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被捕以智慧脫身

  「我現在代表最高方面來問你兩個問題:第一,還能幹下去嗎?第二,名單該給我了吧?」
  1933年的一天,在上海的一個寓所,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宋慶齡,正眼神犀利地看著眼前的一位年輕人。這個人滿頭亂髮,給人一種驚魂未定的感覺。不過,在聽到問話後,他先是搖了搖頭,然後堅定地說:「上海的工作恐怕還真幹不了了,至於名單,您給我十分鐘!」
  這個年輕人,是著名的革命家廖承志。在不久之前,他剛剛被捕。不過誰也沒想到,為了在龍潭虎穴中脫身,他居然聲稱要「主動交代」,用一個共產黨員的名字交換一條生路。這種看似叛變的行為,確實嚇了不少人一跳。但是,在得知他的真實意圖後,所有人都稱讚他的機智。
  倒打一耙
  1933年3月,對於上海法租界的密探們來說,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個月。從中央蘇區秘密來到上海治療腿傷的著名共產黨員陳賡,居然在他們這裏落網了。幾乎同時,正在積極從事地下工作的廖承志,也被很意外地逮捕了。一個月抓住了兩位共產黨方面的「大魚」,法租界的密探們沾沾自喜。
  陳賡很快就被國民黨的特務們帶走了,不過,倒是沒人認為他會有性命之憂。眾所周知,陳賡救過蔣介石的命。蔣介石雖然獨裁,但是在江湖義氣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陳賡落入他手,當不會有性命之憂。但是,陳賡是秘密被捕的,如果不及時營救,蔣介石縱然不殺他,也絕不會放他。陳賡會面臨的一個最壞的結果,就是終身監禁,將牢底坐穿。
  廖承志被捕後,認定黨內出了叛徒。他必須要想辦法,找出叛徒,將情報傳遞出去。另外,廖承志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趕緊通知同志們來救陳賡。
  時間就是生命,廖承志意識到,這件事已經刻不容緩。為了儘快出去,廖承志矢口否認對方的一切指控,堅稱對方「抓錯了」。然而,敵人的密探卻在這時幹了一件讓自己後悔的事——他叫來了一個叛徒,讓他當面指認廖承志。
  很快,叛徒來了,指著廖承志就說道:「他是廖承志,廖仲愷的兒子,他是共產黨的大官,手裏掌握著不少秘密!」而廖承志在看到叛徒的那一刻,突然也放下了心來。原來,此人名叫王其良,是黨組織的一位週邊人員,知道的秘密不多。既然叛徒是他,那就好辦了。於是,廖承志倒打一耙,說對方誣陷!然而,敵人並不相信。
  母子以姑侄相稱
  廖承志眼看這一關不好過,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何香凝。在自己加入共產黨之後,為了保護母親,選擇不再回家居住。而且,母子二人約定,對外以姑侄相稱。如果哪天廖承志突然帶著陌生人出現了,那就是自己被捕了,何香凝就會趕緊營救。何香凝社會影響力巨大,只要她一出手,廖承志恢復自由便指日可待了。
  想到此,廖承志裝作可憐兮兮地對敵人的密探說:「先生,我認識一個共產黨員,我可以給你指認,還可以帶你們去抓他。但是,我也希望你們能減輕對我的處罰。」
  密探聽說過共產黨人百折不回的精神,但如今看廖承志如此爽快地表示要出賣自己的同志,覺得不敢相信。但是,要真是通過他再能抓到幾個共產黨員,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好事。於是密探請示了一下自己的上級,同意了廖承志的要求。
  廖承志帶著密探,坐車直奔光裕坊8號樓。這裏根本沒什麼共產黨,只有他望眼欲穿的母親何香凝。他帶密探到這裏來,就是要傳遞消息的。
  很快,車就到地方了。廖承志戴著手銬,二話不說就往樓上走,並且在那個熟悉的房門前敲了幾下。密探趕緊跟進,卻發現開門的,是一位氣質不凡的中老年女性。仔細一看,這不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何香凝嗎?
  密探氣急敗壞,問廖承志共產黨在哪兒。廖承志卻說:「這是我姑姑的住處,既然路過,我就上來看看。」
  密探明白了,自己被耍了。但是,他們也沒別的辦法,畢竟這些人級別太低,根本不敢動何香凝。他們只能是將廖承志拖出來,塞進車裏重回監獄。
  但是,廖承志的目的已經達到。不久之後,何香凝的影響力便開始發散出來。上海的各大報紙上,很快就刊登出文章《廖仲愷子承志被捕》。而何香凝也給蔣介石發了電報,其中說:「小兒承志,在滬昨晚被外國捕房拘捕……餘願與兒共留囹圄……即死亦願在華界,不在租界。」
  接著,何香凝又在寓所接見記者,表示:「小兒承志年只26……才於二星期前,輟學返國……不謂昨晚突遭逮捕。」
  一時間,宋慶齡、楊杏佛、柳亞子等重量級人物紛紛發表言論,要求給革命先烈廖仲愷留下後嗣,查實廖承志一事是否冤屈。為了營救成功,他們聘請了當時上海最著名的律師吳凱聲,要在法庭上公開營救廖承志。吳凱聲也抓住了一個漏洞——王其良指證廖承志並無物證和旁證。他在法庭上將這一點刻意放大,最終造成了一個可喜的局面:輿論一致認定王其良是誣告。
  在社會的一致聲討下,上海的特務機關和法租界的密探們也坐不住了。為了能最後留住廖承志,他們堅稱,廖承志要想釋放,必須有保人,要保證其被釋放後不能離開上海。柳亞子先生立刻站了出來,表示自己願意作保。至此,敵人再也沒有理由關押廖承志了,只能將其釋放。
  一次成功的接頭
  這件事很快就塵埃落定,幾天後,宋慶齡來到了何香凝的家中,探望廖承志。說話間,宋慶齡突然向何香凝使了一個眼色。何香凝心領神會,立刻藉故出去了。屋子裏,只剩下了廖承志和宋慶齡兩人。
  宋慶齡兩三步走到廖承志面前,低聲地說出了本文開始的那句話:「我現在代表最高方面來問你兩個問題:第一,還能幹下去嗎?第二,名單該給我了吧?」
  宋慶齡所說的「最高方面」,指的是共產國際。早在1931年,宋慶齡就因為營救牛蘭夫婦,通過了共產國際的考驗,成為了其上海情報網絡的一部分。這之後,她又多次營救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不斷地贏得信任,在組織內部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重要。此次她前來,說是要探望廖承志,其實就是來接頭的。
  正如本文開始所說的那樣,廖承志表示,經過這麼一折騰,自己已經在大眾面前露了像,日後可能不能再從事地下工作了,黨組織已經在安排他撤離了。而上海地區龍蛇混雜,恐怕日後也很難再開展地下工作了。
  而宋慶齡所說的名單,就是叛徒名單。這次廖承志入獄,通過種種蛛絲馬跡,已經搞清楚了如今在情報網絡中一些叛徒的姓名。他用了十分鐘的時間,將名單默寫了出來,連同營救陳賡的囑託,一起交給宋慶齡。宋慶齡將名單卷成了一個紙卷,塞進了一支香煙裏。
  至此,兩個人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接頭。
  不久之後,廖承志離開了上海,去往中央蘇區。而宋慶齡,則是又在上海掀起了一輪營救陳賡的熱潮,最終在一番裏應外合之下,陳賡恢復了自由。後來廖、陳二人在蘇區相聚,一同參加了長征。
  (冼慧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