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橋通車使得「粵車南下」具有可行性

  這幾天,有兩宗有利於港澳兩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便民利企的措施,引發澳門居民熱議。其一是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該局從昨日起為有需求的港澳台居民簽發來往內地(大陸)臨時通行證,並提供來往內地(大陸)通行證與居住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其二是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透露,根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早前發布的《廣東省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粵車南下」首階段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出入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不能進入市區範圍,離港時原路返回。廣東省會分批有序開放申請,申請成功的粵車應自進入香港後的六個月內駛離香港,返回內地。陳美寶表示,香港方面已為此做好準備。
  有關便利港澳台居民的兩項新措施,一是港澳台居民因遺失損毀或忘記攜帶通行證,需緊急搭乘飛機、火車在內地(大陸)城市間出行的,可透過手機登入中國出入境管理局政務服務平台(移民局12367)即時申辦有效期為七天的電子臨時通行證,供民航、鐵路等單位;二是港澳台居民因辦理個人事務有通行證與居住證關聯需求的,可在國家出入境管理局政務服務平台提交關聯查詢申請,或向全國任一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開具紙質關聯查詢結果,用以向相關部門及企業證明本人通行證與居住證的關聯關係。為港澳台居民提供辦證辦事服務的各行業主管機關及企業可申請對接該局出入境證件身分認證平台,根據港澳台居民需求,透過系統對接自動核驗雙證的關聯情況。
  這兩項安排充分顯示內地善用電子政務的優勢,通過科技賦能,持續創新出入境管理服務,切實解決實事難事,為港澳台居民在內地生活、就業、就學、安老等不斷提供便利,並能快速解決有關人士因證件遺失損毀或忘記攜帶而產生的「出行難」問題。新政策通過數位化手段大幅縮短紙質證明辦理時間,為跨境商旅、探親等提供「即時保障」。可以說,新政策是以「小證件」推動「大融合」的便民之舉。
  至於「粵車南下」,在「樓梯」響了幾年之後,尤其是在「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已經實施兩年,取得顯著成效。據相關資料顯示,已有超過五萬名澳門居民完成「澳車北上」邊檢備案,車輛數量超過三萬八千輛,實行「澳車北上」的車輛超過二百六十五萬輛次。而在「港車北上」實施一年後,申請數已突破十萬大關,其中約有九點六萬輛已完成審批程式並獲發許可證。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年增百分之九十,「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突破四百五十萬輛次。據《珠海已成為港澳遊客熱門打卡地》調查評估報告的調查報告顯示,港澳遊客月均入境珠海超過三十六萬人次,月均消費總額約為四點五四億元人民幣,全年預計可為珠海經濟帶來約五十五億元人民幣的增長。
  然而,「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並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奔赴」的。實際上,六年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宏偉藍圖時,其中就有「港/澳北上」與「粵車南下」雙向奔赴的內容。前年以來,「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新政相繼實施,而備受大灣區關注的「粵車南下」也在蓄勢待發。從「北上」到「南下」,這是大灣區越來越緊密的融合,這種融合不僅僅是生活、文化方面的融合,更體現在產業、投資、物流和人才上的融合。
  根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早前發佈的《廣東省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粵車南下」首階段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出入香港口岸自動化停車場,不能進入市區範圍,離港時原路返回。廣東省會分批有序開放申請,申請成功的粵車應自進入香港後的六個月內駛離香港,返回內地。陳美寶表示,香港方面已為此做好準備。
  第一階段「粵車南下」可吸引兩類人自駕赴港,一是內地赴港搭乘飛機的旅客,他們習慣駕車且停車地點較為靠近機場,因此其需求得以滿足;二是希望體驗港珠澳大橋的旅客,因爲港珠澳大橋現在不僅是一座橋,它還是國家的一張新名片,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地標,並將會成爲一個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許多內地居民,尤其是老人家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港珠澳大橋上感受這一「新世界七大奇迹」。
  第二階段的「粵車南下」,預計會放寬南下車輛直接進入香港,但實施時間仍未有時間表,不少細節仍在商討中,估計運作方式與「港車北上」計劃類似。而香港機場管理局則表示目前除正與內地官方進行商討具體流量及細節。
  香港特區即將實施「粵車南下」,將會給澳門特區帶來極大的壓力。但壓力也將會化為動力,尤其是澳門特區已經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邊檢大樓的東側建好東停車場的情況下,澳門特區倘是參考香港特區分兩個階段實施「粵車南下」的經驗,先行實行粵車不能進入澳門境內,只可以停泊在港珠澳大橋口岸的境外停車場的情況下,澳門特區所具備的設施條件,比香港特區更為優越。因為專供外來車輛使用的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東停車場,由地庫一層、地下及地面一至五樓構成,出入口均設於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東側的街道。東停車場設有三千個向公眾開放的泊車位(因應公共利益的實際需要,交通事務局可變更上述的泊車位數目)。
  當然,由於第一階段的「粵車南下」不能入境澳門,因而可能對珠海及中山一帶的居民的吸引力不強,因為要轉往港珠澳大橋的珠海口岸,不如在拱北口岸出入境澳門更便捷(如是為了在港珠澳大橋「遊車河」,又當別論)。但對於路程較遠的城市的「粵車」司機及乘客來說,卻是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可以進行包括港珠澳大橋在內的「一車三遊」。而且,在珠海口岸泊車位較為緊張下,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東停車場就為未來獲得「粵車南下」資質的駕車人士提供較為寬裕的泊車條件。
  而在澳門大橋建成通車後,就為未來「澳車南下」的第二階段提供了可行性。當然,基於澳門舊市區街道狹窄,車輛和行人密集,而且單行線不少,「南下」車輛仍然不能進入澳門半島,但可以在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入境後,在新城填海區及氹仔、路環尤其是「金光大道」一帶自由行駛。一方面,這些「南下」客及其親友,可以從澳門口岸直接駛到「金光大道」的酒店入住,而這些酒店的泊車位足夠,泊車較為方便,而且也可以在氹仔、路環的各個景點自駕遊覽,至於要到澳門半島觀光,就可以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這樣可以拉動澳門的旅遊消費;另一方面,在澳門國際機場乘搭航機出外旅遊公幹的人士,倘是具有「粵車南下」的資質,也可直接駕車到澳門國際機場,在停車場泊好車後辦理登機手續乘機。在珠海機場不能開闢國際航線下,這個途徑對周邊區域的乘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前提是澳門國際機場必須擴大停車場的空間,並對來回兩程都是使用澳門國際機場者,給予一定的收費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