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甲流特別「凶」

  「甲流真的『殺瘋了』。」「今年甲流數據是十年最高水準,建議把口罩焊死在臉上。」今年初,有醫生在自媒體上如是說,引起不少人恐慌。
  打開社交平臺,似乎全網都在抗甲流。
  有小年輕說,甲流是他經歷過的最大的一場身體浩劫:「第一天燒到39攝氏度,渾身疼,喉嚨痛,頭暈、乏力;第二天,一邊出汗一邊發燒,衣服和床單都被弄濕,咳嗽一下後腦勺痛到裂開……」
  有打工人吐槽,辦公室已經全部中招,但年末工作堆積成山,根本沒時間請假。還有人分享,自己的親戚得甲流後沒重視,如今在ICU。
  今年的甲流,為何如此倡狂?
  流感年年有,今年特別嚴重?
  李教授:大同小異,門診量較往年少
  李光熙教授是北京呼吸道疾病專家,對於甲流,他的觀感與網友大不一樣。
  「今年在呼吸科門診,流感患者人數較去年同期接診的要少,患者的症狀、體征大多挺平穩的,並不怎麼遇到嚴重兇險的病例。」
  這一點,也得到國家統計數據的印證。
  中國疾控中心的監測顯示,去年11月中旬,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開始上升,12月持續快速上升,到今年1月中下旬逐漸下降。總體來說,流感活動水準低於2024年年初。
  社交媒體上甲流話題爆火,可能是新冠疫情後,大眾對呼吸道疾病有些草木皆兵。
  「有些患者上來就問嚴不嚴重,會不會大白肺,都是太焦慮了。」李光熙教授說。
  流感裏,混了新冠病毒感染?
  李教授:新冠占比低,也極少雙重感染
  有網友說,這次感染甲流,感覺比感染新冠還難受,會否有新冠病毒「攪渾水」?
  李教授告訴記者,臨床上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但並不多。
  中國疾控中心的監測顯示,從去年11月下旬開始,多種呼吸道疾病中,以流感的陽性率最高。新冠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存在,卻不成氣候。
  「臨床上,一般也不會存在兩種病毒同時發作的情況,除非患者免疫力特別低下。」
  李教授分析,相對來說,流感病毒比新冠病毒更「耐熱」、「耐乾燥」。
  而今年冬春季,極低溫的時間較短,常有回暖,加之降雪降雨不多,相對不太潮濕,所以流感病毒的活力更強、傳播時間更長、傳播更迅速,更容易流行。
  中國疾控中心的監測數據還顯示,99%以上的流感患者,都屬於甲型H1N1流感亞型。
  亞型這麼集中,有無玄機?李教授說,每到流感季節,流感病毒型通常是一種或兩種成為主流,是多因素、巧合的影響,並無特別。
  發燒了,是流感,還是感冒?
  李教授:老幼越早服藥,效果越好
  在流感高發季,一旦發燒,很多人就糾結,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要是後者,可得把「流感神藥」等趕緊吃上。
  李教授表示,對於流感脆弱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後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人群),譬如有基礎疾病、身體較弱、年歲較大、嬰幼兒等人群,越早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效果越好,也有助於避免嚴重的併發症。
  要區分流感和普通感冒,看兩點。
  一看體溫,流感可高燒至39攝氏度以上,普通感冒多為37〜38攝氏度的中低度發熱。
  二看症狀。流感多見全身症狀,如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乏力等,感冒則多見呼吸道「卡他樣症狀」,如鼻塞、流涕、咳嗽等。
  「對於健康的青壯年人群,分辨是流感還是感冒,是甲流還是乙流,沒有太大必要。」
  這類患者通常不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也能自愈。建議居家休息,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選擇易於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食物。
  「部分人出於焦慮,會做居家檢測,既沒有意義,也不准確,還增加心理負擔。」
  哪種情況下需要就診?
  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症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