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凍一凍,入冬不怕冷

  你那裏秋褲穿上了嗎?棉衣裹上了嗎?可有些地方,現在依然秋風涼爽,似度長夏。

中醫師提醒,別穿得太暖,凍一凍,才好過冬。俗話「春捂秋凍」,說的正是此理。

秋天凍一凍,來日好過冬

為什麼要「秋凍」?

鄺秀英主任解釋,可從兩個層面來理解。

首先,秋天是逐漸變冷的,「一場秋雨一場涼」,人們逐步、少量添加衣物便已足夠。這麼做,身體對氣溫的適應能力才會提高,到寒冬時節,才能有更好的耐寒能力。

另外,秋季早晚涼,午間熱,衣多汗出,容易津傷氣泄,不符合陰精內收、陽氣內斂的秋季養生之道,反而容易傷風感冒。

鄺主任還提醒:「根據五運六氣學說,今年戊戍年,11月底前有少陰君火之客氣,可通俗理解為‘火’比較大,所以不會特別冷,也就更不應該過度保暖。」

不適合,就別勉強

鄺主任說,有三類人不適宜秋凍:

第一類,是老年人或身體虛弱之人。

這類人衛氣不足,一旦保暖不夠,易受風寒入侵而生病。衛氣是中醫概念,可理解為在體表保護人體的一層氣,類似於身體無形的「盜甲」。

第二,是兒童,其體溫調節能力未成熟。

第三類,是慢性病患者。

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慢性腎病患者等。他們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一旦防護不當,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秋凍,度在哪

「秋凍」該凍到哪個份上呢?繼續短袖短褲,在冷風中瑟瑟發抖?

當然不是。鄺主任說,秋凍也有「度」。

秋凍不是受凍

首先,要看氣溫變化。

「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才可以適當秋凍。進入深秋,接近初冬,一般就不適宜。」

秋凍更非「受凍」。薄衫長褲還是要加的,以身體不出汗、外出感覺到微微涼意為宜。

另外,鄺主任特別提醒:腳不宜凍。

「腳一定要暖,才能護住人體的陽氣,腳踝也是。很多女孩子到秋冬季節,仍穿闊腿褲、露踝褲,其實有害。關節這個詞很有意思,兩個字都有‘難通過’之意,為身體氣血之要塞,更要保護好,不能受涼。」

早起,吹吹「卯時風」

秋凍,還提倡早睡早起,有助於保持神志的安定寧靜。

建議出門吹吹「卯時風」。

「卯時,即5:00-7:00,太陽初升時。此時陽氣生髮,去接觸大自然,吸收一點浩然之氣,照照初升的陽光,是很好的。」

沐浴,冷熱水交替這可鍛煉耐寒能力。

「12〜16攝氏度的冷水、38〜43攝氏度的熱水,分別沖2〜3分鐘,交替5〜10次。」鄺主任說,這也是103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