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之後,我們的復興到了哪一步?

今天我們談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總是難免會和歷史上曾經的中華盛世做一番對比。在改革開放40年之後,今天的中國站在了怎樣的歷史節點上呢?

經濟總量之比

將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做對比,多少會有「關公戰秦瓊」之感,很難得出一個標準答案。如果我們將民族復興理解為中國在世界上曾經擁有的實力和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可以大致做一個對比。

如果從經濟總量來看,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中國的經濟實力高居全球第一,乾隆盛世時,清朝的GDP占全球比重大概1/3,當時的大英帝國雖然已經崛起,但是經濟總量只有清朝的1/7。今天的美國是毫無爭議的全球霸主,但是GDP占全球比重也不過1/4。

如果以乾隆盛世為終點往前倒推,中華民族大概在1000多年的時間裏,始終佔據全球頭號經濟大國的地位,直到漢朝時期。雖然漢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但由於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羅馬帝國也正值鼎盛時期,所以我國的漢朝在當時的世界還算不上絕對頭號大國。隨著西羅馬帝國在公園5世紀崩潰,歐洲進入漫長黑暗的中世紀時代,而中華民族慢慢迎來大唐盛世,中西方的實力對比開始逆轉,中華民族在1000多年的時間裏保持著領先地位。

不過,明朝時期中國開始收縮海上力量,實施閉關鎖國,中國的經濟實力就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清朝的乾隆盛世,其實已經是外強中乾。當時的歐洲已經在工業革命的滋養下快速成長,而清朝仍然處在落後的農耕時代,表面上看起來清朝的GDP仍然高居全球第一,但東西方的真實實力對比其實已經發生了逆轉。

當歐洲的堅船利炮轟開國門,到1911年清朝滅亡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經從巔峰時期的1/3下降至不到9%。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經濟總量占比更是下降到不足5%。

只有國強民富雙雙實現,才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如果我們將恢復全球頭號經濟大國的地位視為中華民族復興的核心,那麼,在經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今天的中國離曾經的盛世還有多遠呢?

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的GDP實現了34倍的增長,占全球經濟的比例躍升至15%,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中國GDP大約為12萬億美元,美國約為19萬億美元,假設中國GDP增速比美國每年高出3%,大約15年之後中國經濟總量將可以超過美國,這個時間點大致對應著2032年,假設中國GDP增速比美國每年高出2%,大約需要23年,這個時間點大致對應著2040年。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未來20年左右中國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將有可能重新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這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一刻,意味著鴉片戰爭200年之後,中西方的實力再度逆轉。

不過,經濟總量重回全球第一,並不意味著中華民族已經完成了復興之路。經濟總量只是意味著國強,在我國大規模的人口基數之上,國強並不完全意味著民富,只有國強民富兩大目標雙雙實現,才算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國的經濟總量雖然已經高居全球第二,但人均GDP的排名並不樂觀,去年的人均GDP將近9000美元,在全球排名只在70位左右,遠遠不能和中國經濟總量的地位相匹配,也不能和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的輝煌相比。

如果從人均GDP這個指標來看,按照經濟學家的測算,在西元1世紀初,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西歐的人均GDP高於中國。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歐洲進入中世紀,中國的人均GDP開始長期領先於西歐,尤其是唐宋時期的經濟保持了較長時期的繁榮。從明清開始,中國經濟總量雖然依然保持領先,但是人均GDP開始落後於西歐。

如果將人均GDP理解為民富的指標,這也就意味著,在過去1000年左右的時間裏,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人民也長期是這個星球上最富足的人民。而今天我們的生活水準還只能勉強躋身全球中上水準,全球排名只在70名左右。如果我們民族復興的目標包含讓中國人民重新成為全世界最富足的人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提升民眾收入是民族復興的重要部份

儘管中國經濟在未來20年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均GDP也會自動增長,因為隨著未來經濟增速放緩,單純依靠經濟增速來提升民眾收入已經越來越難,只有通過深層次的收入分配改革才能實現民眾收入的增長。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年均將近10%的高速增長,提升民眾收入水準主要靠的是做大蛋糕,但是在分配機制上一直存在較大的不足。在相當長時間裏,收入分配秉持的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主要強調效率而相對忽視了公平,這就使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的基尼係數為0.467,連續兩年保持上漲勢頭。通常而言,基尼係數高於0.4,說明貧富分化已經很嚴重。

隨著未來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蛋糕的增長越來越小,不僅提升民眾收入越來越難,貧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只有對收入分配體制進行實質性改革,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等手段,讓收入分配更多向普通民眾傾斜,才有可能實質性提升民眾收入,實現民族復興中從國強到民富的飛躍。

提升民眾收入不僅是民族復興的重要部分,反過來看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的重要出路。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外部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內需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希望所在。只有實質性提升民眾收入水準,釋放出更多的消費潛力,才有可能帶領中國經濟走出當前困境。

改革開放40年之際,中國經濟來到了相當複雜的十字路口。從過去的成果來看,40年來的積累,使得中國前所未有的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而從未來的挑戰來看,壓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過去40年來,中國的改革歷程歷經風雨,每次都是以前所未有的勇氣釋放出更大的改革紅利,最終才能推動中國經濟一步步前行。這一次能否走出困境,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改革的勇氣,唯有通過更大力度的改革,才能釋放出新的改革紅利,引領中華民族在復興之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