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2區分區規劃宜助力「演藝之都」建設

  行政長官賀一誠去年十一月在向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時宣布,要推動本地文化、旅游等産業聯動發展,建設「演藝之都」,現時正向中央相關部門爭取支持澳門發展演藝盛事。他表示,「澳門表演場館的座位、音響、光影設施都達到國際標準,來過澳門觀看表演的觀衆都有很好的體驗和評價,『演藝之都』正由國家有關部門在作評估,有信心獲得通過」。
  特區政府的這個宏偉規劃,不但得到本澳專業和業餘的演藝工作中的擁護及響應,而且也獲得本澳大多數居民的贊同和支持。因為這有助於落實「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實現「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中的促進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重點產業發展的目標,帶來更多的遊客客源,有助於淡化澳門「東方拉斯維加斯」的「賭城」形象,增強澳門的「文化之城」的色彩,與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相輔相成,而且也能豐富市民和遊客的業餘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質,以至是帶旺社區消費。
  其實,現在澳門周邊地區,在走出三年疫情陰影後,都在積極推動類似「演藝之都」的規劃。據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版的《瞭望東方周刊》的演出經濟:城市新賽道》一文報導,自二零二三年以來,演出市場的强勢復蘇成爲消費熱點之一,特別是隨著各地城市演唱會、音樂節的涌現,跨城觀演成爲新風尚。「爲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跟著演出去旅行」,已然成爲時下年輕人休閑娛樂生活的真實寫照。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二零二三年前三季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場次一千一百三十七場,觀演人數一千一百四十五萬人次,平均跨城觀演率超過百分之六十,對周邊綜合消費的帶動效果顯著。演唱會、音樂節既是音樂盛宴,更是人們釋放情緒、連結彼此的場所。這種體驗式消費不僅激發了城市的元氣和活力,也帶來了歌迷們在這座城市的衣食住行,拉動多領域消費,折射出文娛休閑服務業的巨大潜力。爲此,不少城市相繼提出打造「搖滾之城」「音樂劇之城」「演唱會之城」「音樂節之城」,希望透過演出經濟帶動各類消費場景,持續放大文化旅游業綜合效應,讓城市熱起來、强起來。
  在臨近香港特區,也推出了「盛事之都」的規劃,多項盛事相繼在香港舉行,包括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FIVB世界女排聯賽、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法國名牌香港時裝秀等。各項活動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活力和吸引力。最近,行政長官李家超還提出,每個月都搞一次煙花和無人機表演。
  在此態勢下,澳門推出「演藝之都」規劃,就也在一定角度上,避免成為「窪地」,甚至是「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何況,中央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已經向澳門特區下達了「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是選擇題,是必做題」的動員令,並曾經親自考察了銀河國際會議中心及「倫敦人」超大型綜藝館,考察相關博企的非博彩元素發展,了解在新博彩法通過後,澳門博企是否有落實加大非博彩元素建設的承諾,及在文娛方面的可發展機遇,拓展海外客源工作的情況。這既是對澳門特區的「壓力」,更是「動力」。行政長官賀一誠和全澳居民,都必須全力以赴,使命必達。因而推出了「演藝之都」和「體育之城」的規劃。
  但要建成「演藝之都」,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雖然澳門確實是在表演場館的座位、音響、光影設施都達到國際標準,也擁有可以完全配合的專業隊伍,但在舉辦大型演唱會的場地方面存在著「短板」。儘管幾家博企都附帶有可供舉辦演唱會的綜藝館,但仍然不足夠。因為特區政府立下今年舉辦過千場演唱會的目標,就顯示平均每周有三至四場演唱會要在澳門舉辦。雖然倫敦人酒店及銀河集團等,最近都有大型綜藝館落成使用,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場地還是顯得「僧多粥少」。尤其是在東亞運體育場舉辦韓國某人氣男團的演唱會,在大獲成功的同時也引發出一些「教訓」之後,如何為促進「演藝之都」建設而提供足夠的大型演唱會場地,就應當成為特區政府當務之急。
  實際上,要實現「演藝之都」的目標,就不能只是滿足於中小型的演唱會的規模,必須向大型規模的演唱會進軍。而要引進大型演唱會的演出,尤其是廣受歡迎的酷玩樂團等國際級表演者,就必須要有五萬人以上的場館,才能讓這些國際知名的藝團欣然來澳獻藝。而在澳門,目前顯然是未能完全滿足這個條件的。
  因此,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日前在受訪時表示,政府最希望是澳門尋找一些可容納兩萬、三萬甚至五萬人的演唱會場地,暫時選項是旅游塔新城填海地。「政府要一些時間去尋找,希望社會給予時間。」
  實際上,雖然「威尼斯人」和「倫敦人」、「銀河」等擁有大型的場館,但並非可以由公權力機構所掌控。特區政府應當能要有自己可以掌控的大型演藝場館。這就像「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綜合體」落成使用之後,特區政府舉辦的各種大型活動,都無需再租用商業場所那樣。
  在韓國某人氣男團演出之後,不少人提出建議,政府宜考慮善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澳門蛋)的資源,或是利用狗場和馬場的場地。而歐陽瑜司長也曾提出,政府初步認為合適的大型空地,是旅游塔新城填海地,該地區曾在二零二三年七月舉行大型音樂節(2023 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
  但與「演藝之都」的要求相比,可能還未能完全「到位」。一方面,「澳門蛋」的座位不足以承擔此大任;另一方面,露天場地可能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局限和影響。澳門應當要有一個類似香港「紅館」,及台北「大巨蛋」那樣的擁有可能容納五萬人的室內場館,做到真正國際性,達到「演藝之都」的級數,讓任何級數的藝團都樂意來澳門演出。
  也正在這個議題被熱議之際,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於上週五完成討論《東區-2規劃分區詳細規劃》行政法規草案,規範東區-2的土地用途及使用強度、公共基礎設施及公用設施的設置、資源保護和使用措施,並訂定規劃參數和建造條件。其主要內容包括預計居住人口為九點六萬人、打造濱海門戶,推動公交優先以及發展地下空間為發展策略;規劃範圍全屬於都市性地區,共七十六幅地段用作建設,其中城市運動公園、中央綠廊及濱海綠廊等用地佔比百分之四十一。
  然而,按照《澳門特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強調要興建「城市級」、「地標性」的文化設施。並在該區的南部省預留了一幅較大面積的文化設施用地的,並以文字說明,南側鼓勵多元產業並建設「文化地標」。因此,在此處興建可供演出大型演唱會的室內場館,及歌劇院,是適當的安排。如果能在五年內完成,那就是賀一誠行政長官任內的「畢業」政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