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風暴」再掀風雲 柯文哲會否攪動藍綠生態

近期以來,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聲勢不斷上漲,他的政治動向、選戰佈局及與島內各方陣營與勢力的競合關係成為了當下臺灣媒體熱議的焦點,可以說,柯文哲在臺灣政壇及輿論場域再次掀起了一股「白色風暴」。反映在民調資料上,則呈現柯文哲的支援度領先於其他參照組的現象。以最新的臺灣指標民凋為例,對於2020「大選」,柯文哲的支持度(32%)居冠,領先藍綠雙方各自的熱門人選。綠營的臺灣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支援度分別為27.6%和20.7%,而藍營的新北市長朱立倫為24.4%,現階段聲望再起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僅為21.2%,而國民黨現任黨主席吳敦義則只有11.1%。

而在臺北市長選舉民調中,競選連任的柯文哲同樣力壓其他參選人,以42%的支持度,領先國民黨參選人丁守中的31%以及民進黨參選人姚文智的5%。在年底「九合一」選舉日期日益臨近之際,柯文哲氣勢不斷拉抬,這對於後續島內政治棋局的異動,政治生態的演化會否產生影響甚至是衝擊呢?已逐漸引發外界關注。

斬獲年輕「中間」認同「無色勢力」成氣候?

在引文提及的臺灣指標民調所做的這次民調結果中,有兩個面向值得留意:一是在某種程度上象徵未來臺灣民意可能走向的青年認同;另外則是藍綠認同屬性越發不強烈的「中間選民」的支持傾向。在筆者看來,這兩個層面對接下來臺灣政治生態的演化將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臺灣所謂「第三勢力」可開拓的政治空間到底有多大。如果不計其他影響因素,單從這次民調結果來看,情勢顯然對於目前已不再是「政治素人」的柯文哲而言較為有利。在民調結果中,20到29歲的年輕人表態支持柯文哲參選2020的比率高達62.9%;而30到39歲也有過半數(51.1%)表態支持。可見,柯文哲在臺灣年輕人中,斬獲了極高的支持,並且這是全島性的,而非僅僅限於臺北市範圍。

在「政黨傾向」的民調中,有多達45.4%的臺灣民眾自認為是「中間選民」,遠遠超過藍綠政黨各自的表態認同者比率。結合近段時間以來其他機構所做的民調結果可以發現,所謂「中間選民」的比率確實呈現擴大的發展態勢。而在這次表態支持柯文哲的民眾中,有34.1%的民眾自稱是「中間選民」,依舊高於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朱立倫等人所獲得的支持度。這是否意味著,在臺灣政治生態演化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民意基礎已逐漸產生變化,以柯文哲為代表的臺灣政治人物正迎來「大展手腳」的空間?這無疑值得進一步關注與深入推究。

另外,柯文哲到底稱不稱得上嚴格意義的「中間勢力」或「無色力量」抑或是「第三勢力」,其實目前各界的看法不一,甚至截然相反。但筆者認為,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柯文哲的「再崛起」凸顯了臺灣民眾對島內社會現實的不滿與焦慮,對傳統藍綠政治格局的憤慨與失望,從而移情寄望於「非典型」政治人物柯文哲,這同時也是臺灣既有的政黨政治發展模式遭遇新困境的現實折射。

「西瓜效應」發酵 引爆綠營「內訌」

柯文哲憑藉「簡單直白」甚至是「白目式」的話語風格,在傳統的臺灣政壇制式化言行方式中,獲得不少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青年的青睞。而其較為成功的網路行銷方式,也臝得了臺灣不少線民的認同與支持。隨著年底「九合一」選舉的曰益臨近,柯文哲陣營加大網絡行銷及新媒體傳播力度,在臺灣網路上營造了較高的聲量。比如《一日幕僚》影片的爆紅,以及另類的小額募款——「群眾募款」,首次推出便「爆倉」,其募款數目及展現出的高人氣,均讓藍綠參選對手「望洋興嘆」,等等。近期,柯文哲不斷上漲的聲勢並由此可能產生的強力「吸票」外溢作用,在以選票為主要考量的島內選舉中,便形成了「西瓜偎大邊」效應。在這一情勢之下,白綠關係更顯微妙化,綠營內部甚至出現「友柯」及「反柯」兩派。不過,儘管這兩派對柯文哲採取的策略差異較大,但事實上均基於選票最大化考量。

在民進黨方面,該黨內部分化成「柯粉」和「柯黑」兩個陣營(其中典型代表有臺北市議員參選人:高嘉瑜VS王世堅)。儘管在迫於民進黨「壓力」而勉強與民進黨參選人姚文智「送作堆」,但「柯粉」依舊維持「友柯」姿態。如若排除「政治認同」因素不計,「柯粉」向柯文哲靠近無疑有助於他們將選票極大化,而「柯黑」高舉「反柯大旗」,打柯不遺餘力,在一定程度上亦基于吸收選民「反柯文哲」票源的算計,同樣為勝選考量。

而在綠營小黨方面,同樣引爆其內部交鋒,有部分臺灣媒體甚至用「裂解」來形容柯文哲造成的影響。其中較為典型的有如「時代力量」這種聲稱是「第三勢力」的「深綠小黨」。據臺灣媒體報導,基於臺北市議員5席參選人勝選考量,「時代力量」民代林昶佐大動作刊文幫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論述辯護,引爆其黨內矛盾升級以及深綠反彈。顯然,林昶佐一反常態的舉動,很大程度上是為其所屬政黨的臺北市議員參選人尋找「超強母雞」的目的,在該黨臺北無強棒可帶動選情的現實處境之下,「傍柯文哲」成為他們進行策略操作的方向之一。

拉綠挖藍或組黨柯文哲瞄準2020?

柯文哲最近「拉綠挖藍」,動作可謂不小。比如,拜訪「台獨教父」李登輝,以及宣佈將設立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紀念廣場,被島內媒體指為意在「拉攏深綠選票」;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共同出席活動,為「臺北監督連線」月臺,引爆「柯宋配」參選2020話題;以及曝光列有16項條件的「柯P認同卡」,被外界解讀為組建「柯家軍」作準備;甚至有彰化縣長參選人公開號召籌組「白色力量連線」支持柯文哲,等等。柯文哲高調得「相當不含糊」,也難怪有輿論直指,他在用選地區領導人的規格在選臺北市長。其實,從柯文哲的系列動作顯露出的政治操作痕跡來看,競選連任當然是其第一要務,而在選戰交鑹過程中營造的政治聲勢,卻可起到為2020「試水溫」的功效。

一方面,如若臺北市長高票當選,柯文哲便可形塑「第三勢力」「確實」崛起,藍綠政治高牆「真正被打破的輿論氛圍。而臺灣民眾尤其是自稱為「中間選民」人員,可能因此形成一股支援柯文哲的社會力量。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調整或修改限制小黨發展的「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政治動能便會醞釀和累積。從而在制度的層面,為「第三勢力」發展創造政治條件。

另一方面,柯文哲若以大幅優勢擊敗挑戰者,其組建團體甚至政黨或將臺面化。由於勝選光環加持,柯文哲可能將此前簽署「柯P認同卡」的政治人物集結成軍,正式組建「柯家軍」,甚至如上所陳述的全台性「白色力量連線」,建立自己的班底,產生「贏糧影從」的政治效應。日前,民進黨議員梁文傑曾爆料稱,柯文哲將仿照蔣渭水組建「臺灣民眾黨」,對此,柯文哲很快便否認。儘管梁文傑的爆料到底有幾分可信度或有何政治考量還不得而知,但從柯文哲近期的高調作為來看,梁文傑的爆料卻增添了外界對於柯文哲未來政治動向的想像空間。

「風暴」或「泡沫」?年底見真章

柯文哲最近引爆的「白色風暴」可謂聲勢浩大,然而最終到底能轉化成為多少的政治能量,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便是檢驗的「重要戰役」。假如,柯文哲以微弱優勢獲得連任,甚至是敗選,那麼上述所陳述的政治動向,又將呈現出另一種情形。對於柯文哲當下的氣勢,曾在2014「九合一」選舉與柯文哲競爭的連勝文,以及本屆的國民黨參選人丁守中紛紛吐槽。連勝文表示,「柯文哲只能在虛擬世界稱王,在現實中一無是處」。而丁守中則諷刺,柯文哲是「政治水母」,等等。儘管,他們的說法要麼出於選舉恩怨,或者是選舉攻防,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擊中了柯文哲的現實軟肋。柯文哲在四年臺北市長任內,政績其實並非十分突出,缺乏可圈可點之處,甚至被譏為「除弊而不興利」,他如何將「空氣票」成功轉化成現實的選票,確實很考驗他的政治智慧。

而柯文哲訴求跨越藍綠,但如若繼續試圖兩邊都討好,對柯文哲的選情可能會帶來後續的不良影響,畢竟藍綠陣營在意識形態上具有難以調和的特性。另外,在理性的「中間選民」相對較多的臺北市,如果柯文哲不敢一如既往地堅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為選舉討好綠營,在後續的攻防中退縮的話,那麼,不但會變得「裏外不是人」,其政治誠信也將再次受到質疑,真正成為丁守中口中的「政治水母」,這不但對於臺北市長選舉,甚至對可能的2020佈局均將產生不良的後坐效應。

(楊昆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