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珠澳海機場兩篇報導的兩種不同態度 關於珠澳海機場兩篇報導的兩種不同態度

僅相隔兩天,內地官報分別有一篇「通訊」體裁的報導稿,都提到了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機場的關係問題。其中《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刊登了該報記者王昭撰寫的《中央支持,澳門人圓了機場夢》;《南方都市報》本月十日刊登了該報記者蔣樂進、李潔瓊 ,實習生彭心冬撰寫的《揭密珠海澳門各建機場磋商三輪無果背後故事》。

這兩篇通訊稿,其中前一篇是由《人民日報》記者就對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鄧軍進行專訪的記錄整理,他主要說的是中央支持澳門興建國際機場的決策過程和實質支持的舉措。既然是要由中央出面支持,除了是在澳門興建機場由於涉及到中葡雙方關係,尤其是領空、領海等問題必須得到中方批准之外,當然也涉及到澳門與珠海的機場之爭,要由中央出面協調解決。實際上,文內就有「澳門囿於自身地理和經濟條件,再加上牽涉周邊珠海等地的複雜原因,開工的機場後續問題不斷,針對修建細節的分歧也不時出現」的描述。

而後一篇,則主要是《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梁廣大的話談稿。正如其題目所示,此稿主要是談論珠海機場在興建過程中與澳門「也要建」機場的所產生的矛盾,儘管其主題是「揭密」兩地合建機場破局的過程。

應當說,這兩篇不同角度的通訊稿,都是屬於「單方之言」,亦即只有涉事中的一方的自白,沒有另一方的回應,亦即鄧軍是從澳門國際機場的角度,憶述中央對澳門的支持,而梁廣大則是從珠海機場的角度談論珠海。不同的是,鄧軍的專訪稿,主要是談中央的支持,盡量避免對珠海的月旦;而粱廣大的專訪稿,則通篇流露了對澳門的埋怨情緒,以至是有要為自己曾「遭主管部門和輿論同時批評」(按:此為《南方都市報》的原文)自我「平反」之意。

在澳門機場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既是局內人,又是局外人。說是「局內人」,是因為我們作為澳門居民,與澳門機場的命運息息相關,並因因緣際會,籍著職業之故,而投入了維護澳門利益的整個過程。說是「局外人」,則是並不了解鄧軍所介紹的中央支持澳門的內幕(盡管我們當時是真確了解中央的支持,但卻無法得悉內幕細節),也不了解梁廣大所透露的「珠海澳門合建機場磋商三輪無果」的種種內幕,包括李鵬總理有關的談話內容。

但我們還是要說,梁廣大之言,只是單方之言,有些內容也未必完全符合事實,尤其是當時就已公開了的事實。比如,按梁廣大的說法,是珠海計劃建機場在前,澳門要求建機場在後。但是,以早已公開的資料看,澳門早在一九六一年,就已由葡國民航總署寫出了研究報告,建議在氹仔與路環之間的海面上填海興建機場,而這正是現在澳門機場的所在位置;而在當時,不要說珠海經濟特區還沒有成立,甚至還只是一個邊防漁業縣,連普通的基礎建設都因「戰備」而不能搞,更遑論機場!

何況,在一九七六年,當時的澳督李安道就已將澳門國際機場的興建列入其「施政方針」之中,並透過葡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一九七九年中葡建交後,當時的澳督伊之迪將軍也已正式向中方提出此議。一九八零年一月間,伊芝迪將軍首次訪問北京時,就已經向鄧小平提出要停建澳門機場的要求。為此,一九八零年六月上旬,當時的廣東省長習仲勛(即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父)、副省長梁威林訪問澳門時,就在澳門南光公司總經理柯正平及澳督伊芝迪的陪同下,驅車前往路環九澳山頭,像軍事指揮家那樣,用望遠鏡觀察了澳門計劃興建國際機場的海面,筆者現在還保存著當時拍攝的照片。當時所有港澳媒體都作了報導,以至是有香港專欄作者嘲笑,澳門要「擔砂填海建機場」。而不是像梁廣大所言,「讓內地人大跌眼鏡的是,珠海機場興建期間,澳門又傳出自己要建機場」。而在此期間,後來要在珠海建機場的梁廣大,還在南海、佛山任職。

我們也知道並曾作了報導(當時新華社也做了報導),當時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复給珠海市政府的文件,是利用三灶舊機場,修建為中型機場,投資額四億元人民幣。這是刊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上的,筆者至今還保存著這一期「國務院公報」。但後來的實際做法,卻並非是如此,而是在距離舊三灶機場較遠的海邊,另行炸山填海興建超大型機場,投資額是中央批复的十倍以上。這也正是「遭主管部門和輿論同時批評」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是屬於違反基建紀律的行為。

我們更知道,前澳督高斯達將軍曾經公開否認委托梁幗馨(狄娜)與珠海市洽談在珠海合建機場的事宜,且私下對她的某些行為頗有微詞。在這裡順帶提一句,正是梁廣大提及到的陪同梁幗馨到珠海「洽談」的廣東省外經貿委主任葉澄海,被這位「奇女子」的糖衣砲彈擊倒了,遭到撤職處分。與此同時,她還連累了老紅軍、「文革」前的教育部長何偉之子——外經貿部外資局處長何雪山,因洩露有關興建機場的戰略佈局的國家機密文件和外經貿部的密碼本,而遭判刑;而國家有關人員還追到香港,向這位「奇女子」追回私帶出境的國家機密文件。為此,她被禁止入境。另外,國家化工部的一位很有前途的楊姓副部長,也因她而被撤職。不知為何,梁廣大卻對她的某些行為,仍津津樂道?

粱廣大在談話中,對「噪音」、「供砂」等問題都輕描淡寫,甚至還將責任卸給澳門方面。凡是經過那一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正是這兩個問題,導致外交大戰,驚動了中葡雙方政府,進行多輪談判才解決了問題。但澳門國際機場的工期已一拖再拖,成本已也急升(珠海砂價比中山高一倍)。

我們更知道,內地有權威通訊社曾發出一篇新聞稿,報導梁廣大在陪同某已故中央領導人考察珠海機場選址時,提出建議:將興建澳門機場的資金調到珠海。而在當時,澳門機場專營公司的資金,澳葡政府佔三分之一,「澳娛」佔三分之一,中資集團佔三分之一。無論是回歸前的外交體制,還是回歸後的「一國兩制」,作為地方機場的珠海機場,都根本無權要求將屬於澳葡或後來的澳門特區政府,及作為澳門私人財團「澳娛」的資金,調到珠海。

還是鄧軍說得好:「沒有祖國的支持,就不會有澳門機場的今天!」只有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澳門機場才能排除各種干擾,興建起來並通航,並為海峽兩岸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