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的「小肉疙瘩」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脖子上突然長了「小肉疙瘩」,起初只是小小的一顆,不痛不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肉疙瘩」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長越多,密密麻麻。有人說這是皮膚衰老的表現;也有人說它是感染了HPV病毒導致的,甚至可能會傳染……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這些「小肉疙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找」上自己,到底能不能摳?一起來瞭解一下這三種「小肉疙瘩」。
  皮贅
  脖子上長「小肉疙瘩」,比較常見的是長在頸部的軟纖維瘤,也稱為皮贅。通常隨著年齡增長、皮膚鬆弛或者由於局部肥胖、摩擦,導致真皮中的疏鬆結締組織增生,在重力作用下逐漸下垂,形成脖頸部有蒂的小皮贅。
  可以是單發,但經常是多發的小皮贅,屬於良性結締組織增生,一般沒有危害,也沒有傳染性,無需處理。當然,如果數量過多可能會影響外觀,可以採取物理療法,比如冷凍、鐳射等方法祛除。
  絲狀疣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跟皮贅很相似的「小肉疙瘩」——絲狀疣。兩者雖然相似,但又有所區別,如果兩者對比,發現「小肉疙瘩」的長度超過了5毫米,並且形狀是細長的,那麼就很可能是絲狀疣。
  絲狀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皮膚黏膜所致的良性贅生物,好發於頸部、額頭、眼瞼(即眼皮)等處,表現為膚色或淡褐色的細長絲狀突起,常伴有頂端角化,具有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傳播。這種病多發於肥胖、孕期、哺乳期以及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年輕人由於工作壓力大、熬夜多、心情焦慮、休息不當,也容易感染絲狀疣。
  如何正確治療絲狀疣呢?
  部分小的絲狀疣常常在免疫力提高的情況下可以自然消退。當外用藥物的療效不佳時,物理治療如二氧化碳鐳射、電灼、冷凍是最快捷、有效的治療手段。
  對於絲狀疣,平時應做好預防:注重個人衛生,避免使用公共洗漱用品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調暢情志,避免熬夜、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對抗病毒的侵襲;儘量減少對疣體的刺激,避免搔抓及佩戴項鏈,減少衣領摩擦等。
  扁平疣
  扁平疣是一種因為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HPV)而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主要發生於16~30歲的人群。扁平疣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患上扁平疣後,患者的前臂、手背、面部、頸部等部位,都會出現一些高於皮膚的扁平丘疹,為米粒大或者是黃豆大小,表面光滑且質地較硬,皮損處還會伴有發紅或者是輕度瘙癢現象。
  那麼,該如何治療扁平疣呢?首先要調節個人免疫功能,通過增強自身的免疫功能來清除病毒。其次,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藥物來治療扁平疣,如重組干擾素凝膠、維A 酸乳膏及咪喹莫特乳膏等。另外,對於皮損數目較少或處於穩定期的扁平疣,經醫生評估後可行物理治療;對於大面積的扁平疣,光動力治療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可以有效預防復發。扁平疣的患者應做到儘量不要搔抓皮疹,治療以後定期隨訪。
  醫生提醒,無論是哪種「小肉疙瘩」,都不建議患者自行處理。若患有扁平疣,自行摳掉「小肉疙瘩」時,裏面存在的HPV病毒,可能會被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導致感染部位擴散,甚至傳染給他人。與此同時,自行摳除、剪掉等方式都具有出血感染的風險。此外,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不建議自行隨意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