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嚮徹全國往事

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曾誕生過許許多多突破思想束縛、催人奮進革新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其中之一。這句口號折射出的「發展就是硬道理」「追求效率」理念,是經濟特區突破重重阻力、殺出一條向路精神的集中體現。

一節生動的現場教學課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提出者,是被稱為「蛇口之父」的袁庚。這句口號是袁庚在生前創逑蛇口工業區的過程中長期積累、思考的結果。最早讓袁庚受到啟發的,是他在香港上的「第一課」。

1978年,袁庚調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當時為了業務發展,招商局要在香港購買一棟大樓。袁庚與賣主談妥後,約定在星期五下午2時預付定金2000萬港元。當時,袁庚和賣主準時到達律師樓,可賣主的汽車停在門外都沒沒熄火,只等雙方辦完交易手續拿到支票,就立即安排專人坐汽車直奔銀行。

原來,第二天就是星期六,銀行不上班。如果星期五下午3點之前支票不能交給銀行,賣主就要損失2000萬港元的3天存款利息。袁庚後來回憶這段往事時曾感歎,當時在內地的很多人完全沒時間觀念、理財觀念。可以說,一堂生動的現場教學課,讓「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在袁庚腦海中萌芽。

招商局歷經百年滄桑(注:招商局創立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身為香港招商局第29代掌門人,袁庚希望將招商局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大型跨國公司。根據當時國際市場特點,袁庚認准了兩條:一是必須擴大船舶修造業務;二是必須增加中流作業能量。前者需要增設浮船嗚,後者需要增加駁船倉庫,興建集裝箱碼頭,兩者都需要場地。

袁庚帶領招商局同車四處奔走,可在萬商雲集、寸土皆金的香港尋找一塊物美價廉的地皮談何容易。最後,袁庚想到了與香港隔水相望的故鄉廣東省寶安縣(即後來的深圳)。

11月下旬,袁庚在香港向時;任交通部部長葉飛彙報了想在蛇口籌建工業區的構想,葉飛當場表態:起草報告,與廣東省聯合上報中央。

1979年1月6曰,廣東省革委會與交通部聯名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我駐香港招商局在廣東寶安建立工業區的報告》。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長彭德淸跟隨國務院副總理谷牧一起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彙報。當時,袁庚彙報說,只要中央點個頭,在報告上面簽個字,這塊地皮價値就大大提高了。李先念說:「好,我批!」

這一天,李先念用鉛筆在袁庚帶去的地圖上劃出了一塊地方,這便是蛇口南頭半島。

4分錢驚動中南海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業區開山第一炮爆響。那時候,建設工業區需要引進外資,招商局必須先期投資弄好「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車、通航、通電訊和平整土地)。這需要將大世的建設材料運進蛇口,但當時蛇口的碼頭只有小船才能靠岸,當務之急艦新建600米長的順岸碼頭。可當時來自制度和人才的困難,超出了蛇口建設者的預計。

1979年8月份,交通部四航局承建蛇口工業區首項工程蛇口港。梁憲是蛇口工業區第一屆管委會委員,據他回憶,當時蛇口的工程、施工隊全國有的,吃大鍋飯,建設港口碼頭的錢是從香港貸款來的。招商局的人很急,但施工隊不急,施工進度特別慢。

那時,工人收入主要靠工資,獎金僅是輔助。工人對每月幾元獎金興趣不大,工作幹勁不高。為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四航局工程處決定實行超產獎勵。具體做法是:每部車每天的勞動定額為55車,完成定額後,每車獎2分錢;超出定額部分,每超一車獎4分錢。實行新的超產獎勵後,工人勞動積極性大漲,每人每天能夠運八、九十車。不僅如此,工人們還主動要求加班加點,實行每天工作12小時的大班制。

這樣提高效率的獎勵辦法,在當時卻引起了一場爭論,有反對者認為這是「濫發獎金」,行之有效的獎勵被有關部門勒令停止,工作效率也低了下去,直接影響到了工程進度,使得蛇口首次出現了完不成月計畫的現象。

在向上級部門遞呈報告的同時,袁庚請來記者寫了內參,將情況匯報給時任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批示中,胡耀邦口氣頗為嚴厲:「看來我們有些部門並不搞真正的改革,而仍然靠作規定發號施令過日子,這怎麼搞四個現代化?」

「4分錢」驚動了中南海。在中央領導的支持下,蛇口工業區獲准繼續實行超產獎勵辦法。1981年春天,蛇口工業區「五通一平」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建設指揮部正式;更名為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引發4分錢獎金爭議的600米順岸碼頭,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標語牌幾立幾拆

從革命年代,到建設時期,全國出現過許多經典的口號標語,在不同時期產生過特殊的重要影響。當袁庚在蛇口面對體制和觀念的阻力,他一方面不斷尋求對舊體制、舊制度的突破,一方面也認識到,從香港到蛇口,雖是一水之隔,但兩地思想觀念上有天壤之別。

袁庚很看重思想建設,他認為高速發展的蛇口急需一個富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口號,這個口號不能假大空,要符合蛇口特色,推動蛇口建設。

1981年3月,袁庚坐船從香港趕往蛇口,趁著空閒,他最後寫下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命,顧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口號。

在隨後召開的工業區幹部大會上,袁庚宣讀了口號,得到大多數與會者的贊同,但也有與會者對「顧客就是皇帝」提出異議,認為共產黨把顧客當「皇帝」不好。

當天的會議結束後,袁庚一行離開蛇口返港。臨走之前,他叮囑蛇口工業區副總指揮許智明將「口號」製成看板,豎在工業區裏亮相,讓大家都能看到,都能引發思考。於是,在一塊三合板用紅油漆寫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第一次在蛇口豎立起來。

口號一豎立起來就引發強烈震動,標語中的「金錢」和「效率」兩個詞非常敏感,在當時金錢一向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追求,社會主義鼓勵的是大公無私。效率的提法也不尋常,因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成為常態,突然有人提出「效率」,而且把效率當成生命,多少讓人感到不習慣。

此時,國內有關特區是否要繼續辦下去的爭論也很激烈,不少人指責特區與「租界」已沒啥兩樣,只剩五星紅旗是紅的。袁庚為了大局著想,於是示意暫時把牌子拆下來,放到倉庫裏。從豎立到拆除,第一塊標語牌面世僅3天。

11月底,袁庚去給招商局企業管理培訓班的學員上課,再次談到這句口號。袁庚富有感染力的演講將培訓班學員的心再次點燃,在這次講課過後的一個星期天,學員們在當時蛇口最熱鬧的商業街再次豎起了一塊標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比第一塊木牌多了兩行字。

口號獲鄧小平肯定

1984年春節,鄧小平南下視察深圳、珠海等沿海經濟特區。得知消息後袁庚等蛇口工業區負責人很振奮,於是佈置了一項緊急任務,要求工程公司連夜加班,做出一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立在當時從深圳市區進入蛇口的分界線上。

蛇口工業區辦了5年,這條路到底對不對?「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究竟是對是錯?袁庚想從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1984年1月26日早上,經過通宵加班趕工,一塊巨大的看板佇立在從深圳通往蛇口的路口,藍底鐵皮板上寫著12個大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事實證明,鄧小平對深圳和蛇口的改革開放建設是滿意的。1984年2月24日,鄧小平在與中央領導談話時,有這樣一段寓意深刻的話: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500萬美元以下的開支自己做主,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鄧小平的一錘定音,消除了當時圍繞著口號的種種爭議,也給袁庚給了一顆定心丸。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從此廣泛傳開,這句最能體現改革開放精神的口號,逐步成為人們的廣泛共識和行為准則,被譽為「第一聲春雷」。1984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5周年的國慶慶典上,寫有「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蛇口工業區彩車駛過天安門。這句口號從此嚮徹全國,家喻戶曉。

(楊陽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