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它你會顯老十歲

何為肌少瘂

人體有600多塊肌肉,大約占了身體重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肌肉和骨胳組織、結締組織一起組成我們的身體,使我們能够站立和移動。肌少症顧名思義,就是肌肉減少所引發的疾病,準確來說,是指因持續骨胳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征。它與衰老息息相關,大約從30歲以後,肌肉質量會因為老化開始逐漸流失,而到了40歲之後,肌肉會以每10年約8%的速度流失,如果沒有營養和運動干預,70歲時,人體肌肉質量下降約40%,到了80歲,肌肉大約會流失掉50%。近十年來,肌少症逐漸受到重視,國內有統計發現,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三成患有肌少症,這種原本屬於老年人的病正逐漸年輕化。

肌少症的危害

患上肌少症不僅會限制許多日常活動,還會縮短人的壽命。反過來說,就是肌肉强的人,看著更年輕漂亮,可能壽命也更長。因肌肉減少,對骨胳起不到保護作用,肌少症的典型症狀是下肢無力、底盤不穩,它又常常和骨質疏鬆症相伴出現。因此,稍不注意很容易就摔倒。

研究顯示,隨著肌肉減少嚴重程度的增加,它對人體的危害也明顯增加。

●肌肉減少10%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感染風險增加;

●肌肉減少20%肌肉無力,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風險增力。傷口愈合延遲;

●憑肌肉減少30%肌肉能力繼續下降,可能致殘,患者不能獨立坐起,易發生壓瘡和肺炎;

●肌肉減少40%死亡風險明顯增加,如死於肺炎。

一般來說,老年人肌少症的症狀較為典型:會出現步履蹣跚、行走緩慢、站起困難;手臂力量變小;總覺得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平衡障礙、容易跌倒等。但肌少症帶給身體的傷害,絕不僅僅只是沒有力氣而已,還有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之——跌倒,跌倒不但會造成腦部受傷、骨折等嚴重外傷,還會引發「跌倒恐懼症」,給老人帶來心理創傷。越是不願走路,老年人越容易喪失行走的能力,久坐或躺著,極易變得抑鬱。

而對中青年來說,肌少症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

●肥胖和三高

中年後很容易出現肥胖等代謝問題。以前大家都把它歸咎於吃太多,運動不足,但肌肉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才是問題所在。肌少型肥胖者和正常者年紀和體重相同,大腿圍的周長也相同,但是肌肉量會相對減少。所以,不要過度看重體重,肌肉和脂肪的含量才能真正决定是否肥胖。

●與糖尿病、心梗和腦中風息息相關

2013年美國高血壓研究學會的研究論文顯示,標準體型者的血壓沒有什麽問題,但是肌少型肥胖者的高血壓風險,高出正常者兩倍之多。本來肥胖就對健康構成威脅了,肌少型肥胖危害更大。

醫生還强調,不管是什麽疾病,肌少症病人住院,死亡率都比其他人高很多。

肌少症產生的原因

肌少症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原發性是指除了老化之外沒有特別原因,次發性則可能是因為吸收不良、蛋白質攝取過少、內分泌失調造成生長激素下降、荷爾蒙如睪丸酮下降,或是因為活動減少,神經刺激不足、血管流速變慢,加速肌肉流失。

肥胖的中青年中招,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久坐不動

作為上班族,你每天坐多長時間?回答可能是不低於8小時,還不算回家看電腦、玩手機、看書的時間。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最早提出了「用進廢退」的理論,同樣的,久坐不動,脚的肌肉就退化和慢慢消失,成為肌少症最强烈的誘因之一。此外,骨折後,因肌肉呈去負荷或活動制動狀態,導致肌肉減少和萎縮。

●營養不足

也許你身體肥胖,但檢查身體後發現缺乏蛋白質。特別要注意的是,減肥不等於吃素。怕長胖、關注卡路里,不吃肉,飲食裏的蛋白質不足,減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其實,肌肉是負責基礎代謝的,每增加1公斤肌肉,就會消耗掉超過2.6公斤的脂肪,如果肌肉越來越少,吃得再少也會變胖。還有一些年紀大的人,擔心三高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病和慢性病,不敢吃肉和油脂,體重確實掉了,但掉的是肌肉,體脂不低反高,變得越來越虛。

如何預防和治療

●加强營養

增加優質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D的攝入,可多吃牛肉、豆製品等食物。

●保持運動

可進行有氧運動和適當的抗阻運動。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抗阻運動包括器械、彈力帶、啞鈴等。即使是做家務,都可以有效地預防肌肉減少和萎縮。

●藥物治療

目前沒有以肌少症為適應症的藥物。研究發現^些合成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肌酸、肌肉生長抑制蛋白等,有增加肌力的作用,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