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AI賦能澳門智慧旅遊

舒語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謀篇佈局形成重要歷史交匯點。會議期間,「人工智能+」戰略持續成為熱議焦點,折射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向。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近期迎來突破性進展。國產大模型deepseek憑藉開源架構與成本優勢快速崛起,推動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在內的科技巨頭相繼發佈AI大模型及應用生態新規劃,形成競合格局。
  關於「人工智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位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出現了「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詞。具身智能是指,將AI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
  還提到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支持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等。
  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關於如何看待中美科技領域的競爭?王毅稱,這段時間中國的科技創新不斷突破人們的想像。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州、嫦娥、量子計算,到deepseek,一代代中國人的奮鬥從未止步。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
  當然這條道路並非一片坦途,無論是航太科技還是晶片製造,外部施加的無理打壓從未停歇過,但哪里有封鎖,哪里就有突圍,哪里有打壓,哪里就有創新。暴風雨最猛烈的地方,恰恰是哪吒鬧海,一飛沖天的舞臺。有句古詩說得好,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小院高牆是擋不住創新思維的,脫鉤斷裂,最終將孤立自己。科學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用的財富。
  王毅表示,為推動人類的共同發展,中方正在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倡議,發佈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同巴西、南非、非盟發起了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呼籲重視全球南方的科技能力建設,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中方願意同更多的國家分享創新成果,同大家一起追逐星辰大海。
  另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落實和優化休假制度,釋放文化、旅遊、體育等消費潛力。完善免稅店政策,推動擴大入境消費。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完善全口徑消費統計制度。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在經濟增長模式轉向內需驅動的宏觀背景下,旅遊業作為終端消費產業的天然屬性,將與AI技術的乘數效應形成共振,催生出獨特的價值創造範式。而智慧旅遊正通過重構消費場景、啟動存量資源、創造新型供給,成為拉動內需的戰略支點。
  智慧旅遊是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現實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將旅遊資源、旅遊資訊高度整合,實現對遊客、企業、政府和目的地居民的智能化服務與管理的新型旅遊模式。對於澳門而言,智慧旅遊可以提升遊客旅遊體驗、推動旅遊產業升級與多元化發展,同時優化澳門的城市管理,這對於澳門國際影響力打造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為本地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城市環境與治理帶來長遠的效益。
  近年澳門在智慧城市及智慧旅遊建設方面持續發力,並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早在2019年澳門就與阿里雲合作推出「旅遊資訊交換平臺」「旅客洞察應用」和「智慧客流應用」。去年澳門與百度智能雲合作打造了基於大模型的AI遊客服務工具「麥麥智能旅遊助手」。各類旅遊服務APP和景點AR等技術的應用,改善了遊客的體驗和旅遊產品的運營管理。博彩業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酒店的人臉身份識別技術和交通中的AI智能管理系統,都將澳門的旅遊管理提升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澳門擁有龐大客源基礎,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將進一步提高澳門作為旅遊城市的運轉效率。對業界和投資者而言,將增加業務流轉,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對旅客來說,可享受更高品質的服務體驗。對於從業人員而言,則可增強業務知識,減輕勞動強度。因此,加快智慧旅遊建設,得到各界廣泛支持。也因各業數字技術疊加,增強本澳數字經濟效能,打造生活、消費、出行的智慧城市。
  但實際上,智慧旅遊的應用在推廣上的力度仍然不夠,大多數旅客對這些科技應用仍不夠熟悉。特別是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在旅遊服務中的應用,其效能仍未充分發揮。因此,澳門是智慧旅遊在數位化轉型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深化技術應用方面,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另外,如何構建多元旅遊產品體系,延長遊客停留時間,塑造美好的節假日體驗,以及增強旅遊吸引力等方面,目前看起來,還有待提升和完善,尤其要關注的是旅遊行銷。即便是和內地不少城市比起來,這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
  澳門作為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可充分發揮自身文旅資源豐富的特質,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支撐,構建「數字賦能+文化體驗+消費激勵」的智慧旅遊生態系統,從而將人流轉化為持續內需動力。此過程需從基礎設施建設、場景應用創新、數據驅動治理三個層面入手,並配合政策引導與產業鏈整合,逐步實現從「流量經濟」到「價值經濟」的轉型。
  為方便旅客安排行程,澳門旅遊局於2023年推出「智慧客流應用」,預測各監測景點於4小時、24小時及7天的區間的人流密度,並以「舒適」、「相對舒適」、「輕度擁擠」、「擁擠」及「非常擁擠」作為區分。「智慧客流應用」現時對20個熱門景點進行監測,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多個景點,以及氹仔和路環的景點等。澳門可在此基礎上建設全域感知網絡,通過物聯網設備(如智慧燈桿、監控攝像頭)整合人流、車流及環境數據,再利用5G與AI算力中心支撐即時語言翻譯、AR虛擬導覽等高頻用戶需求。同時,搭建跨部門數據資源整合平臺,聯結文旅、交通、商務等領域數據,建立遊客行為分析模型,為精準推薦「食、住、行、遊、購、娛」組合方案提供依據,從而提升消費轉化率。這一數字底座的完善能為後續智慧化應用提供穩定支撐。
  基礎設施層面的智慧化建設可參考新加坡「虛擬旅遊體驗」的經驗。該國通過全息投影與AI虛擬導覽技術,在牛車水歷史街區打造沉浸式文化展館,將傳統廟宇轉化為互動數位空間,吸引年輕世代遊客。同時,拉斯維加斯在酒店與娛樂設施中廣泛部署智能導航系統,例如凱撒宮的AR手機應用可即時提示最佳拍照點與節目時間表,將遊客停留時間延長超過40%。澳門可借鑒這兩者,建設全域感知網絡與5G算力中心,整合人流、車流及環境數據,不僅能預測景點擁堵、調整接駁車路線,還可通過虛擬導覽與AR技術活化歷史建築,例如讓大三巴聖母像「說話」講述澳門的歷史,或讓媽祖像在虛擬祭典中展現海上護佑的傳說。
  在場景應用層面,新加坡聚焦「AI+文化保護」,推出「虛擬博物館」項目,運用AI生成器為每件文物設計獨特的故事線,並根據觀眾反饋動態調整陳列順序,使館藏吸引力提升35%。拉斯維加斯則以「AI+娛樂體驗」為核心,例如Wynn酒店的AI禮服員能根據遊客興趣推薦表演節目與餐飲套餐,結合其個性化服務將客房預訂率提高20%。澳門可結合自身優勢,在老城區引入多語言AI導購機器人推薦在地伴手禮,或在路環島開發「AI換臉+AR拍攝」體驗,讓遊客以不同歷史人物形象穿越龍環葡韻建築群,並將生成的虛擬影像直接轉化為社交媒體內容,引發分享裂變。
  AI技術的深度整合將重塑澳門文旅體驗,例如,開發「AI行程規劃師」,基於遊客興趣、預算及時間自動設計路線,並嵌入本地特色餐廳、手信店優惠推送功能,刺激即時消費;結合AR虛擬導覽與AI換臉技術,在歷史建築前生成趣味短影,引導用戶分享至社交平臺以帶來流量裂變。此外,在老城區引入多語言AI導購機器人,推廣「智能試穿鏡」與「AR美妝鏡」,結合澳門設計品牌推出虛擬配飾,既能強化文化感知,又能激發即興購買行為。這些沉浸式體驗將成為區域文旅差異化的關鍵。
  數據驅動的治理體系建設則是優化服務效能的核心。通過AI預測遊客潮汐,動態調整酒店房價、景點門票及公共交通班次,平衡資源分配;同時建立「智能評分平臺」,整合用戶評論與AI情感分析,幫助商家即時改善服務質量。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視覺AI監控景點安全隱患並預測天氣變化,結合大數據啟動應急預案,可有效提升旅遊安全性與用戶信任度。
  政策協同與產業鏈整合是推動智慧旅遊落地的保障。澳門可採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混合模式,設立「數位旅遊基金」,推出「AI+文旅」專項補貼,支持中小企業開發智慧應用(如智慧餐廳、AR導覽),並通過稅收優惠或研發資助降低企業創新成本。並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簽署智慧旅遊合作協議,打造跨境數據流通標準。此外,與珠海、橫琴共建粵港澳大灣區「AI旅遊通」平臺,實現健康碼、支付系統、語言服務等無縫對接,吸引長三角及大灣區內地客群。人才培養亦需重視,聯合高校設立「智慧文旅專科班」,孵化本地AI團隊,並通過競賽形式引入國際先進解決方案,構建完整的智慧文旅產業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智慧旅遊策略均強調「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例如,新加坡通過AI技術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拉斯維加斯以科技賦能娛樂產業創新,而澳門則可憑藉獨特的中西文化疊加優勢,開發更具差異化的AI應用——例如結合媽祖信仰與生成式AI,打造「智能祈福系統」,讓遊客通過語音交互獲得個性化解簽建議,或運用視覺AI識別遊客手勢,觸發虛擬神像的即時祝福動作。
  最終,通過基礎設施智能化、場景體驗數位化與治理服務精准化的三重驅動,使人均消費額得到增長,智慧導覽不斷延長遊客停留時間,通過數據閉環吸引科技企業投資基建,帶動就業與產業升級。長期則能輸出「數字澳門」標準,成為大灣區文旅數字化轉型樣板。然而,實施過程中需關注隱私保護問題,遵循相關法律設計隱私計算沙盒,並針對老年遊客推出簡易版AI工具(如語音助手手機殼),避免技術鴻溝。相信透過文化元素的AI融合,可強化澳門文旅IP獨特性,使智慧旅遊成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新引擎,甚至成為大灣區智慧旅遊標準的標杆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