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茂口岸開通為灣區建設添新動力   鄒玖勝


  繼港珠澳大橋口岸和橫琴新口岸後,又一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便利通關模式的青茂口岸日前亦正式通關。它的開通標志著澳珠兩地合作新篇章的開啓,有利于加速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粵港澳三地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繫將愈發密切,大灣區實現共通共融共享又前進了一步。
  據瞭解,青茂口岸今年四月已竣工,經多月多次壓力測試後,一切準備就緒,9月8日正式開通。青茂口岸位于南粵批發市場舊址,即青洲何賢紳士大馬路及鴨涌馬路交界,項目于一七年四月獲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主體工程于一八年初正式動工。青茂口岸定位爲粵澳新通道,由青茂口岸澳門側聯檢大樓、珠海側聯檢大樓及連接通道,以及鴨涌河綜合整治三部分組成。建造目的爲緩解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及綜合整治鴨涌河,包括清淤、截污以及透過建造水閘系統改善鴨涌河水質達至不黑不臭。澳門側聯檢大樓及鴨涌河綜合整治原合同完工期爲去年十二月;珠海側聯檢大樓及連接通道原合約完工期爲今年三月。但受天氣及新冠疫情等影響,三個項目均延至今年四月完工。
  青茂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只限內地及港澳居民持電子證件出入,出入境各設五十條自助通道。考慮到旅客即使是特定通關人群,但因特殊情况如因證件晶片損壞、指紋或人臉等生物特徵比對無法通過、乘坐輪椅或行李超寬等原因,無法使用合作快捷查驗通道通行,故設出入境各兩條人工查驗通道。後經珠澳協商取得共識,人工查驗通道增至出入境各六條。
  根據早前測試,旅客經青茂口岸出入境只需「在一個大廳、排一次隊、集中接受一次檢查」即可完成雙方出入境查驗手續,人均通關時間僅約三十秒。新口岸設有100條自助通道、24小時運作,設計日通關流量達20萬人次,將有效緩解拱北-關閘的通關壓力,大大提升兩地人員通關效率。
  其實,澳門回歸祖國20多年來,澳門與廣東、內地的關係更加緊密,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快速通關的需求更加迫切,亟需增加口岸數量、提升通關能力,以跟上粵澳合作和大灣區建設的快速步伐。如今,粵澳之間經國家批准設立的一類口岸已經從1個增加至7個,口岸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從「兩地兩檢」到「一地兩檢」、從人工查驗到自主查驗,不斷反覆運算擴容、突破創新,見證著兩地往來更便捷、交融更密切,推動著粵澳深度合作和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正如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當日舉行的口岸開通儀式致辭時表示,該口岸建設豐富了「一國兩制」實踐的內涵,對推動「一國兩制」下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青茂口岸開通對澳門社會、民生,乃至經濟和政治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義。特區政府將以青茂口岸開通爲契機,與廣東省精誠合作,共同推動跨境高效便捷有序流動,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高品質建設和發展。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致辭時表示,廣東將舉全省之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把廣東與澳門的各自優勢叠加起來,全面深化粵澳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交流。大力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努力在更高水準促進粵澳兩地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爲推進大灣區建設,保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事實上,作爲目前全中國所有口岸中出入境人數最多的口岸,拱北口岸的客流壓力確實已經不堪重負了。拱北口岸作為我國第一大陸路口岸,已有100多年歷史,口岸目前的聯檢大樓是1999年10月爲迎接澳門回歸而建成啓用的。2019年,經拱北口岸出入境旅客爲1.45億人次,連續6年驗放量超過1億,單日最高驗放量達49.9萬人次。青茂口岸的開通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將大大減輕拱北口岸的通關壓力。特別青茂口岸廿四小時開放,幷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對每日需往返珠澳兩地的外雇、居民特別是跨境學童、上班一族等,出行上提供莫大便利。
  此外,青茂口岸最便利是與廣珠城際珠海站、珠機城際珠海站對接,既方便從不同地方經鐵路或飛機到珠海的旅客入境澳門,也方便澳門居民經青茂口岸抵達珠海城軌站前往全國各地。這樣一來,有力地促進了澳門融入大灣區城際鐵路網路,進而也實現了澳門與國家龐大鐵路運輸網路的連接,對推動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用祖國繁榮發展成果具有重要意義。至于來自內地的游客通過鐵路、城軌直接抵達青茂口岸,讓整個通關過程更加順暢,極大提升內地居民前往澳門的便捷性和舒適性,有助於澳門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
  不久前剛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指出,支持澳門輕軌延伸至合作區與珠海城市軌道綫網聯通,融入內地軌道交通網,有序推進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等項目規劃建設。而廣州大灣區軌道交通産業投資集團此前透露,正加緊推動南沙至珠海城際鐵路開工建設,實現與珠海北站接軌,幷在拱北站預留銜接澳門條件,通過「地鐵+城際」一體化運作,實現兩地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助力營造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可見不久的將來大灣區必定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將在不懈奮鬥中一步步化為現實。
  只是目前口岸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目前珠海拱北方面已經建有商場,內裏設置各類食肆、零售店。反觀本澳,青茂口岸周邊的商業、交通及民生配套似乎均不足。坊間反映,隨著新的陸路口岸開通,分流關閘口岸的客流,降低人流壓力,惟現時兩個口岸之間缺乏有機串聯的步行系統,往來不够便捷,居民及旅客若携帶大件物品或行李過關,舉步維艱。另一方面,雖然政府在口岸開通前,對周邊實施新的交通安排,協調兩家巴士公司合共十六條巴士路綫前往鄰近青茂口岸的六個巴士站點,然而旅客對本澳路况不熟識,未必能够順利往返口岸與目的地,容易造成困擾,影響他們整體的旅游體驗及對澳門的印象。青茂口岸鄰近民居,而且二十四小時運作,亦可能因此而産生水客問題,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擾。因此,當局應因應開通後該區的整體交通情况,持續優化周邊的步行及交通配套,短期內應在兩個口岸之間及周邊巴士站附近,增加更多指示牌或地圖,方便居民及旅客出入;亦應加强巡查力度,做好預備,嚴防及打擊水客活動,避免青茂口岸周邊成爲又一個水客點。建議當局應加快周邊基建設施的規劃進度,完善青茂口岸與旅游區及路氹的公交、輕軌接駁,提升青茂口岸的使用率、使用成效及分流能力,减低現時關閘人流負荷。
  有社服團體指出,青茂口岸從規劃至建成歷時近九年,其開通意味著粵澳合作又達成一個新的里程碑,相信在節假日或大型節慶活動中,青茂口岸的啓用能爲關閘口岸分擔通關壓力。在開通首日很多居民嘗鮮,均反映「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便捷,通關非常順暢。不過,青茂口岸巴士搭乘不及關閘便利,關閘口岸擁有大型地下巴士站,而青茂口岸雖設有十六條巴士線路,惟站點與口岸距離較遠,且部分站點地處狹窄的街道,容易阻塞街道。青茂口岸珠海方建有大型購物中心,供人飲食休閒,但澳門商業配套相對不足,對舟車勞頓的旅客不夠貼心。實際上,澳門政府計劃統一利用青茂口岸對面約二萬平方米的土地建設青茂口岸廣場及配套設施,建議政府加快規劃,用以解决巴士站點分布遠、商業配套不足、旅游巴停泊空間少等問題。
  此外,青茂聯檢大樓旁粵澳名優産品博覽中心現時仍未有面向商家及公衆的資訊,政府應盡快公布相關進度。日後除讓本地商戶參與外,不妨考慮引進較具影響力的大型品牌或優質商戶進駐,讓旅客及居民提供不一樣的購物體驗,帶動該區經濟效益。幷希望當局于青茂口岸離境大堂、行人天橋等地方加設乘車指南及該區店鋪地圖,帶動客流到鄰近街坊商店消費。
  爲應對人流和車流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參考新加坡已使用多年的智慧交通系統,通過實施動態組織管理策略幷提供及時、全面的交通資訊來引導交通流的合理分布,最終優化系統運行效率,提高交通服務水準。以及參考使用「多方交通模擬工具」系統等,研究如何改善城市運輸系統,幷模擬出市民真實出行習慣和車輛流動狀况。長遠而言,特區政府應及早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幷根據總體規劃的內容以及青洲的實際情况重新修訂過去的《青洲都市發展整體規劃》,長遠解决區內各項民生問題,提高社區承載力以應對未來的發展需求,尤其盡快解決長久以來存在的石油氣中途倉搬遷問題。畢竟青洲臨時燃料中途倉「臨時」了快要十年,加上危險品散落的問題迫切需要解决,倘若不幸出現類似天津危險化學貨品倉庫和江蘇化工廠大爆炸這些意外事故,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及財産損失。
  有城市規劃師則認為,在城市規劃角度分析上來看,拱北口岸是功能結構鞏固的「口岸商業經濟」紐帶,在口岸500米半徑內有購物廣場、酒店、餐飲、交通運輸站、旅行社及銀行等多元商業,過關後對接便利。在短期內拱北口岸本身的核心功能,不會因爲青茂口岸或其他口岸的落成而被替代。但是青茂口岸確實有分擔關閘拱北口岸客流的功能,如按原計劃針對服務城軌客源及自由行客源,若周邊配套無縫,效果才會顯著。可是,若討論具體要如何建立口岸配套,關鍵在于當局持續收集數據幷作出分析,以及兩地政府相互協調,才能深入理解客流的需求,逐步分擔關閘口岸長期面對的擠擁問題和規劃帶動片區的經濟。目前青茂口岸附近主要爲居住區,包括公共房屋,周邊大多爲服務本區的食肆和商店,未來如何在不影響該區基本生活條件下,結合發展,刺激該區的經濟,需視乎政府對口岸長遠的規劃定位和取態,它是否純口岸設施,只作爲交通轉乘設施功能?還是作為帶動片區發展的口岸?定位不同,需要作出的短中長期規劃設計及安排自然不同。因此政府應多分析各口岸人流特徵,掌握真正使用人流群數據,才適合對口岸其他配套措施作出調整。
  總之,只有真正用好青茂口岸,利用好國家完善的鐵路網布局,才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也將在不懈奮鬥中一步步化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