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臺灣廳熱議海峽兩岸融合發展

  人民大會堂臺灣廳熱議海峽兩岸融合發展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9日電】9日上午8時,北京人民大會堂臺灣廳,距離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臺灣代表團的開放團組會議還有1小時,攝影機齊刷刷佔滿後方媒體區。
  一進會場,中通社記者看見了臺灣同行的身影,幾家主流媒體悉數到場,簽到表上還出現了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媒體機構的名字。會前公佈的場地容納記者人數為100人,光是媒體就來了約100家。
  兩天前的外交主題記者會,中國外長王毅一句「臺灣唯一稱謂是『中國臺灣省』」登上熱搜。臺灣廳內,一名記者正在電腦上擬定大綱,「中國臺灣省」用大號字體加粗標註。
  現場媒體交流報道計劃,「大陸國防七子」是其中一個議題:這指的是臺灣當局近日將大陸7所理工名校列入禁止交流合作的名單。一位來自臺灣、報道兩會超過30年的「老兵」與記者交流時,聊到了「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臺積電變「美積電」,民進黨強推兩岸「脫鉤斷鏈」。兩岸熱點事件,記者迫切想尋找答案。
  8時45分,13位臺灣代表依序就座。多位代表在會上肯定「兩高」報告過去一年維護臺胞權益、懲治「台獨」分子等成果,並以自身履職經歷,為開展涉臺司法工作、兩岸司法互助等建言獻策。
  進入答問環節,媒體接連發問。臺灣光復、DeepSeek、《哪吒2》、《黑神話:悟空》,這些兩會熱詞都提到了;青年交流、文化交流、旅遊交流、融入大陸發展,這些涉及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熱話題也有充分回應。
  代表中,全國臺聯副會長陳雲英最為外界熟知,她也是著名經濟學家、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妻子。她先後回答了兩個提問,關於兩岸教育、兩岸旅遊。
  「臺灣青年不是被『嚇大』的」「出臺不利人民願望的政策當心遭到反噬」「媒體記者要把資訊準確帶回家鄉,讓他們跟上中國這一艘遠航的巨輪」,陳雲英答問時貢獻了不少「金句」,會後進入了多家臺媒的報道中。
  「抗日戰爭的勝利,臺灣的光復,是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勝利。」人大代表周淇現場講了一堂歷史課。他說,今年也是臺灣建省140周年,1885年清廷設立了福建臺灣省,安徽人劉銘傳作為第一任巡撫,為臺灣的近代化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這一段兩岸同胞共同建設臺灣的歷史,不應該再被忘記。他希望臺灣青年能夠走入大陸各地的抗日遺址和紀念館,參加大陸舉辦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全面瞭解全民族抗戰的經過和意義。
  持續兩個半小時的會議結束,人潮漸次散去。電視臺記者開始播報:「兩岸同胞要多交流、多合作、多往來,才能減少分歧誤解」。
  陳雲英:臺青不是被「嚇大」的 阻兩岸交流當心反噬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9日電】臺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副會長陳雲英9日談及兩岸交流時提醒民進黨當局,為謀政治私利一再罔顧臺灣民眾交流合作心聲,製造謊言抹黑攻擊大陸,當心遭民意反噬。
  當天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臺灣省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吸引大批中外媒體記者到場。多位代表就涉臺司法保障、兩岸融合發展發言討論,並在會後接受媒體聯訪。
  「臺灣民間有一句話在『懟』別人的時候會說:我不是被嚇大的。」在回應民進黨當局干擾阻撓兩岸教育交流的有關提問時,陳雲英這麼說道。
  近日,臺教育主管部門以所謂「統戰」為由,全面禁止島內公私立大學與暨南大學、華僑大學等大陸高校交流合作;隨後,又將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7所大陸理工名校列入禁止交流合作的名單。
  陳雲英認為,這樣的恐嚇不僅不會對兩岸教育交流產生寒蟬效應,反過來只會激勵大陸學校以更熱情的姿態歡迎臺灣青年就讀。因為我們都有同樣的民族情感,都有不忍人之心,都希望給每一位青少年一個美好未來。
  今年初,大陸方面宣佈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臺團隊遊,受到臺灣旅遊業界和民眾的普遍歡迎,但民進黨當局始終以應先循觀光「小兩會」溝通為由橫加阻撓。當天的團組會議上,亦有媒體關注兩岸旅遊問題。
  對此,陳雲英指出,2024年福建與上海的生產總值合計近12萬億元,開放閩滬居民赴臺旅遊,對於臺灣而言是何等的利好消息。民進黨當局對於兩岸旅遊百般阻撓,根本原因是害怕一旦放開交流,其為了政治私利而刻意編造的謊言將不攻自破,動搖自己的執政根基。
  「解鈴還須繫鈴人」「人民的利益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陳雲英重申,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以民意為依歸看待兩岸交流的重要性。出臺與民眾心聲相違背的政策,小心出現反噬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