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 解放軍取消的軍兵種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開始由以步兵為主的單一陸軍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發展,先後成立了空軍、海軍、防空軍、公安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防化學兵領導機構。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建立了第二炮兵、基本建設工程兵等兵種。隨著軍隊現代化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一些軍兵種的領導機關和部隊先後撤銷,或是併入其他軍兵種,或是移交地方,從解放軍序列中消失。那麼,都有哪些軍種和兵種消失了呢?

防空軍

解放軍防空軍由高射炮兵、探照燈兵、對空情報兵和通信兵等專業兵種組成。其基本任務是與空軍一起共同維護國家空中安全。

防空部隊在作為軍種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大發展。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組建了8個野戰高射炮團。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成立了若干高射炮兵師、探照燈團等防空部隊。1950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國土防空部隊領導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12月,防空司令部正式成立,隸屬中央軍委領導,周士第任司令員,鐘赤兵、唐天際先後任政治委員。

考慮到中國幅員遼闊,需要保衛的目標很多,仿效蘇聯軍隊的體制,在防空部隊建設達到一定規模、國土防空能力日益增強的情況下,1955年3月8日,中央軍委決定將防空部隊的番號總稱定名為防空軍。8月11日,國防部頒佈命令,防空部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楊成武任防空軍司令員。防空軍成為解放軍序列中與陸軍、海軍、空軍並列的一個軍種。

至1957年,防空軍已經成為一支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共有4個軍區防空軍領導機構、1個防空軍軍部、11個高射炮兵師、32個高炮團、6個探照燈團、25個雷達團、5個通信團。還先後建立了高級防空學校、高炮學校、防空學校、雷達學校、防空技術學校和3所補習文化的預備學校,總兵力約15萬人。

1957年1月,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對全軍實行精簡整編。鑒於當時空軍、防空軍兩個軍種的任務相似,機構重疊,不便於指揮協同等情況,中央軍委決定防空軍與空軍合併為一個軍種,建立空防合一的新體制,撤銷防空軍番號。5月17日,防空軍和空軍直屬機關合署辦公。防空軍所屬的高射炮兵、探照燈兵、雷達兵、通信兵等部隊以及所屬院校都併入空軍。空軍機關在原有基礎上又增設了高射炮兵指揮部、雷達部、探照燈兵部。空軍成為空防合一的軍種。7月26日,國防部發佈命令,撤銷防空軍番號。

防空軍成立時間雖然很短,卻為共和國防空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防空軍自組建到1957年5月與空軍合併,共擊落、擊傷敵機2162架。

公安軍

解放軍公安軍由內衛部隊和邊防部隊組成。基本任務是擔任重要目標的警衛,以及與公安機關一起維護社會治安,保衛祖國邊防。

新中國成立前夕,組建了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和北平市糾察總隊,擔負警衛中共中央和維護北平社會治安等任務。1950年11月,解放軍公安部隊司令部正式成立,羅瑞卿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當時,全國公安部隊分為正規公安部隊和地方公安部隊。正規公安部隊主要是公安師,歸公安司令部統率,分別隸屬於各大軍區或鐵道公安司令部領導指揮。地方公安部隊(包括邊防公安部隊)歸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領導。1952年,公安部隊不再分正規部隊和地方部隊,統一納入解放軍建制序列。

為了加強公安部隊的指揮和領導工作,中央軍委於1955年7月18日將公安部隊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羅瑞卿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大區和省直屬公安部隊均改為公安軍,公安部隊司令部改稱公安軍司令部,統一管理全國公安部隊的工作。各大軍區公安部隊司令部改為軍區公安軍司令部。公安軍成為與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並列的解放軍五大軍種之一。

1955年底,公安軍總員額為35萬餘人,編為若干個內衛師、警衛師、邊防師、市總隊、內衛團、邊防團、海上巡邏隊、邊防總站、邊境檢查站等。

由於公安軍執行的任務與軍區、軍分區領導的地方部隊沒有實質性差別,因此,1957年1月軍委擴大會議決定,根據中共八大關於裁減軍隊數量,提高部隊品質的精神,撤銷公安軍的軍種番號,複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將其領導機構縮編為總參謀部警備部。根據軍委擴大會議的決定,公安軍領導機構自9月1日起改編為總參謀部警備部,原公安軍直屬部隊、學校歸總參謀部警備部直接領導。

公安軍番號撤銷後,所屬部隊體制、名稱多次調整更換,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

鐵道兵

「同志們哪,邁開大步呀,朝前走啊,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這是20世紀60年代一首膾炙人口的軍歌,充分表達了鐵道兵「哪里艱苦哪安家」的豪邁、樂觀精神。

解放軍鐵道兵由線路、橋樑、隧道、舟橋、工程通信、建築給水等部隊組成,擔負鐵路工程技術保障和鐵路建設等任務。

鐵道兵部隊的前身是抗戰勝利後在東北組建的武裝護路(鐵路)部隊,後改為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在護路軍的基礎上,1948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組建了解放軍第一支鐵道部隊——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又稱鐵路修復工程局)。

1949年5月,中央軍委將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改編為鐵道兵團,隸屬中央軍委建制,並將其他地區的鐵道部隊併入鐵道兵團,軍委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兼任鐵道兵團司令員。

鐵道兵團成立後,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爭中,為搶修、搶建鐵路,保障鋼鐵運輸線暢通,立下了大功。

1953年9月,中央軍委將志願軍在朝鮮的6個鐵道工程師正式劃歸軍委系統,與鐵道兵團其他所屬部隊統一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鐵道兵正式成為解放軍的一個兵種。1954年3月,鐵道兵領導機構在北京正式成立,王震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朝鮮戰爭停戰後,鐵道兵部隊開始轉入國家鐵路建設。他們轉戰南北,築路架橋,先後完成了鷹廈、成昆、襄渝、南疆、青藏等52條鐵路幹支線和北京地下鐵道的修建任務,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總兵力最多時達40余萬。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形勢的變化,1982年12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關於撤銷鐵道兵番號、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的決定。1983年2月1日,鐵道兵黨委、機關併入鐵道部黨委、機關。同年10月1日,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鐵道兵指揮部改為鐵道部工程指揮部,鐵道兵各師分別改稱鐵道部第十一到第二十工程局。從此,鐵道兵在解放軍序列中消失。

基本建設工程兵

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由冶金、煤炭、水電、交通、石化,以及戰備通信等多種專業施工部隊組成,主要擔負國家基本建設重點工程、國防工程施工及水文調查、鈾礦和金礦的地質普查勘探和生產等任務。

基建工程兵的前身是國務院各部委的直屬施工隊。20世紀60年代,各部委直屬施工隊承擔了大量國家基本建設工程。為了解決地方施工單位拖累大、調動困難的矛盾,周恩來、鄧小平提出「基建工程應該實行兵役制」,把各部委的直屬施工隊伍,逐步整編為基本建設工程兵,這個建議得到毛澤東的贊成。1966年3月,黨中央決定,基建工程兵隸屬軍委建制,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1966年8月,國防部授予基本建設工程兵番號。1973年組建了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部隊。基建工程兵部隊最大建制是師(支隊),分為建築安裝施工部隊、水文地質部隊、鈾礦地質礦山部隊、黃金地質勘探生產部隊、基建工程支隊等。

基建工程兵部隊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雙重領導,其人員不計入軍事實力,所需經費由財政部直接劃撥,待遇與其他兵種基本一樣。1979年3月,為加快發展黃金生產,組建了基建工程兵黃金部隊。同時,把一部分鐵道兵和工程兵改為基建工程兵。到1979年,基建工程兵已成立了冶金、煤炭、水電、二機、北京、石化、水文、黃金、通信、交通等10個指揮部(軍級),5所技術學校(師級),總兵力達到49.6萬人,成為一支多種專業的綜合施工部隊。

1982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基建工程兵。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質和通信等少量部隊交給軍隊有關部門,水電、交通、黃金部隊共計5萬餘人編入中國人民武裝員警部隊序列,其餘部隊集體轉業到地方有關部門。1983年11月,基建工程兵領導機構和番號正式撤銷。

騎兵

騎兵是一個古老的兵種。解放軍早在建軍初期就組建了騎兵部隊。1928年4月,我軍第一支騎兵部隊——西北工農革命軍騎兵隊正式成立。1933年,紅26軍組建了騎兵團。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在寧夏繳獲了國民黨東北軍騎兵師100多匹戰馬,組建了騎兵偵察連。後在此基礎上,擴建了中革軍委騎兵團。1936年7月,中革軍委將陝甘寧邊區的3個騎兵團組成陝甘寧紅軍騎兵獨立師。1936年,紅軍西路軍組建了騎兵師。全國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都有騎兵部隊,如彭雪楓的新四軍第4師就有騎兵團。解放戰爭時期,騎兵不斷發展壯大。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騎兵司令部,轄第1、第2騎兵師。後來,內蒙古軍區成立了5個騎兵師。解放戰爭後期,騎兵部隊人數最多時達到12個騎兵師、10萬多人。解放軍的開國將領中,除步兵外,騎兵是產生將軍最多的兵種,共有騎兵出身的開國將軍30多人。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陸軍部隊摩托化、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騎兵的作用日益減小,騎兵部隊逐步減少。雖然騎兵部隊曾6次參加首都國慶閱兵典禮,但是在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防化學兵等各兵種領導機關相繼成立的同時,並沒有成立全軍統一的騎兵領導機關。

20世紀80年代前期,解放軍個別軍區還編有騎兵團。80年代中期以後,解放軍由摩托化和機械化取代了騾馬化,大批軍馬退役,取消了團以上的騎兵建制,僅保留很少的騎兵分隊,騎兵作為一個兵種消失。目前,全軍僅象徵性地保留了少數騎兵營和騎兵連。除執行邊防巡邏任務外,還擔負著影視片的拍攝任務。

探照燈兵

探照燈是利用強光束來照亮飛機、空降兵等空中目標,為殲擊機、高射炮等防空武器創造有利條件的軍用光學裝備。其用於配合夜間作戰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廣泛使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除配合殲擊機、高射炮用於夜間作戰外,還可配合陸軍在夜間進行進攻戰、防禦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雷達被引入探照燈裝備,使探照燈有了「眼睛」,提高了及時發現目標的距離和跟蹤空中目標的準確性。

在解放軍歷史上,探照燈兵作為防空軍和空軍的一個兵種,配合殲擊航空兵、高射炮兵打擊入侵和來襲敵機,立下了功勞,開燈照中敵機近千架,直接照落敵機4架,配合空軍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照中並擊落敵機98架,擊傷27架。

1950年8月10日,解放軍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個防空探照燈團。此後,又迅速擴建了5個探照燈團,主要部署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等城市周圍。1956年7月在軍委防空軍的編制中設立了正師級的探照燈兵指揮部。

1957年3月26日,中央軍委決定建立空防一體的國土防空體系,防空軍與空軍合併,全軍6個探照燈團和3個獨立探照燈營,統一整編成6個探照燈團,3個獨立探照燈營撤銷。共裝備探照燈723部,其中雷達燈195部、跟蹤燈528部。防空軍併入空軍後,探照燈兵作為空軍的一個兵種,設立了直屬空軍的探照燈兵指揮部。1958年6月,空軍探照燈兵指揮部併入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

由於探照燈的照射範圍和跟蹤機動目標能力有限,隨著飛機、雷達裝備數量和性能不斷提高,探照燈兵逐漸失去存在的意義。1974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取消探照燈兵部隊。至1975年10月,空軍探照燈兵部隊全部撤銷。輝煌了25年的探照燈兵最終從解放軍的建制中消失了。

對空情報兵

對空情報兵是從地面以目力和望遠鏡直接目測敵機的部隊,能夠看到雷達電波死角看不到的敵情,與雷達相輔相成,形成防空作戰中一支完整的情報部隊。

1949年4月,解放軍第一批21個對空監視哨在北平成立。對空監視哨又稱防空哨或地面監視哨,是擔任對空觀察及報警的哨所。隨後,在濟南、徐州、上海、南京、武漢、瀋陽等城市也相繼成立了對空監視哨。1950年3月25日,解放軍第一個對空監視哨營在上海組建,總參謀部授予原華東軍區警備第8旅24團1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空監視哨第141營的番號。該營改制後,班改為哨,每哨9人,設正副哨長2人,觀察員3人,電話員2人,記錄員2人。

1952年5月5日,防空部隊第一批對空監視團成立。總參謀部授予3個團的番號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對空監視第121、第122、第123團,分別佈防在天津、濟南、青島。1953年7月25日,美軍航空兵2批4架F-47型戰鬥機和2架F-51型戰鬥機,連續低空襲擾上海地區。在防空部隊雷達未發現目標的情況下,第141營對空監視哨發現了目標,準確地上報了敵情,空2師飛行員及時起飛迎戰,擊落、擊傷F-47型戰鬥機各1架。1955年5月,防空軍將14個對空監視團和2個對空勤務團整編為17個對空情報兵團,完善了全國防空情報網。在防空軍的編制中曾設立正師級的對空情報兵指揮部。

隨著解放軍低空雷達的發展,對空監視部隊的任務逐漸由雷達部隊代替,近距離的目力觀察任務逐漸由高射炮兵的觀察哨代替,對空情報兵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1957年3月,對空情報兵和雷達兵部隊統一整編為25個雷達兵團,對空情報兵的兵種也就消失了。

司號兵不是兵種

前幾年看到有人撰文介紹「我軍消失的幾大軍兵種」,把司號兵也給算上了。這是對軍隊編制的不瞭解,以為帶「兵」字的就是兵種。網上也是以訛傳訛。其實,司號兵(或稱號兵,俗稱「喇叭兵」)並不是兵種,而是專業兵。

何謂兵種?解放軍現行《軍語》是這樣定義的:按主戰裝備和作戰任務等對軍隊構成成分劃分的基本種類。如陸軍劃分為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等兵種……

何謂專業兵?解放軍《軍語》定義為:①編配專門技術裝備、擔負專項保障任務、不稱兵種的部隊和分隊的統稱。如測繪兵、氣象兵、汽車兵等。②專業技術兵的簡稱。泛指擔任專業技術勤務的士兵。

不過,面對軍隊中名目繁多的這兵那兵,具體來說哪些是兵種,哪些是專業兵,就連當過兵的人也不一定能分清,更不要說沒進過軍營的人了。教你一種簡易識別辦法,也是普及一點軍事常識:凡是「兵」字能用「員」字替換的,一般都不是兵種,而是專業兵。比如炊事兵——炊事員,衛生兵——衛生員,司號兵——司號員,話務兵——話務員,偵察兵——偵察員。有些舊時的稱謂在解放軍都改為「員」,如衛兵——警衛員,勤務兵——公務員,傳令兵——通信員,等等。這些都不能稱為兵種,多數都屬於專業兵。炮兵、裝甲兵(坦克兵)、工程兵、航空兵、高射炮兵、雷達兵、岸防兵、地空導彈兵等顯然是不能用「員」字替換的,這才是真正的兵種。

(徐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