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昨日均高調紀念台灣光復說開去

昨日,十月二十五日,在中國國民黨史、國共關係史及兩岸關係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歷史上的這一天曾發生過一系列重要的歷史事件。按次序排列,是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結婚,在東京著名律師和田瑞家申辦婚誓手續,並由和田瑞在東京市政府辦理登記。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特別會議,指派廖仲凱、譚平山(中共黨員)等組成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著手進行國民黨改組工作,此乃孫中山先生提出「聯俄聯共」政策之發端,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開始。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區台灣區受降儀式於是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行,分隔五十年又一百五十六日後,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陳儀代表中國政府宣布,從即日起台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人中國版圖,該區一切土地、國民、政事皆歸於中國主權之下。這一天被命名為「台灣光復節」。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同朝鮮人民軍發動第一次清川江戰役,這一天被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抗美援朝紀念日」(按:志願軍開始秘密出國是當年十月十九日,但以「第一次戰役」打響並公開「亮相」的十月二十五日定為「出國抗美援朝紀念日」)。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國防部發表《再告台灣同胞書》。此後,解放軍從每天打炮改為逢單日炮擊金門,是為著名的「雙日不打炮」。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台灣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如果說,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紀念日是私事,而孫中山先生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也是時間久遠,因而沒有紀念,可以理解的話,那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地位紀念日,並無舉行任何紀念活動,甚至連紀念文章都沒發一篇,則有可能一方面不是「逢五逢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避免刺激台北。實際上,盡管聯合國席位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但在「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有一個共識是「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而且已經解決了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並且正繼續探討既不會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但又能使台灣可以適當身份參加國際活動之時,確是不宜大張旗鼓地宣揚此事。

昨日北京高調地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六十週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出席,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講話。北京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是為了因應近日金正日訪問中國「求援託孤」,這本來是中朝兩國的事。但當年此一事件的背景卻與台灣問題有一定的關聯。其一、是由於斯大林支持金日成越過「三八線」,引爆朝鮮戰爭,而促使本來已經決定放棄蔣介石的美國,決定派出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並重新支持蔣介石。這也導致解放軍被迫放棄「解放台灣」的戰略決策,從而形成了六十年來「劃峽而治」的歷史現狀。不過,今日北京高調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六十周年,並無任何針對此事的意思,而是為了維護東亞和平,利用朝鮮作為阻擋美、日、韓北犯的「防火牆」。

本來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在國共兩黨既鬥爭又「合作」的歷史中,可以大寫一筆。毛澤東在炮戰中意外地測試到美國對執行「美台軍事同盟」的真實態度:解放軍的炮彈打到料羅灣,美國軍艦竟然退避三舍,這證明美國當時是不願被捲入極有可能會爆發的第三次國共內戰的。但美國卻又使出一招,迫使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實行「劃峽而治」。倘此,就將變成「兩個中國」。於是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名義,撰寫《再告台灣同胞書》,宣佈「雙日不打炮」,讓金門、馬祖的台軍有機會補充給養,使到蔣介石下定決心死守金門、馬祖,從而挫敗了美國人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因此,五十二年前昨日的《再告台灣同胞書》,是毛澤東軍事結合政治的神來一筆,也是創造條件使蔣介石得以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靈犀相通」所在。但可能是此一事件涉及戰爭,北京並未作任何紀念。

而六十五年前的「台灣光復」,昨日兩岸都作高調紀念。在台北,馬英九出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六十五週年特展」開幕式。他在致詞時表示,紀念抗戰勝利六十五週年,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以台灣為榮,「台灣已經是台灣人的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台灣」,大家為中華民國前途共同奮鬥。馬英九還列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書》等歷史文件表示,這三個文件合起來,已經構成了中華民國收回台灣,是光復台灣最重要的基礎,這些文件都是有拘束力的。而在北京,則是由臺盟中央、全國臺聯、中國社科院和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紀念台灣光復六十五週年學術研討會」。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尤蘭田在研討會上致辭說,紀念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新回歸祖國的偉大勝利,共謀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歷史昭告世人,台灣從被割讓到光復這段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台灣從來就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分割的。台灣的前途繫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繫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另外,北京的中央報刊也發表了不少紀念文章。

海峽兩岸不約而同地紀念台灣光復節,意義深遠。在馬英九來說,是粉碎「台灣地位未定論」,堅持台灣屬於中國的「肢體語言」。從這一動作可以看出。他是擁有一顆中國心。至於他目前的一些表現,顯然是為了爭取連任。因此,就連民進黨人也看得很清楚,民進黨執政時期的「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就指出,連日來馬英九與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釋放,二零一二年連任後展開政治談判與「馬胡會」等訊息,是馬英九兩岸終極統一的基本思維,差別只在於何時搬上檯面、上談判桌而已。這些話是說給北京聽的,明示一切等到二零一二連任成功後再說。這些話的另一個意涵是,兩岸要政治對談就必須確保國民黨執政,其中隱含馬英九主觀期待大陸助其一臂之力的意味。

實際上,馬英九昨日隆重紀念台灣光復,證明他仍是將台灣與祖國大陸連結在一起的,並針對親日背景的李鴻禧、辜寬敏、李登輝等人所散佈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予以痛擊。就此而言,不要對馬英九的「尺蠖之缩」有甚麼懷疑,「缩」是為了繼續向前伸,而且伸得更大步。「二零一二」馬英九倘能獲得連任,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就將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