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相結合的體現

  土地工務運輸局昨日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二零二零——二零四零)》草案諮詢總結報告。與此同時,澳門輕軌公司也公佈了《輕軌東線方案》公開諮詢總結報告。前者,是根據《城市規劃法》的規定,在去年九月四日至十一月二日對《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二零二零——二零四零)》草案進行為期六十日的公開諮詢,將所收集的公眾意見及建議進行整理、歸類及分析後,編製成「諮詢總結報告」及「意見匯編」,並予以公佈。而根據《城市規劃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草案」諮詢總結報告公佈後,土地工務運輸局會將相關文件送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會須於六十日內發表意見。在收到城規會意見之日起計九十日內,土地工務運輸局會對居民及城規會意見進行綜合分析,編製最終報告呈交特區政府按法定程序進行後續工作。
  在《澳門特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的公眾諮詢過程中,市民和有關團體提出了不少意見,其中爭議最大的議題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南灣湖C區的高度問題;其二是新城填海區D區取消並置換在A區與友誼馬路之間水溝填海;其三是疊石塘山腰一幅被政府收回的地再次規劃為「居住區」。昨日公佈的諮詢總結報告,如實地收錄了這些爭議性意見。但最終是否獲得接納,還待城市規劃委員會與土地工務運輸局分別議決。
  不過,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在出席一項公開活動後接受記者詢問時,已經獲得明確的答案,基本上是從善如流,接納了公眾的意見。而且難得的是,其中有關新城填海區D區的設想,還是賀一誠本人在「規劃草案」以外提出的,昨日他明確地表態,將會會維持D區填海。因而體現了既堅持原則又尊重民意的科學決策及民主決策的精神。
  據「總結報告」顯示,對諮詢文本建議在南灣湖C、D區興建政府設施的建議,收到七十一條不認同的意見,表示認同的意見只有十條意見。異議意見主要是認為南灣湖C、D區的景觀和位置十分優越,用以建設政府設施或辦公大樓將會浪費景觀;建議改劃該區為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提供休憩空間。至於「諮詢文本」中建議南灣湖C、D區建築物的限高可達與主教山平排的六十二點七米,更是收到一百六十條不認同意見,認同意見只有十一條,兩者差距很大。異議意見認為上述限高將嚴重影響主教山景觀,應嚴格參照立法會大樓高度約十至二十米作上限,並把限高以層降式向海濱驟降,以保育主教山及南灣景觀。
  本來在過去,一直都是將未來的法政區設定在B區,而「諮詢文本」則建議在C區,與現有的立法會大樓、終審法院和中級法院大樓,及初級法院臨時大樓「相靠攏」。騰出的B區土地則作為「總部經濟」的豪華商廈所用。這個調整有其道理。因為B區不受澳氹大橋和西望洋山的雙向視線限制,因而可以興建高樓樓宇。而且由於面向類似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海面,環境也很優雅,並與鬧區有所區隔,是興建「總部經濟」商廈的最理想地點。另外,第五通道的澳門區出入口也在該區,交通方便。如果興建法政樓宇,由於一般都不會太高,就將會造成「浪費」。因而這個調整是能夠將貴重地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市民們基本沒有意見。問題是對C區的法政樓宇的高度,造成遮擋主教山的效果,損害「山海城」的傳統環境及視覺效果,有強烈的不予認同意見,甚至個別激進的意見,乾脆改為公園用地。而當局回應指出,本澳土地資源緊缺,公用設施如政府辦公空間等長期不足,有必要盡量發揮土地價值,建設城市發展所必須的各項設施。
  如何解決這對矛盾,並取得最大公約數?昨日賀一誠回應說,社會意見有兩邊,大家只是不希望興建太高的建築,不是反對建政府設施,因此會保留興建低密度及低層的政府設施。他又表示,南灣湖C、D區建築限高是按照現時《城規法》的標準。相信這個矛盾將能得到妥適的解決。
  在「諮詢文本」中,建議將疊石塘山腰一幅被政府收回的土地再次規劃為「居住區」,這引發很大的爭議。實際上,「總結報告」就顯示,有一百九十三條意見表達「不認同」的台獨,遠高於「同意」。反對的理由主要是,疊石塘山是本澳的市肺及後花園,特區政府必須對路環的山體作出保護;在這個地區要建的是低密度住宅,根本幫不了主要上樓的市民,對大財團的一種利益輸送;可預見將要開挖山體、破壞生態,以興建僅照顧極少數人利益的低密度住宅,與公眾長年「守護路環」的堅定願望有很大落差。
  昨日賀一誠在受訪時表示,會聽大家意見,疊石塘山不會用作居住區,將保留為綠化區。按此表態,特區政府已經基本上接納市民們的意見。
  至於取消新城填海區D區,改為向中央提出申請,置換在新城A區和澳門半島之間的水道區域填海四十一公頃,該填海區不建任何建築物,只是建設綠化帶等公共休憩設施,其實這並非是「諮詢文本」的規劃,在「諮詢文本」中,是有D區並作出用途規劃的,反而是沒有在新城A區和澳門半島之間的水道填海的規劃。是賀一誠提出這個設想。
  此議引發熱烈討論,不少意見認為,新城填海區的填海規劃是中央政府批准的,應當尊重中央政府,不要隨意修改。而且,在技術上,珠海已經對十字門洪灣與橫琴之間,及橫琴面向澳門路氹城之間,進行大面積填海工程,顯得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的海面,就較為寬闊。按照「流體力學」的原理和實踐,西江水挾帶的泥沙可能會在澳門沉澱下來,造成航道淤塞的問題。澳門也因應橫琴的填海工程,相應地也收窄水道,讓西江水繼續以較急湍的速度經過,才可把其所攜帶的泥沙沖涮出海,而不是在此沉澱淤塞下來。因此,現在C區和E區之間的D區位置,如果取消填海,將來心然會在C區與E區之間就形成一個凹位。西江水挾帶的泥沙可能會在這裡沉澱下來,將來必然會淤塞。就像珠江三角洲,黃河口和長江三角洲的形成那樣。
  而賀一誠昨日的公開回應,是將維持D區填海。至於幾時填,賀一誠表示目前C區填海工程因海砂供應不足延誤,相信D區填海亦會拖延。因此,這個爭議問題也得到了妥善的解決。
  這個過程,是符合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原則中,有關建立健全決策糾錯改正機制是確保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的關鍵的原理的。因而也反映了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從善如流,尊重民意中合理的部分,並於糾正自己當初的可能失誤。因此,這也正是澳門特區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