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3日在北京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路相通、城相融、心相連,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新活力、新氣象。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當天舉行。劉結一在回答有關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相關問題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正不斷豐富「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
他說,港珠澳大橋客流車流再創新高。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大灣區城市群「硬聯通」進一步完善。有港澳網友曬出了大灣區自駕遊一日轉三城的感歎。
劉結一介紹,「軟聯通」持續提升,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相繼落地,人員、貨物、資金、數據等要素流動更加高效便捷。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已經「點對點」運送病人。
劉結一引述數據並表示,春節期間,港澳居民來內地260多萬人次。去年,內地旅客前往香港達3400萬人次,前往澳門近2450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約27%和29%。「北上南下」「雙向奔赴」蔚然成潮。大灣區路相通、城相融、心相連,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新活力、新氣象。
劉結一談新質生產力發展:人工智慧開源大模型引世界熱議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3日在北京表示,2024年,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深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收效顯著,經濟發展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當日在北京舉行。談及過去一年中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成效,劉結一說,一系列科技成果接連亮相,一項項「黑科技」閃亮登場。
他說,傳統產業追「智」逐「綠」,智能裝備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中國占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
劉結一說,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未來產業佈局蓄勢。人形機器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飛夜空放「賽博煙花」,人工智慧開源大模型引發世界熱議。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過半。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
劉結一表示,全國政協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讓新質生產力釋放出更加強勁的動力。
談及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劉結一說,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開啟新征程。
他說,全國政協聚焦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持續發力,為優化科技人才結構、強化戰略人才力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等協商建言。
劉結一:「一老一幼」等民生議題是「國之大者」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3日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一老一幼」等民生議題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之關切,也是關乎高質量發展的「國之大者」。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佈會當天在北京舉行。中新社記者在會上提問,全國政協在民生保障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
劉結一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大家關注的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等,同樣是廣大政協委員的牽掛。「在中小學校園,他們關切青少年心理健康,推動落實好『雙減』政策;在城鎮養老機構,他們持續開展實地調研,從適老化改造到完善高齡老人助餐體系,以『一碗熱湯的溫度』,讓『夕陽紅』老年友好型社會更具暖度……」劉結一舉例說。
他也提到,就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2024年委員們跨越東西南北多個省區,入街道社區、進養老托育院、開座談會,開展專題協商。在提高長期護理服務市場化供給、前瞻佈局發展銀髮經濟、完善政策體系建設、協同破解養育痛點等方面提出實打實的意見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積極回應。
劉結一說,全國政協將繼續踐行「人民政協為人民」,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緊盯「急難愁盼」,真情服務群眾,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離大家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今年中國迎來「申遺」成功後首個春節,劉結一在回答相關提問時介紹,首個「非遺版」春節長假,大家過得更精彩、消費更旺盛。「電影票房、觀影人次雙雙破紀錄。傳統文化與高新科技跨界融合,爆款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