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賽亞·皮烏卡拉博士和規劃管理司執行主任劉岳博士日前來澳訪問,先後與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及醫務界團體舉行座談會,還在衛生局長羅奕龍等陪同下,參訪衛生局轄下的醫療機構,包括仁伯爵綜合醫院、青洲衛生中心,還走訪健康校園,全面了解本澳專科醫療服務、社區醫療服務及健康教育的發展情況。賽亞·皮烏卡拉高度讚揚澳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取得的成果,認為澳門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目標上做得非常好。他指出,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醫療發展,在專科及社區醫療服務等方面均投入大量資源,使居民享有全面的醫療保障。尤其是澳門建立了全面的疫苗接種計畫,極大降低了傳染病的發生率;在健康促進工作方面,通過多項計畫及項目,聯動各方力量全方位推動健康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在澳門設立,也為傳統醫藥的發展與交流搭建了廣闊平台。
由此顯示,澳門特區的公共衛生及醫療事業,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權威性的高度肯定,其實這也是賽亞·皮烏卡拉博士代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對澳門特區公共衛生及醫療事業進行現場考察給予高分的評分。因此,「健康澳門」也是「國際大都市金名片」重要組成元素,也是澳門特區在公共衛生領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體現。隨著《健康澳門藍圖》的全面落實,「健康澳門」將會在國際公共衛生及醫療領域佔有極為重要的席位。
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劃分為六個區域,包括非洲區域、西太平洋區域、東地中海區域、東南亞區域、歐洲區域、美洲區域。其中西太平洋區包括亞洲所有在東南亞區及東地中海區以外的所有國家,以及大洋洲所有國家,涵蓋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以及太平洋島嶼國家等。該區域內的人口超過十七億,既包括高度發展的國家,也涵蓋了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國家。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在此區域委員會中有獨立的席位,可獨立發言及參與各種事務和活動,但沒有選舉和財政預算方面的投票權。
賽亞·皮烏卡拉博士在去年二月接任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之前,曾長期出任湯加衛生部部長,並曾多次訪問中國。在出任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之後,也曾訪問考察中國,因而對中國的公共衛生及醫療事業較為熟悉。而訪問及考察中國澳門,則是首次,即對澳門特區高水平的公共衛生及醫療事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既是澳門特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榮耀,也是澳門特區公私立醫療機構以至全體「澳人」的榮耀。
實際上,澳門回歸祖國後,在澳門特區政府及全體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及內地各地方香港特區的合作下,公共衛生和醫療水準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澳門特區建立了健全的基層醫療網絡,使之成為澳門醫療體系的一大亮點。澳門共有九間社區健康中心和三個衛生站,這些中心分佈在各個街區,確保居民能夠在十五分鐘內步行到達最近的醫療服務點。這種佈局不僅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就醫,也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可近性和及時性。社區健康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全科門診、專科門診、牙科保健等,基本上滿足了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澳門初級衛生保健體係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範」。澳門居民平均壽命八十三點一歲,其中男性八十點三歲、女性八十六歲,位居世界前列。
澳門特區擁有先進的醫院設施,除了基層醫療網絡,澳門還擁有大型的公立醫院——仁伯爵綜合醫院及協和澳門醫院,以及兩家較大的私立醫院。這些醫院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能夠提供高水準的醫療服務。特別是仁伯爵綜合醫院,作為澳門的主要公立醫院,承擔了大量的醫療救治任務,並在重大疾病和疑難病症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澳門特區加強了與內地及香港的醫療合作。為了進一步提升醫療水平,澳門特區政府積極進行與內地和香港的醫療交流活動。透過選派醫生和醫學院學生到內地、香港觀摩學習,以及邀請內地和香港專家赴澳門醫療機構交流支援,澳門不斷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此外,澳門也與北京協和醫院等內地頂尖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澳門特區擁有高效的公共衛生系統。澳門的公共衛生系統在疫情防治和緊急應變方面表現優異。在新冠疫情期間,澳門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成功控制了疫情的傳播。這得歸功於澳門完善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和高效的緊急應變機制。此外,澳門也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和健康教育活動,以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並持續增加醫療投入。近年來,澳門的醫療開支約佔GDP的百分之二,這一比例在全球範圍內處於較高水準。充足的資金支持為澳門醫療體系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澳門也積極推動醫療科技創新和應用,透過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來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品質。
澳門特區政府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去年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性組織所制訂的全球戰略和行動框架,結合本澳的實際情況,制訂了《健康澳門藍圖》。《綱要》的許多內容,都已經融入了《藍圖》。而且更是根據澳門特區的實際情況,及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越性,制定了「立足長遠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動員全民參與」的策略,結合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資源,將健康元素融入所有公共政策當中,並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大健康產業的規劃發展。並明確訂立了直到二零三零年需達致的二十項具體目標和五十二個評估指標,涵蓋了健康風險因素、精神健康、重要慢性病、傳染病等範疇,為建設「健康澳門」的工作指明方向及提供路徑,期望在二零三零年能達致:全民健康素養有所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重大慢性病得以控制、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
習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他強調,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而《藍圖》正是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的綱領性行動計劃,構成澳門特區未來醫療衛生發展的重要路線圖,展現了澳門特區政府貫徹「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的政策理念、結合社會各領域的資源,並透過社會各界及全體居民的共同協作與努力,共同打造健康澳門的決心。因此,「澳門國際大都市」的另一張「金名片」——「健康澳門」,將會擦得更亮。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