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夏,美麗富饒的黑土地上萬物勃勃生長著,向大地傳遞著盎然生機。4年前的盛夏,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這片黑土地,就推進東北振興等進行調研。4年後的初夏,一群來自祖國大陸各地的台商,受邀來到這片黑土地,尋找融入東北新發展格局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機遇。
6月1日至7日,由全國臺聯臺胞部和吉林省臺聯共同舉辦的「跟著總書記看新時代吉林振興」台商交流考察活動在吉林舉辦,20餘位常住大陸台商深入瞭解吉林發展新格局、尋找企業發展新機遇。全國臺聯副會長、遼寧省台聯會長周琪出席活動,全國臺聯臺胞部部長高偉陪同台商赴四平考察。
1日,臺盟中央副主席、臺盟吉林省委會主委、吉林省台聯會長孔令智,以及吉林省委統戰部、吉林省委台辦等部門有關領導會見考察團一行。孔令智表示,吉林省非常重視對臺工作,積極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吉林的發展也得到了廣大臺胞的大力支持,臺胞已經成為吉林振興發展的寶貴資源。希望廣大臺灣鄉親能夠在吉林多走走看看,進一步把目光聚焦吉林,實現發展自身與貢獻吉林互相互利共贏。
參訪,工業發展之果汲取新養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吉林四平,地處吉林、遼寧、內蒙古3省交匯處,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冶金建材、機械加工製造、輕工業產業體系日趨完備,更為四平打造了堅實的工業基礎。
精量施肥播種機、馬鈴薯種植機、秸稈飼料打捆機……不斷創新的四平工業技術為吉林乃至全國農業加快了發展步伐。當台商們參觀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四平市順邦農機製造有限公司等當地相關領域龍頭企業後,對這座「中國農機城」有了實感,更為發展具有四平特色的現代化產業提出了新思路。
在大陸深耕五金研磨行業多年的台商詹素燕對製造家禽屠宰機器的吉林省艾斯克機電有限責任公司印象尤為深刻,她說自己的工廠在22年時間裏,走過了從依靠零部件全進口,到百分百使用大陸材料的過程,這讓她看到了大陸工業技術更新迭代的飛速進步。因此,當她聽聞艾斯克的機器多使用進口零件組裝時說,一顆小小的零部件擁有廣闊的市場,吉林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當地企業應不斷相互促進、創新科技,從研發一顆螺母開始,讓百分百東北製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考察行程結束後,四平市委書記王相民,四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恒會見了台商一行。王相民從歷史、區位交通、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方面介紹了四平優勢,並希望台商臺企能夠以此次四平考察為契機,搶抓發展機遇,也推動更多企業走進四平、瞭解四平、熱愛四平、投資四平,共謀發展、共贏未來,共同推動四平振興突破進入快車道、上升期。
交流,謀求合作之花綻放光彩
要實地考察企業發展情況,也要瞭解當地投資政策。3日上午,台商臺企融入四平振興發展交流座談會在四平市鐵西區舉辦。周琪、鐵西區委書記劉紅軍等領導出席。紅嘴開發區管委會相關工作人員做產業宣傳推介。
周琪表示,此次交流活動選址在吉林四平,是全國臺聯黨組經過充分考慮後決定的,東北是共和國的長子,吉林是塞外明珠,這裏是富饒之地,創新之地,大美之地,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向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吉林考察,為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把脈定向、打氣鼓勁。希望台商臺企在吉林這片肥沃的黑土地生根發芽,把握住機遇,帶動更多的台商臺企走進吉林,落戶吉林,為在新征程上推動吉林全面振興賦能助力。
劉紅軍介紹了鐵西區工業基礎堅實、文旅資源豐富等發展優勢。他說,今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平「四個一定要」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五年,鐵西區重點謀求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業、打造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等方面合作。他表示,鐵西將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環境、最好的服務,助力臺胞臺企投資興業、互利雙贏,共創美好未來。
「實地參訪了5家企業,我受益良多,特別是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對企業情況如數家珍的樣子,以及他們在分享過程中帶給我家人般的親切感覺,都讓我很有感觸。」從事科技行業的朱克興作為台商代表發言時這樣說。他還用不同視角看到了四平未來發展的無限潛力——有序的交通,不只是市民高素質的體現,更體現了政府的綜合治理能力,這是保證企業有序、穩定、持續經營的重要因素。他相信,當台商們真實感受「平穩」的環境後,會更有信心落戶四平。
2009年就在遼寧設立風電設備公司的高秉德,此行帶著尋找生產風電葉片廠房的投資需求,特地來四平定點考察。公主嶺、雙遼、齊齊哈爾、四平……經他公司制造的風電葉片已經遍佈全國各地。高秉德說,四平地處松遼平原腹地,風力資源豐富,因看中四平風電需求的潛力和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他已經與當地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如果有廠房能滿足長450米、寬90米,高度航吊吊鉤到地面13米的需求,我公司可隨時入駐。希望能為四平經濟發展、稅收、勞動力就業盡一份綿薄之力。」高秉德和他成熟完備的技術團隊「整裝待發」,期待不久後就能在四平投資建廠。
「希望能進一步開發玉米製品深加工。」「可以從清代皇后故里著手宣傳四平的文化旅遊。」……台商們紛紛結合各自行業,從文化旅遊、城市規劃、農產品深加工等角度,與四平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帶來台商智慧。
播種,土壤保護之種紮根黑土地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松遼平原腹地的梨樹縣,為這片黑土地上的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台商一行來到梨樹縣走訪參觀,在吉林這片熱土上,台商們親身感受吉林工業振興發展,還領略了黑土地上的農業蓬勃發展。
吉林松遼平原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6月初,玉米葉剛從土中冒出頭,嫩嫩綠芽大口大口吸收著土壤的養分,再過不久就能長成一人多高的玉米杆,結出顆粒飽滿的玉米棒。走進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台商們被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震撼。致力於農產品研發的台商陳正昌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萬畝良田,品嘗到的鮮美玉米,都是農業生產水準不斷發展進步的成果。土壤和氣候為作物提供了生長基礎,而培育優質種子、機械化耕種、科學化種植更是降低人工成本、保證糧食安全不可或缺的。他對梨樹縣合作社「無除草劑種植」的做法讚不絕口,也期待通過交流為更多從事農業的台商朋友牽線搭橋,找到新發展沃土。
「快幫我拍張照!」在中國黑土博物館門前,台商鄭莉莎激動地說,「我在臺灣讀書時,就知道黑土是我們國家的國寶,是我們的驕傲,今天終於親眼見到,圓夢了!」黑土在她的心裏有著與眾不同的地位。走進博物館,台商們認真傾聽講解,更加明白土壤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黑土地又何其珍貴。
看著黑土地因重用輕養而退化侵蝕的過程,聽著幾代科研人員投身大地,恢復重建黑土生產生態功能的事蹟,一直關注食品「良心原料」的台商陳彥儒不禁感歎,耕地保護是一件充滿情懷的偉大事業。除了已經走向世界的秸稈還田、免耕播種、進行保護性耕作的「梨樹模式」,陳彥儒還向記者提出了可與臺灣科研企業合作,引進改良土質水質技術的想法,他說不僅要保護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還應該關注更廣闊的土地,長此以往讓百姓飲食有保障、更健康。
探尋,鄉村振興之光深入心靈
新時代吉林的振興離不開鄉村振興。一批批黨員幹部深入鄉村,發揮光和熱,照亮了鄉村振興的前行之路,為百姓帶去翻天覆地的新生活。台商們來到位於吉林市龍潭區的棋盤村,剛一進村,就有人發出「原來一個村子也可以發展得這麼好」的感歎。
當有台商問到棋盤村成功的因素時,棋盤村村幹部說,從小村落變身為村民家家住樓房、實現共同富裕的「全國文明村」,靠的是以村書記為首的帶頭人,不求回報為村集體謀發展的初心,在黨建引領下,村民與村幹部相互信任、彼此支持,用10年的努力走上振興之路,迎來新生活。
「什麼是駐村第一書記?」帶著這樣的疑惑,台商們進村交流,尋找答案。曾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吉林省臺聯聯絡處處長、四平市鐵西區委副書記蔡光潔從脫貧攻堅講起,向台商們介紹,包括駐村第一書記在內的駐村工作隊,是來自各省市縣機關的優秀幹部、年輕幹部,他們到基層掛職工作,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貢獻。
台商鄭雅文是第一次聽說「駐村第一書記」的頭銜,她對於大陸村集體建設的瞭解多來自電視劇,所以棋盤村的建設引起了她的興趣,「在來之前我都不知道大陸還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鄭雅文在聽過棋盤村的發展歷程後,不禁感慨,棋盤村集體資產從0到4.5億元,凝聚了村幹部和村民的共同心血。她也對駐村工作隊帶領各村村民致富的無私奉獻,倍感欽佩,正是因為國家將百姓生活放在心上,才有了這樣的舉措,「大陸一定還有很多像棋盤村這樣在村基礎上發展出村集團的鄉村,以後要多參加交流活動,深入瞭解大陸鄉村振興的壯舉。」
從四平市一路向東行至吉林市,從工業發展談到土壤保護,從歷史文化到鄉村振興,台商們感受吉林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奮發作為,領悟吉林將綠色生態資源轉化成綠色生態經濟的生動實踐,本次活動的台商召集人裴仁駿說,活動讓他第一次走進吉林四平,也讓台商們多角度瞭解了吉林發展,是一次過程與結果都完美的考察之行,會號召更多臺胞臺企融入新時代吉林振興。
(李思凡/文)
海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