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就應理直氣壯地進入校園

  本欄昨日提到,有一家中學(培正中學)的學生,在大三巴牌坊前合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其實,這首紅歌,原來是電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題歌。這部電影根據在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砲戰」中發生的真人真事而攝製。當時,厦門市禾山區第四中心小學的一百六十多名少先隊員們成立了「前綫少年支前活動大隊」,為解放軍送開水、洗軍衣、擦炮彈、挖戰壕,甚至穿梭在炮火中,用手連接陣地與指揮部的電話綫。同時,他們還站崗放哨,在防空洞中把石頭當凳子,以地板爲黑板堅持學習。他們的事迹被《厦門日報》報道後,在全國傳播開來,受到各方面的鼓勵和表彰,何明全、何佳汝等十三名隊員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的稱號。一九六一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將他們的事蹟拍攝為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並由周郁輝作詞、寄明作曲,創作了主題歌《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共青團「十大」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通過决議將《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正式定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國慶三十五周年、五十週年和六十周年的天安門前大閱兵後的首都各界群眾慶祝國慶節大遊行,最後的方陣都是由數千名少先隊員高唱《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進場並行進,並在進行到達天安門前時,簇擁奔向天安門城樓,「接班人」的寓意極為強烈。七十周年國慶大閱兵的群眾大遊行,也有這樣的方陣安排,但並非是「壓軸演出」,而是在作為「壓軸」的「祖國萬歲」方陣之前進場,因而就沒有簇擁奔向天安門城樓的安排。
  其實,在《我們是共産主義接班人》之前,有一首《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老隊歌。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前身「中國少年兒童隊」誕生。一九五零年四月二十七日,由郭沫若作詞,馬思聰作曲的《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被定爲少兒隊隊歌。一九五三年,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也隨後更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少先隊組織被迫停止活動,馬思聰也因為受到迫害而出逃美國,在共青團「十大」召開時尚未平反,因而此歌便無法再唱。但持平地說,無論是歌詞還是曲調旋律,老隊歌也確實不如《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作為被視為「一國兩制」和愛國典範的澳門特區的青少年,演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愛國歌曲,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何況,這些十多歲的少年,在「五十年不變」屆滿的二十八年後,還是四十歲左右的壯年。這時他們正迎來第二個「一百年」,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屆時將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國已經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內地的經濟發展及生活品質,可能已經與澳門拉平甚至超越,「一國兩制」也就完成其歷史使命。亦即澳門也將與內地一樣,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他們高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正當其時。而且,不排除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到內地的大學深造過程中,或大學畢業後在內地就業後,信仰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深切感受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因而加入中國共產黨,就將更是符合這首愛國歌曲的涵義。
  澳門特區作為「一國兩制」典範的其中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澳門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進一步提高,國家對澳門青少年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態勢得到進一步強化。行政長官賀一誠的競選政綱寂寞就職後的兩份施政報告,都強調要在各級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在此前頒布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規定澳門特區教育施政的總目標,就是明確澳門所有中小學皆應以培養「愛國愛澳、厚德盡善、遵紀守法的品格」,並且都要以其「對國家和澳門的責任感」、「良好的品德和民主素養」和「恰當地行使公民權利」等為指引,才能發揮應有的教育效果,並且進而推動社會與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以該法為指導,澳門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編訂了面向小學的《品德課程大綱》、初中的《道德及公民課程大綱》、高中的《道德及公民課程大綱》等完備的課程體系,為「愛國愛澳」教育編織了完整的課程體系框架。
  並與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為澳門中小學編訂《品德與公民》教科書,現在已經在澳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全面推開,這對於規範該課程的教育內容,真正實現「愛國愛澳」教育理念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現在,《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情、區情的宣傳教育,已經全面走進校園,澳門大中小學也實現了升掛國旗全覆蓋。
  習近平主席高度評價澳門特區對青少年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特別關心澳門中小學生的歷史、文化常識教材。他指出,教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澳門特區政府同內地合編教材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要鼓勵更多學校使用新教材,讓老師們把教材講好、講活、深入人心。他還進一步提出,要「繼續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愛國愛澳光榮傳統帶動相傳,保證『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愛護青年一代,為他們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讓青少年更多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憤圖強的光輝歷程,更多認識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聯繫,從而牢牢把握澳門同祖國緊密相連的命運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愛澳情懷,增強投身『一國兩制』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但對於培正中學學生合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卻有人在由反對派經營的媒體和網絡社交工具酸言酸語地進行質疑,聲稱「政治不能進入校園」。甚至有人刻意混淆黑白,籍此質問「平反六四」及「光復革命」的口號是否也可進入校園?看來,澳門特區的愛國主義教育,仍然是存在著「盲區」、「死角」,必須進一步努力,逐步消除這些「盲區」、「死角」,全方位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即使是「政治進入校園」,又怎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地入校園。而當初提出「政治不能進入校園」,主要是針對有參選團體(無論是建制派還是反對派)到校園進行與選舉有關的活動,甚至曾經有人在大學的校園懸掛與「一國兩制」背道而馳的布幡。因此這就很明顯,「政治不能進入校園」是有著明確的針對性的,一是學校在選舉中必須保持中立,二是不能將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精神背道而馳的「黑政治」引進校園。
  其實,即使是退一步,培正中學的學生們演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也並非是「進入校園」。因為這是該校的「小sing星合唱團」、小學歌詠隊及曾兩度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初一學生龍紫嵐同學,應北京廣播電視台《花兒向陽・童心向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少兒文藝晚會》的邀請,進行節目錄影的。就此而言,反映了某些人的酸言酸語,完全是為罵而罵,不講道理,但這更暴露了這些人的陰暗心理。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