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破!」
3歲的哪吒一聲怒吼,攜海底眾妖,衝破天元鼎。
三昧真火補全了哪吒的真身,影片之外,中國電影也在夾縫中劈開一線天光。
60億元、70記元、80億元、90億元、100億元……《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票房以近乎暴烈的方式拉升,改寫中國影史——9天,奪得中國影史票房冠軍;10天登頂全球單一市場票房冠軍,北美市場提前上映。截至發稿,這個數字仍在向上攀升,奇跡仍在繼續。
而在今年春節檔之前,中國電影跌至冰點。2024年,全年電影票房425億元,比2023年下滑了124億元,冋落至2015年的水準,觀影人數相較2019年的高點流失了1億人。
國產動畫電影也面臨節殘酷的現實。全年33部影片,只有《熊出沒:逆轉時空》和《白蛇:浮生》票房過億。
直到哪吒歸來,中國影更迎來影史上最年輕的百億「影帝」。
在中國電影市場最繁榮的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1》)也拿過當年票房冠軍,其創造的50.35億元票房.5年間未被其他國產動畫電影打破。
《哪吒1》後,時有唱衰之聲。吒兒披著混天綾,踏著風火輪,揮著火尖槍擊破「續作詛咒」,還有人們心中那座名為「成見」的大山。
《哪吒》,憑什麼?中國電影的至暗時刻結束了嗎?
「我」的勝利
故事緊接前作,哪吒、放丙重塑肉身,龍族壓境,申公豹奉命看守陳塘關,弟弟申小豹出場。
「爹他老人家,還好嗎?」百年未見,申公豹一臉忐忑地問弟弟。
「自從你進了玉虛宮,爹就跟吃了大補丸似的,每天倍兒精神!我們七山五嶺可就出了你這麼一個闡教仙人,十裏八鄉的妖族可都爭著拜爹為師呢!」
申公豹更局促了,眼神躲閃,勉強擠出的笑聲,仍難掩尷尬。
看到這一幕,盒成動漫公司創始人、「IP蛋炒飯」主筆陳格雷二刷電影時,徹底被擊中。「申公豹特別像一個打工人出門在外,其實混得不好,家裏人來看他時,他五味雜陳。」陳格雷說。
哪吒的勝利,也是普通人的勝利。
「看了《哪吒2》,我看到了走過這些年的自己」,觀眾熱評中,留下這樣一句話。
《哪吒2》裏的角色數量是前作的3倍。電影中的小配角擁有了不亞於主角的高人氣。截至2月6日,「新榜」發布《哪吒2》群像角色微信指數排行,申公豹7.5億次斷層第一,其次是東海龍王敖光、殷夫人、土撥鼠、西海龍王敖閏、申小豹、石磯娘娘。
這些角色褪下神話外衣,他們踉蹌、狼狽,也可愛、詼諧,像極了地鐵早高峰裏擠變形的眾生相。有人是申公豹,背負全家期望在外打拼;有人認為,中國動畫一直秉承美術片的傳統,但成功的動畫電影一定是視覺性和敘事性的理想結合。「視角、結構、邏輯、情感等都會影響敘事性的表達,視覺奇觀和情節高潮必須達到統一。」
相較真人電影,我們文化中固有的觀念認為,動畫片是低幼的,是屬於兒童的。直到《哪吒1》《長安三萬裏》《雄獅少年》等作品問世後,觀念逐漸被打破。
「動畫也是一種語言,創作題材應該是多元的、突破邊界的。在一場動畫電影的視覺盛宴中,特別是在春節檔,努力做的就是讓全年齡段的觀眾都得到滿足。」趙冰說。她帶兩個孩子刷了兩遍《哪吒2》。她發現,讀小學的小兒子喜歡身體動作誇張的搞笑情節,讀初二的女兒開始思考角色的複雜性,更關注情感聯結,自己也會被逗笑。
《哪吒2》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喜劇和闔家歡的底色。
太乙真人用藕粉為哪吒重塑肉身,父母和哪吒都有自己的想法,背景音樂裏,鋼琴片、竹笛、鼓的樂點不停輪換,高大威猛、俊美秀氣、陽剛硬朗和可愛乖巧的哪吒也快速切換。「還是用第一版吧」,大戰將至,《哪吒2》的故事卻是從對「甲方」的吐糟開始。
玉虛宮裏,無量仙翁喝了哪吒的童子尿。為了讓這段表演有層次,餃子親自給配音演員做示範,皺著眉,撇著嘴,品一品,再自信地灌下。
不過,「屎尿屁」的橋段也是《哪吒2》最被詬病的地方之一,被認為低俗、老套。今年春節檔票房第二的《唐探1900》中也有「屎尿屁」的段子。
在春節這樣一個全民放假的日子,喜劇向來是制勝法寶。前幾年春節檔賣座的電影往往都有喜劇的元素,比如《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
「在今年的春節檔中,哪吒分別打敗了兩條賽道的競爭對手,喜劇上是《唐探1900》,親子向上是《熊出沒》。」子戈告訴本刊。
這也為《哪吒2》吸引了最廣泛的觀眾群體,讓無數觀眾首次或多次走進電影院。根據「城市數據團」的研究,《哪吒2》對於三四線城市,甚至縣、鎮的吸引力更強,排片率、上座率均高於北京、上海等超一線城市。
點燃的火種能否繼續燃燒?
春節期間,許多冷清了一年的電影院突然爆滿,黃金時段,甚至一票難求。座位滿了,觀眾搬著馬紮坐在影院過道上。在河南一家影院,《哪吒2》最多一天排片99場,平均10分鐘一場,高峰期5分鐘一場。
甚至在春節結束後,《哪吒2》引發的熱潮依然沒有退去。
然而,看看桌上的競爭對手,只有《哪吒2》一個贏家。
《唐探1900》雖取得近30億票房,但口碑在兩極化中掙扎,《射雕英雄傳》的4億投資化作一聲歎息,《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折戟,「流量+IP」的法寶坍塌。
子戈長期觀察中國電影行業20年的現狀,他認為,《哪吒2》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電影行業整體衰退,春節檔可從沒差過,接下來是『分蛋糕』的問題。」子戈說,「全年電影票房向春節檔集中,春節檔的票房向頭部電影集中,『馬太
效應』疊加『馬太效應』,春節檔的其他電影和公司都在賠錢,這對整個電影產業很不好。」
陳格雷也喜憂參半。「當一個東西非常受歡迎時,意味著巔峰可能快要過去了。觀眾的集體無意識是非常微妙的,如果半年後再出一部很像《哪吒》系列的電影,大家想去電影院的衝動也會極大降低,因為它已經把未來三年同類型岀爆款的可能性透支掉了。」
《2024中國電影觀眾變化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0月,2024年平均每人一年僅看2次電影,甚至近六成觀眾一年只進一次電影院。《2025年春節檔電影市場洞察報告》則顯示,有82%的用戶春節檔只看了一部電影。
子戈認為,根源在於市場沒有培養出真正穩定的觀影群體,對於健康的市場,檔期應該只是錦上添花。「真正穩定的觀眾是不在乎檔期的,他們才能真正盤活電影產業。」
電影作品的品質也參差不齊,在大眾需求的反應速度上,不敵短視頻和短劇。「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對現實有更深的體察,在娛樂之上,依然可以有滿足人們更高精神需求的作品。」子戈說。
知乎上,在「為什麼《哪吒2》能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這個問題下,一位網友答道:「觀眾從來都不是韭菜,他們只是手持放大鏡的鑒賞家……觀眾不是不願進影院,只是不願為工業流水線上的殘次品付費。」
截至元宵節,百萬人在豆瓣上為《哪吒2》打了8.5分,遙遙領先於今年春節檔的其他幾部電——最高的《唐探1900》不過6.4分,而《射雕英雄傳》僅5.3分。
接受本刊釆訪的受訪人都認為,《哪吒》系列的成功,關鍵在於餃子。動畫電影對操盤手的把控、對導演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依賴性更高。「但僅靠一個餃子,中國動畫很難和好萊塢掰手腕。」子戈說。
博雅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後,放棄了動畫行業,轉入平面設計。她身邊的同學大多進了遊戲公司,只有少數在動畫製作公司熬著。
這是動畫畢業生的普遍現狀。基於生存現實,大量的年輕動畫師被遊戲行業虹吸。他們進入遊戲公司的格子間一一那裏有翻倍的薪資,有快節奏的專案,但可能看不到哪吒眼裏的光。
陳格雷的很多朋友也是如此。他有個朋友是國內頂級CG (用電腦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公司的負責人,他們公司做一條遊戲的CG就能有幾百萬的收入,一年營收近億元。這個公司十幾年前想要做原創動畫,但至今只有一個十幾秒的特效鏡頭。「並不是有了錢就能做出來的。」
《哪吒》最大的彩蛋,或許正是自己,是未來某一刻的迴響。如哪吒所言,「因為我們還年輕,不知天高地厚」。
最近,博雅朋友圈的學長學姐都在祝賀《哪吒2》的成功,即便不在動畫行業,仍為它搖旗呐喊。她能感覺到,大家和自己一樣,心底埋著一個動畫導演的夢。它的成功再次為她種下一枚火種,「如果有機會,有公司要我,還想回來做動畫」。
電影結尾,敖光問哪吒:「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哪吒抬眼:「我想試試。」
銀幕之外,餃子也點燃了火種。他希望火能蔓延整個行業,整個社會。「每個作品、專案都是渺小的,你必須和這個世界去碰撞。」
(石悅欣/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