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不再  高雄為何變得「又老又窮」

現在,高雄市長激戰正酣,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頻頻質疑,「綠色執政」讓高雄人才流失嚴重,還抨擊高雄縣市合併8年以來,該市人口僅增加73人。

和祖國大陸多個城市掀起「搶人大戰」,其實臺灣城市也有類似的博弈。去年7月,台中超越高雄,成為臺灣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此事就在島內引發廣泛討論,民進黨在高雄的施政也備受質疑。高雄曾是島內第二大城市,但民進黨在高雄沒有著眼於產業升級轉型和城市長遠發展,讓這座老牌都市陷入「又老又窮」困境。

講述 「在高雄找到對口工作,很難!」

1998年,高雄姑娘張昱珍考上臺灣政治大學,畢業後進入臺北一家媒體工作。2013年,因為要跟在高雄發展的男朋友結婚,她回到家鄉。起初,她想進某家電視臺的高雄記者站工作,並沒有求職成功,因此,她返回高雄後有一段時間處於失業狀態。後來,大陸一家企業在高雄招聘,張昱珍應聘成功,她在高雄的發展也逐漸穩定下來。

張昱珍現在的工作,專業對口,也能和家人在一起,算是不錯的選擇。相比之下,並不是高雄子弟都能在家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影片《韓國瑜,幫我回家》在網上熱播後,一位網名為「Steve Lin」的網友就在網上留言說:「在外的遊子,誰不心系家人? 深怕父母老去,當他們身體有狀況時,無法第一時間在身旁。」高雄網友「Luke Evans」也表示,剛畢業也想離開,後來因為父母身體因素還是留在高雄。身邊的朋友幾乎都離開高雄,原因很簡單,就是薪水太低。

高雄的薪水有多低?張昱珍告訴導報記者,同樣的工作,高雄的月薪大約要比臺北低5000元(新臺幣,下同)。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他們在高雄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特別像金融、傳媒等專業。若想進「中油」、「中鋼」這樣的公營企業上班,則需要通過考試,競爭很激烈。「高雄職場需求主要還是工廠勞工以及第三產業的服務員。」張昱珍說,很多大學畢業生為了離家近,可能會「屈就」在餐館裏當服務員。

現狀 高雄在「搶人大戰」中落敗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巨集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生們在參加完「學測」(相當於大陸的高考)後,分數高的一般會進好的高校。在臺灣,好的高校大多集中在北部。這部分來自高雄的學生畢業之後,大多會被北部的就業單位所接納。而另一部分高雄學子,就讀的是技職院校,畢業後可能就會選擇在當地服務業就業。不過這類產業始終仰賴於地區人口總數,一旦高雄市的人口流失,職缺本身也會受限。

按理說,高雄作為島內老牌都市,在吸引人口方面會有天然優勢。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高雄縣市合併8年以來,該市人口僅增加73人,甚至比台南市還差。沒有比較,就沒傷害。過去10年,台中市人口共增加12.8萬人。截至去年7月底,該市人口總數已達2778182人,與高雄市實現「黃金交叉」,而台中也憑藉小贏高雄309人的優勢,躍升為僅次於新北市的全台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桃園市的表現同樣比較搶眼,近年來每年人口增長數都有兩三萬人,到去年底,該市總人口已達210萬人。

在臺灣,吸引人口被視為縣市長的重要政績。為了「搶人」,各縣市都會祭出不少政策「好康」。「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最重要!」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如果一個城市人才流失、人口增長停滯,那它的發展註定好不了。不幸的是,高雄就是這樣的例子。

探因 高雄未及時進行產業轉型

除了人口,高雄港也相當「失意」。1999年,高雄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高居全球第三,但好景不長,高雄港先後被釜山港和上海港超越,十年後高雄港跌至13名,如今則是排名全球15名。值得一提的是,在超越高雄的港埠中,有8個是大陸港口。

臺灣網友「谷傳揚」在導報臉書上留言表示,高雄是個海港城市,港口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城市的命運。港口的萎縮,意味著圍繞港口的相關產業,如物流運輸業、加工出口業等都會受到波及。一旦業者外移,工作機會自然也就跟著移走了。

島內分析人士指出,作為傳統工業城市,高雄未及時轉型升級,導致經濟動能不足。港口經濟曾是高雄的強項,這一塊也衰落,高雄就業機會變得更少。「批評高雄‘又老又窮’,作為高雄在地人,聽起來會很不爽,但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蘇嘉宏認為,高雄的「老與窮」,很大原因與整個臺灣產業佈局的結構性因素有關,甚至造成「污染在高雄,稅收在臺北」的局面。年輕人感興趣的IT、金融等行業,就業機會多在北部。

近些年來,雖然臺北的人口增長也陷入停頓,但情況跟高雄還有所不同。臺灣有學者指出,臺北是因為房價過高,很多年輕人不得已到周邊城市居住,他們的工作地點也許仍在臺北。而房價不算高的高雄,卻吸引不到年輕人,很大程度上則是因為缺乏新興產業支撐。

反思 民進黨為何能長期執政?

從1998年開始,高雄市便開始由民進黨執政,至今已20年。如果算上原高雄縣部分,民進黨已在這裏統治30餘年。高雄「又老有窮」,按理說,民進黨應該「惹人怨」才對。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高雄卻逐漸成為民進黨統治最穩固的地區。如何看待這種吊詭的現象?

在張昱珍看來,民進黨的表面工作通常會做得很漂亮,不管是謝長廷還是陳菊當市長時,在整治愛河、興建捷運、放焰火秀方面,都讓市民榮耀感倍增。不過,今年7月的一場暴雨,讓高雄成為水鄉澤國,高雄市府300億元治水「政績」宣告破功。島內網友痛批高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民進黨做事只做表面!」

蘇嘉宏則指出,民進黨在高雄的民意,仰賴於一種「屬人的親近感」。陳菊和民進黨會將手中的人事權、預算權做出精准的投放,讓地方勢力、民間社團、社運人士都能夠參與進來,做到「雨露均沾」,讓大家「有感」,就不容易說民進黨壞話。

據張昱珍觀察,不少高雄人,特別是年長者,他們已習慣於民進黨的統治,自我感覺也有受到民進黨的照顧。但他們並沒有理性地認識到,民進黨所做的很多事情,並沒有著眼於產業升級轉型和城市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