增加,呂紅亦希望有更多澳門年青人願意投身產業園工作,共同推動產業園及其職業生涯發展。

重視構建知識產權資本化平臺

近年來,中國的醫藥產業集群普遍存在著園區企業同質化嚴重、要素集聚效應不足、經濟績效低下等問題。因此,結合澳門獨特的政治、地理、經濟、醫藥、旅遊等各方面現狀,通過專業深度分析為產業園量身打造高效率個性化的市場開發模式,以實現產業園的功能創新和升級,成為了當前園區建設規劃的重要課題。基於此,在進行澳門本土醫藥市場和外貿市場的深入分析基礎上,一方面開展產業園健康產品的市場開發研究,對園區企業醫藥產品的市場投放進行終端調控和提供策略規劃,另一方面開展產業園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為園區產出的醫藥創新成果提供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交易、資本化鏈式服務,從而建立起完整成熟的園區發展模式。

醫藥產品的持續開發和市場終端投放離不開其知識產權內涵的有力支撐。目前,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乏力,已經成為影響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巨大隱患。因此,本澳應該利用與葡語國家聯繫密切的國際關係優勢和法律服務於歐美接軌的有利條件,通過構建中醫藥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為中醫藥產業產出的醫藥創新成果提供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交易、資本化鏈式服務,能夠實質性提升中醫藥產業的企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可分為兩個子平臺,第一,知識產權資訊與諮詢平臺,即通過整合全球的中醫藥知識產權資訊,主要包括專利、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傳統知識等與技術密切相關者,並發掘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企業與行業知識產權戰略,為企業提供深度諮詢服務。第二,知識產權資本化平臺,即對中醫藥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並提供資本化的中介服務。最終打造能夠實現自身盈利和持續發展的國際中醫藥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推動產業園及大中華地區中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步伐。

知識產權的類型林林總總,根據《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2條第8款規定,知識產權可以分為8類。其中,中藥涉及到的狹義知識產權主要有:中藥技術專利、中藥商標、中藥商業秘密權、中藥植物新品種、地理標誌相關權利。所謂知識產權資本化,即將知識產權化為資本,具體地說,也就是將知識產權視為與土地、勞動力、生產資料一樣的生產要素,量化之後直接投入生產經營活動,並作為一種資本獲得價值增值。知識產權資本化的途徑目前主要有兩種:股權化和作為融資基礎。股權化即我們通常說的用知識產權出資,主要用於設立公司;知識產權作為融資基礎的方式有很多,如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質押或抵押貸款,知識產權信託,以及比較複雜的知識產權證券化。在整個過程中,關鍵的問題有三個:權利的界定,權利的量化以及權利的投入和收回。

中藥知識產權資本化平臺建設是發展與保護中藥知識產權的創新嘗試。這一平臺將吸收既瞭解中藥、又熟悉法律和金融知識的人士,嘗試系統分析中藥知識產權創立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研究中藥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為中藥知識產權尋找市場,實現科研成果的價值,使合作各方分享發展與保護中藥知識產權的收益。

中藥知識產權資本化平臺建設是中醫藥產業生命力的基礎之一。產業發展的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除了政府和社會資金等外界供給外,更為健康和理想的狀況是,產業利用自身發展的成果,實現成果的社會和經濟收益,自我造血,循環發展,不斷壯大。這個過程中,知識產權資本化平臺能夠協助各方將知識產權成果市場化、商品化和資本化,通過知識產權入股、質押、證券化等方式獲得資金,重新投入研發,實現科研實體的自我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