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對台政策框架基本成型

  中美建交後,美對台政策傳統框架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和「一個中國政策」。特朗普執政四年期間對台海政策作了調整,較少提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傳統意義上的「一個中國政策」被削弱,相反還不斷簽署國會通過的「與臺灣交往法」「臺北法案」「台灣保證法」等,强化「美台」關係的法律越礎。特朗普政府還將里根時期非公開的對台「六項保證」納入對台政策框架,對沖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2021年1月23日,拜登政府通過國務院發布首份對台政策聲明,稱「美國堅持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中作出的長期承諾,將繼續協助臺灣維持足够的自衛能力」。該聲明爲拜登政府對台政策定調,其中接受了特朗普政府的「遺産」,將對台「六項保證」公開化、正式化、政策化。這反映出拜登團隊有意利用過去四年「美台」關係的「收穫」作爲對華戰略競爭的工具。
  不確定性是特朗普時期美國台海政策的重要特徵。由於特朗普政府國安團隊人士更迭頻繁,保守勢力充斥著强烈的遏華「冷戰」意識,加上特朗普本人非典型性政治人物思維和慣於使用極限施壓手段,「臺灣牌」被特朗普政府作爲對中國施壓、勒索的籌碼,帶有動蕩性和冒險性。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曾公開表示「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其主導的美國務院稱「美台關係不是中美雙邊關係的一部分」。上述說辭嚴重違背美方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與特朗普國安團隊有所區別的是,拜登政府成員多來自於奧巴馬對華政策團隊,具有在臺灣問題上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並不主張將臺灣作爲與中國戰略博弈的交易籌碼或是單純「處罰性的工具」,在政策思維上更重視「維持現狀」和「保持平衡」的重要性。因此,拜登政府更强調實質性提升「美台」關係,而非象徵性、單純爲製造政治效應而打「臺灣牌」。從這個意義上講,拜登政府對台政策將表現爲相對的穩定性。
  强調「美台」實質性關係
  從政治關係上看,拜登政府增加具有官方性質的「美台」互動。特朗普政府下臺前,蓬佩奧宣布廢除長期規範「美台」非官方互動的「對台交往準則」,新任國務卿布林肯並未撤除蓬佩奧的決定,而是根據所謂「臺灣保證法」重新審查後公布新版「對台交往準則」。新版「對台交往準則」較大幅度放寬「美台」交往限制,如允許台高層官員進入美國務院、國防部、國安會等機構,亦開放美官員進入台「駐美代表處」活動。
  今年拜登政府與民進黨當局互動頻繁,官方性質明顯。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職典禮活動中,台「駐美代表」蕭美琴獲得美國「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邀請參加,臺灣媒體稱是「1979年以來第一次獲得美國就職典禮籌備委員會的正式邀請」。3月底,帕勞總統惠恕仁「訪問」臺灣,美駐帕勞大使亨尼西尼蘭隨行,這是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美駐外大使首次公開「訪問」臺灣。4月30日,美駐法國使館臨時代辦布賴恩•阿格勒邀請台「駐法代表」吳志中赴其官邸餐叙,會後美駐法國大使館將兩人合照放上官方推特,台媒稱這是「美台斷交」以來美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台方代表進入官邸交流的首例。6月6日,拜登政府安排參議員庫恩斯、蘇利文、達克沃斯乘坐C-17軍用運輸機訪台。其中,庫恩斯與拜登關係密切,是2020年通過「臺北法案」、2021年通過「臺灣保證法」的共同提案人。這些情況說明,拜登政府會繼續擴大及提高對台官方性質交往的場合與層級。
  從軍事安全層面看,特朗普時期美軍艦更加頻繁過航臺灣海峽,美軍機更挑畔地靠近中國大陸進行偵察,這些措施都被拜登政府沿襲,以展現美國具有介入台海的軍事能力,作爲對中國大陸進行「可信威懾」的一部分。
  2020年11月,美海軍負責亞太情報事務的將級指揮官史達曼秘密「訪問」臺灣,台媒稱「史達曼可能是近年來美國訪台的最髙級別軍官,其目的是推動美台之間軍事情報交換與合作」。拜登政府將會延續特朗普時期的一些做法,包括支持民進黨當局發展所謂的「不對稱戰力」,向臺灣出售相關的進攻性武器,加强雙方的軍事演練合作。白宮負責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表示,「向臺灣提供關鍵防衛武器是重要的,美國將繼續這麽做」。據悉,拜登政府正考慮對台出售一批新的武器裝備,配合民進黨當局提升台軍事力量的防空和遠程打擊能力。美國防部正推動爲期6年、斥資270億美元的「太平洋威懾計劃」,企圖在「第一島鏈」打造遠程打擊火力網絡,加强對中國的威懾力。2021年3月,拜登政府與臺灣簽署任內首份備忘予——「海巡合作諒解備忘錄」,內容涉及保護海洋資源,參與海上聯合搜救及海洋環境污染應變活動等。由此,美台軍事安全合作將朝海洋領域擴展。
  推行「價值觀外交」,利用聯盟體系介入台海事務
  特朗普和拜登均致力維護美國霸權,將中國作爲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與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優先、單打獨鬥不同,拜登政府重新加強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體系,重返多邊車義和國際組織,更重視以美國主導的價值觀和秩序觀與中國激烈競爭。
  拜登政府將臺灣視爲重要「安全與經濟夥伴」。2021年2月,「美國在台協會」公開稱「拜登致力於臺灣的安全」,在擔任參議員時期就投票支持「與臺灣關係法」,「美國將持續支持以符合臺灣人民意願及最佳利益的方式,和平解決兩岸議題」。3月公布的美國《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聲稱「支持臺灣這個主要的民主政體、美國關鍵經濟和安全夥伴」。
  4月16日,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會晤後發表所謂「聯合聲明」,罕見地强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台海問題,這是1969年以後美日首腦首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及臺灣。日本《共同社》報道,今年3月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與美國防部長奧斯汀會談後,還聲稱「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爲前往支援臺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台媒也披露,美國鼓勵日本考慮制定「日台交流基本法」,參照美國的做法,利用法律規範和推動「日台」關係。岸信夫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胞弟,屬於堅定的「親台派」,長期支持討論制定「日台交流基本法」,其涉台言行一定程度上反映美日同盟干預臺灣問題的最新情況。
  拜登政府還不斷修復美歐關係,同時推動歐洲國家關注和介入台海事務。今年5月5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發表「公報」,聲稱「支持臺灣參加世衛組織的論壇以及世界衛生大會」。爲了凸顯美西方價值觀、打造「抗中價值聯盟」,拜登政府計劃舉辦「民主峰會」,並支持臺灣參與對話。在對中國崛起焦慮感上升以及新冠疫情全球擴散相互交織的形勢下,拜登政府利用「價值觀外交」和「聯盟外交」牽制中國、介入台海事務還會有新的動作。
  支持民進黨當局拓展「台獨國際空間」
  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持續推動「漸進式台獨」,策略是繞過一個中國框架參與國際活動,包括提出「完整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政治訴求。
  拜登上臺後重返世衛組織,美國炒作涉台參與第74届世衛大會動作不斷。今年1月,世衛組織舉行第148届執委會年會,美國代表在發言中强調臺灣的重要性,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完整參與WHO的技術性工作」。美國會參議院和衆議院外交委員會還發起「#Let Taiwan Help」社群媒體串聯活動。5月7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呼籲「世衛組織總幹事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衛大會」。而第74届世衛大會繼續排除臺灣參與,蔡英文當局「倚美」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的企圖難以實現。
  總體上,拜登政府對台政策框架業已基本成型。與特朗普時期相比,其介入台海事務的策略手法有所調整,本質上仍是不斷提升「美台」實質關係,利用「臺灣牌」牽制和消耗中國大陸。中國政府堅定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美國打「臺灣牌」和破壞兩岸關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汪曙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