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總會破除顧忌積極進行澳台交流值得鼓掌 工聯總會破除顧忌積極進行澳台交流值得鼓掌

據報載,澳門工聯總會日前曾組團赴台進行非正式訪問,與當地工會探討透過兩地工會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在台工作的澳門工人及其留澳家屬提供相宜的服務或幫助的可行性,並希望能在明年開始,進行兩地工會正式互訪及建立交流機制。而澳門工聯總會訪台團在台灣期間,曾接觸了台北、台中、高雄三地的總工會,還曾接觸了港澳居民在台協會。

澳門工聯總會的這一舉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按照「錢七條」的規範,澳門回歸後,澳台兩地原有的各種民間交流交往關係,包括經濟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等,基本不變。澳門特區的教育、科學、技術、文化、新聞、出版、體育、康樂、專業、醫療衛生、婦女、勞工、青年、歸僑、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等方面的民間團體和宗教組織,在互不隸屬、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的原則基礎上,可與台灣地區的有關民間團體和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這一政策,有利於促進「九九」後澳門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繼續保持和發展與台灣地區的各項民間交流與交往。對於維護澳門和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促進澳門和台灣共同繁榮,將會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也是向台灣民眾示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提供範例的一種形式。

澳門的傳統愛國社團一向來較能全面准確地領悟及執行中央政府的各項政策,為澳門的回歸及回歸後維護和發展澳門的穩定繁榮,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不過,在促進澳台關係發展方面,則遇到不少障礙。這既有可能是由於它們多是當年「一二.三事件」的積極參與者,而「一二.三事件」的其中一項收獲,是將原在澳門的親台團體及其人員驅逐出境,從而導致兩地團體之間存在著某種「敵對情緒」;也有可能是澳門傳統愛國社團出於其政治背景,對與台灣的對口民間社團交往有所顧忌;……等原因,它們對執行「錢七條」中關於兩地民間團體交流合作方面內容的熱情,顯然是沒有它們在其他領域中所表現的那麼高。因此,傳統愛國社團如何與時俱進,打破舊框框,消除舊顧慮,開拓新思路,作出新突破,全面貫徹執行「錢七條」中有關澳台兩地民間社團交往的內容,從一個側面推動澳台關係健康發展,從而為兩岸關係發展和國家統一大業早日實現作出應有貢獻,應是新形勢下澳門傳統愛國社團的實務工作的一項重大課題。

其實,在祖國內地,被視為「非政府組織」的各類社團,早就進行了兩岸民間社團的交流工作。兩岸互訪絡繹於途,使到兩岸青少年交流、知識界交流、科技交流與合作、新聞交流、民俗交流、文化交流、醫藥衛生領域的交流、出版領域的交流、體育領域的交流,在全面鋪開的同時,也逐漸向深層次、專業化發展。兩岸交流渠道相對穩定,對口固定聯繫增多。事實証明,兩岸民間交流起到了聯繫兩岸人民的紐帶及橋樑的作用,也起到了凝聚中華文化的作用,更起到了穩定兩岸關係的作用。並加深了台灣同胞對祖國的熱愛,促進了台灣同胞對祖國和平統一的認同和向往。而參與兩岸交流的內地民間團體,其實有不少是政府機關的「白手套」,其領隊者或團員也分別具有中共黨員甚至是中央委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身份。近來,北京提出了兩岸「三通」談判可委托民間團體進行的呼籲,其實大陸方面內定出面談判的民間團體,就是國務院交通部的「白手套」。而台灣當局上月修改「兩岸關係條例」,也確定了「複委托」機制,內定受委托的民間團體,其實也是台灣當局「交通部」的「白手套」。

既然是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都呈對立的兩岸之間,都可以把民間團體交流做得有聲有色,而兩岸分別具有黨政背景的官員,也能以「民間團體代表」的身份進行接觸交往。那麼,作為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澳門,傳統愛國社團進行與台灣地區民間社團的交流接觸,就更應不存在任何顧忌。為此,過去已有一些傳統愛國社團與台灣地區對口社團進行了交流,其中中華教育會等教育團體機構在某次赴台交流時,還「攜帶」了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前部長張健以該團「顧問」身份參與訪台活動。不過,其他的一些傳統愛國社團,仍是至今顧慮未消。一些平時對中央政府的各項涉澳政策雷厲風行、貫徹執行不過夜,因而理應在貫徹執行「錢七條」方面也同樣是起帶頭作用的主要傳統愛國社團,至今仍是紋風不動,「安穩如山」。

因此,作為澳門最重要的傳統愛國社團之一的工聯總會組團赴

與當地工會組織交流,就顯得特別引人注目。這與澳門工聯總會率先實現領導層年輕化、廢除終身制的開拓進取精神,是一脈相承。而且,工聯總會赴台交流的其中一項主要內容,是了解澳門人在台工作的處境及遇到的種種問題,並探討與當地工會組織合作,為他們及其留澳家屬提供一些相宜的服務和協助的可行性,就更給這種民間交流在「兩岸交流」及「澳台交流」的大潮流之下,賦予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內容。這完全符合「時刻把市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及「傾聽群眾聲音,關心市民疾苦,為市民辦實事、辦好事」的精神,也部分地為特區政府分憂擔責。因此,工聯總會此舉,值得我們熱烈鼓掌,更值得其他自認為是「愛國愛澳」的傳統愛國社團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