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失算的賭局,灰敗的退場

  「病急亂投醫」的根源,還是在於劉長樂深感新時代媒體轉型難的壓力。在他賭輸之前,一切已經回不去了
  「他創造了一個神話,把一個香港人看起來不像香港電視臺、臺灣人看起來不像臺灣電視台、大陸人看起來更不像大陸電視臺的鳳凰衛視,打造成了華人媒體的知名品牌。」
  1996年3月31日,劉長樂通過其擁有93.3%股權的今日亞洲有限公司,聯同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等創立了鳳凰衛視有限公司。
  他曾總結「鳳凰涅槃」的四個方向:「拉近全世界華人的距離」「在全世界媒體中間爲華語爭取空間」「覆蓋全世界」和「多語種頻道」。它是如此與衆不同,一度贊譽涌來。
  然而,劉長樂的「鳳凰涅槃」之路,在他70歲這一年戛然而止。
  「劉長樂時代」落幕
  2021年2月的最後一天,鳳凰衛視正式公布創始人劉長樂退居幕後——同一天發布的年報顯示,鳳凰衛視虧損10億港幣。
  到此,劉長樂已經失去了實質掌控權,很快,他將徹底失去這個自己一手創辦幷掌控了20多年的電視頻道,及其背後的整片版圖。
  2021年4月30日,海口市公安局龍華分局正式對鳳凰智信信息技術(海口)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立案偵查。公司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賀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情况通報中的賀某,正是劉長樂的女婿賀鑫。
  2013年,餘額寶等徹底帶火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此後一年間,幾千家P2P公司如雨後春蘆般冒了出來。
  其中,就有於2014年12月正式上綫運營的鳳凰金融。背靠鳳凰衛視的實力與口碑,又有多位知名主持人站臺宣傳,一時間可謂「門庭若市」。根據官網公開數據顯示,鳳凰金融累計借貸金額高逾360億元,累計使用的投資人20餘萬。
  然而,就如人們已經看過的無數個P2P暴雷故事那樣,短短幾年時間裏,隨著負面循環越來越深、風險杠杆被不斷放大,直到最後再也控制不住……鳳凰金融變得無可挽回。
  事發後,鳳凰金融努力撇清和鳳凰衛視的關係,官方平臺迅速删去了諸如「鳳凰衛視集團旗下投資理財平臺」「鳳凰衛視集團成員」這類描述。但兩者之間在劉長樂手中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人人心知肚明。
  2021年6月22日,鳳凰衛視發布公告稱,原控股股東今日亞洲有限公司出售股份的相關交易已於當日完成交割。同日,劉長樂辭任董事局主席,徹底退出鳳凰衛視。
  一生「長樂」,無人曾想,退場時却落得光輝不再。
  媒體人,何以成功
  1980年從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畢業,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看上去,劉長樂走的就是最正統的媒體人路子。在央廣,只用5年時間,他就從普通記者一路做到了高級管理人員。
  不過,到了1988年,劉長樂就决定離開這個他巳經「如魚得水」的舒適圈,開始下海經商。
  20世紀90年代,在香港兩大電視巨頭亞視和無綫的夾擊下,從李嘉誠次子李澤楷手裏接過香港衛星電視有限公司(STAR TV)的默多克才發現,進入中國市場比他想像中還要困難。
  1994年,劉長樂控股的公司已具備一定資金實力,「我想打造一個能够讓世界聽見中國人的聲音,維護中國人話語權的電視臺」。站在傳統媒體轉向商業媒體的時代風口,默多克也注意到了政商人脉、管理手段和行業經驗樣樣不缺的劉長樂。
  經過27輪談判,1996年3月31日晚7點,STAR TV停播,鳳凰衛視正式開播。此前,劉長樂幷未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而是以內推方式尋找人才加盟,許戈輝、陳魯豫、竇文濤等日後紅遍大江南北的名主持、名記者就是在此時加盟鳳凰衛視。
  1997年5月,吉縣——山西西南部一個不起眼的小縣突然异乎尋常地熱鬧起來,上百名記者和上萬名游客彙聚於此,只因一個人——演員柯受良將要開車在汹涌湍急的壺口瀑布上淩空飛躍50米,隨後僅通過由3000個空紙箱組成的蜂窩狀紙箱堆完成落地緩衝。
  背後,是有著媒體人的敏銳嗅覺的劉長樂,斥巨資1200萬元全額贊助柯受良這一瘋狂計劃。數十個國家地區的電視觀衆,通過鳳凰衛視的直播看到了柯受良飛躍黃河的精彩畫面,鳳凰衛視一「躍」成名。
  隨後趕上1997年香港回歸,鳳凰衛視對香港回歸過程詳盡周全的報道,更是讓其聲名鵲起。而《今日看世界》《鳳凰大視野》《世紀大講堂》《魯豫有約》《李敖有話說》等一系列名節目構成的頻道體系,也爲鳳凰衛視的髙光時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0年6月,鳳凰衛視在港股上市,劉長樂出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在2003年的《新財富》榜中,劉長樂高居傳媒業的首富之位,後面的名字是張朝陽和丁磊。
  轉型,何以失敗
  「先學會寫詩,再學會做生意。」這是劉長樂的一句名言。
  曾經,劉長樂辭去媒體相關職務選擇下海,先後在石油製品貿易、房地産市場等斬獲頗豐。是什麽讓他又回到媒體領域?是「我是一個新聞人,我的血液裏都浸著無法逃避的責任」。
  既是一個成功的媒體人,又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劉長樂選擇利用媒體玩金融,幷渴望將鳳凰衛視與鳳凰金融打造成互爲支撑的兩面,本是無可厚非。
  他甚至曾在公開場合把鳳凰金融作爲鳳凰衛視轉型成功的案例。可是,鳳凰金融的一時輝煌就像「迴光返照」,它的急速倒塌,反過來也使得鳳凰衛視的口碑急劇惡化。
  而「病急亂投醫」的根源,還是在於劉長樂深感新時代媒體轉型難的壓力。
  財報顯示,2020年鳳凰衛視營業收入爲30.29億港元。其中,電視廣播業務收入下降18.9%至約7.47億港元;互聯網媒體業務收入下降17.1%至約14.73億港元;戶外媒體業務收入下降16.8%至約5.74億港元。
  劉長樂想過很多辦法爲「鳳凰」續命,他陸續創辦鳳凰網、《鳳凰周刊》,不斷壯大媒體版圖。2011年,鳳凰新媒體將鳳凰網、手機鳳凰網、鳳凰視頻整合後在美國上市。上市之初,鳳凰新媒體股價一度高達15.09美元/股,但此後因營收、淨利雙雙走低,股價「跌跌不休」。
  早在2017年,大陸已經收不到鳳凰衛視了。
  如果說鳳凰衛視的名節目、名主持、名記者,是「鳳凰」曾經展翅飛翔的光鮮亮羽,隨著時光流逝,這些曾經光鮮的「羽毛」有的已經掉落,有的染上髒污……在劉長樂賭輸之前,一切已經回不去了。
(廖宇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