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策略報告能否引帶出高素質澳廣視? 高水平策略報告能否引帶出高素質澳廣視?

由特首崔世安批示成立的《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發展工作小組》,經過五個多月的辛勤工作,於昨日將整理完成的「工作報告」呈交給特首崔世安。這份「報告書」,可說是新一屆特區政府落實其「傳承創新,共建和諧」諾言的重要一著,既繼承了其前任何厚鏵立意要改革「澳廣視」的意志,又完成了何厚鏵尚未能完成的任務,展示了其大力興革的魄力。對「澳廣視」的改革倘能成功,就將會使「澳廣視」這個十多年來誰也「啃」不動的「老大難」問題,有機會獲得妥善而徹底的解決。

「工作小組」在成立後的五個多月來,透過就「澳廣視」的內部運作情況與「澳廣視」高層及員工座談,就「澳廣視」現存問題、發展及建議與社會人士商面,就「澳廣視」的節日播出表現進行抽樣電話調查,就國際及周邊地區公共廣播服務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就「澳廣視」的定位、管治、財政、人事、節目、監督、評估等問題及其發展方向展開諮詢和討論,故而所撰寫出來的這份「策略發展報告」,可算是一份高水平的「工作報告」,而且也分析得很客觀、全面、深入、到位。尤其是對「澳廣視」現存的情況,指出其不但是在組織管理上「定位不清晰、目標不明確、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規範、監督不到位」,而且在節目提供方面也是從數量到質量,都與公眾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不能滿足市民對公共電視廣播服務的需求等,應是大家都會有同感。因此,這分「工作報告」是騷到了癢處的,是有的放矢的,也是具有改善方向的,應該給予熱烈掌聲。

「澳廣視」自成立以來,問題就一直多多。最夯的是,早期有某所謂外來「專業權威人士」,以「別人出雞,自已出豉油」的投資比例及方式,注資少少,竟然獨攬「澳廣視」的大權,並將「澳廙視」的資源挪用來製作自己的電視片產品,然後又再向「澳廣視」出售,是典型的「吃小虧佔大便宜」,一開始就將「澳廣視」的經營方式和財政制度攪亂,這正是「澳廣視」財政制度不健全的濫觴,也是「澳廣視」至今仍是未能建立健全的財政制度的影響所在。如果當時已經成立的「反貪公署」能展開調查,說不好就是澳門回歸前的「歐文龍事件」。

正因為無論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後,管治者對這個「老大難」問題,或是放任自流,或是想解決而有心無力,長期置之不理,從而形成了「出資者缺位,管理者越位,監督者虛位」的惡劣情況。盡管特區政府每年都挹注幾千萬元,使到這個名義上的「公私合營」機構差不多已變成了全由政府出資的公營機構,但又礙於其仍是「公私合營」的表面形式而令政府投鼠忌器,不敢全力介入對其的管理,而使其變成了「冇皇管」的狀態,並進而使其節目難以令人欣賞,甚至還比不上內地的地級市所開辦的電視台。前幾年還常常發生因其主管人員處於其個人愛好、政治質素和民族情感等因素,對轉播足球賽非常熱衷,但每當中央舉行重要會議如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或每年的「兩會」時,連香港的商業電視台都放下原定的節目尤其是廣告,全程予以轉播,「澳廣視」卻是照播那些老掉了牙的舊片的失職狀況,可說是「外行領導內行」的典型。

也正在此「工作報告」完成並正式向特首呈交之前,特區政府審計署也公佈了對「澳廣視」人員福利及外出公幹的制度和管理的衡工量值審計報告,指出「澳廣視」的常務董事在醫療福利、出外公幹、宴請招待、廣告時段互換協議等方面不合理。其矛頭所向,已是昭然若揭,印證了「工作報告」所指的「如何加強內部管理,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管理制度及一個專業、敬業以及秉公辦事的管理層,是目前澳廣視運營管理所面臨的當務之急」,正是「澳廣視」問題存在的關鍵因素。如果審計署的審計範疇繼續延伸到「澳廣視」經營管理的其他領域,可能情況還將會令人吃驚。

其實,這種情況,大家都一直心知肚明,但礙於種種原因,而難以向「澳廣視」開「手術刀」。只有等到了標榜「傳承創新」和建立「陽光政府」的新一屆特區政府,才能拿出以往難見的魄力和勇氣,以委任「澳廣視發展策略工作小組」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解剖麻雀」指出其問題所在,而審計署也「湊巧」公佈了「澳廣視」主管人員的財務「越位」情況報告。這兩者相加,或許將會導致「大調整」。正因為如此,才有「工作小組」召集人關翠杏昨日以議員身份所說的「澳廣視」現時存在很多問題,「包括體制嚴重缺陷,需要在領導層面著手處理,她希望澳廣視將來由負責任、有操守的管理層管理;至於是否需要撤換領導層,需要由行政長官決定」。而特首崔世安也表示會在一個月內去定下一步。說不好,這樣的「湊巧」,尤其是「工作小組」的報告,就是為了要以足夠令人信服、連當事人也不得不服的理由,來撤換「一把手」,使「澳廣視」能在專業化的情況下獲得新生,使之成為「澳門公共廣播服務的提供者,其特質包括:普及性、多元性、獨立性和獨特性」,並有可能做到「致力滿足市民及時、全面、深入地瞭解和掌握本澳乃至國際新聞及資訊的需要;保持和促進澳門社會的和諧及多元;推動及鼓勵教育與持續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豐富澳門市民的文化生活,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對外宣傳澳門,塑造澳門作為區域性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的旅遊城市形象」。

「澳廣視」的改革出路,「工作小組報告書」說是朝向全體公民所有的公共電視廣播機構發展。這與過去本欄曾提出的建議,所見略同。實際上,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台灣地區的「公共電視」,還有「中央社」。「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是根據《公共電視法》,為服務公眾而成立的一家獨立且全民共同擁有的公共媒體,為臺灣唯一真正以民為尊之電視臺,不受任何政府、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其使命是「制播多元優質節目」,「促進公民社會發展」,「深植本國文化內涵」,「拓展國際文化交流」。而「中央社」在改制後,其基本架構是獨立經營的「財團法人」,辦理島內外新聞報導與通訊業務,服務媒體。由此看來,臺灣的「公共電視」、「中央社」的公共媒體組織形態、經營資金來源、採編自主中立的模式,是可以作為「澳廣視」未來制度改革作參考的。

制度建立起來之後,就是人的問題。新建的領導班子,不但是專業業務要過關,而且也需要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在這方面,可以採用「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條「腿」在不抵觸本地法律的情況下,聘請境外有經驗的資深廣播媒體人來出任「出品把關人」的角色,以保障「澳廣視」的節目出品和營運素質;另一條「腿」,則是甄選本地區具有實踐經驗者,擔任需要有本地居民出任的「掌門人」職務,並跟隨「外來和尚」學習「真經」。

崔世安在接到「工作報告」後表態說,特區政府有決心、有信心繼續發展「澳廣視」,對本地的公共廣播事業作出有力支持,同時會做好公帑善用的管理及監督。相信,有了這份「報告」作基礎,是能夠達到此目標,並能在「破」的基礎上而「立」,創建一個新的「澳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