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事件馬團隊全力搶救嚴防蝴蝶效應

因台風「鯰魚」(台灣譯為「梅姬」)帶來暴雨,引致蘇花公路被山洪沖塌,造成兩岸同胞三十四人死亡,其中大陸觀光客就占了二十人,大陸珠海一個旅行團更是全團成員失蹤的事件,至今日已是第十二日。按常理,施展搶救的「黃金七十二小時」早已過去,但台灣當局仍未肯放棄。盡管他們明知失蹤者已無生還希望,但仍陸海空總動員,派出一千多名軍人和其他救援人員,排除各種困難,採用機具與人手、警犬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展開地毯式開挖搜索,並派出多架直升飛機執行空中運送任務。在海面搜索部分,台灣「海巡署」派遣十二艘艦艇進行沿岸搜索任務,海軍還派遺諾克斯級的巡防艦「蘭陽艦」開啟艦艏聲納在塌方處沿岸一帶海域展開搜尋。如果說,在前段時間,是希望能盡量救出活人的話(實際上確實是救出了不少受困的活人),那麼,在明知失蹤的陸客已無生還希望,而且也已找到並經DNA核對證實是大陸團客龔艷的屍塊,已是凶多吉少的情況下,馬當局仍然不惜成本地尋找,顯然是要找到屍體,以對島內外尤其是大陸作出交待,並讓赴台家屬能捧著罹難者的骨灰返回大陸。

馬政府這次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找到失踪陸客的遺體,其困難度是極大的,但決心也是一樣大。其難就難在塌方之處,懸崖的陡峭邊坡大約呈七十到八十度,救難人員根本無法爬下去,而是必須用繩索垂降;下到最底下,又幾乎都是上面崩塌下來的土石堆,沒有腹地,重機具很難施展。搜救中心只能在底下先整地,興建一座直升機平臺,然後再用直升機吊掛挖土機一輛一輛地垂降下去,才能開始用機具來挖掘。另外,陡坡下面的太平洋底下也是陡坡,換句話說,遊覽車如果墜入海中,會滾落深海,使搜索工作更加困難。因此,龔艷的遺骸已經被洋流帶到距離墜落地點北方二十六公里的壯圍鄉海上,距離岸邊約十五公里遠。由此可見,當初上方的落石量很大,遊覽車被砸後,又混雜在亂石堆裡一起滾落深淵,這個重力加速度造成了可怕的效應。

由此可見,馬政府此次確是極為重視對罹難的陸客的營救和搜查工作的,甚至比只涉及台灣住民的災難事件還要積極。這也就難怪,有台灣民眾抱怨,如果此次塌方事件的受難者是台灣住民,恐怕馬政府不會如此積極。而大陸的媒體也罕見地贊揚,甚至還首次以正面語調肯定「國軍」的搜救工作。涉台系統儘管多次發表言論,希望台灣能想盡辦法搜救受困陸客,但前往台灣協助搜救工作的海協會副秘書長張勝林在催促台方加緊搜救的同時,還是感謝台灣的搶救工作,並認為較有效率。

為何馬政府會如此重視此次事件?看來,內外因素都有。對內,是吸取了「八八水災」救災不力的教訓,希望能扭轉人們對馬政府的不良印象。對外,則是向外界社會有所交代,顯示台灣當局是尊重人權、珍惜人命的,台灣計劃向聯合國秘書處送交「立法院」批准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的批准書是出於真心的。當然,更重要的是要面對大陸,擔心此次事件將會影響大陸遊客對台灣遊產生負面印象,影響馬政府的吸引陸客赴台遊政策。為此,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就在重申「不放棄一線生機持續救援」時強調,不會影響開放大陸旅客到台灣「個人遊」,在兩岸持續溝通且時機成熟時,就會開放。

「八八水災」表現失當,是馬英九及其團隊的聲望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跌至百分之二十多,此後一直徘徊低迷,難以攀升。如果在今次災難應變中表現再差勁,相信其民意支持度還有得跌。尤其是正值「五都」選舉前夕,勢必會衝擊國民黨候選人的選情。盡管「五都」選舉是地方選舉,與「中央執政」團隊的關係不大,而且意外發生地也並非是屬於選舉區域,但仍會被民進黨抓住來攻擊馬團隊的「執行力」,尤其是民進黨在「五都」選戰中的其中一個競選口號,就是大晒民進黨執政縣市的「執行力」。因此,馬團隊疏失不得。

其實,馬團隊這樣做,可能還有「借力使力」之意。就是要藉著蘇花公路的問題,再次提起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計劃。蘇花公路是清朝就有的,後來雖然陸續改善,但受制於先天條件,仍是一條既危險運輸效率又低的公路。國民黨主政時期,很早就規劃要興建蘇花高速公路,採取長隧道和橋樑的方式,成為一條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但包括民進黨在內的環保團體卻強力反對,認為將會破壞台灣東海岸沿線的自然環境,「扁政府」的「行政院長」游錫堃還更是下令暫緩興建。今次發生此事件,國民黨趁機放出各種輿論,包括下雨就應封閉蘇花公路,蘇花公路還不如大陸的縣級公路,必須復建「蘇花高」等。而在人命關天之下,過去噪得最兇的環保團體,已在事實面前噤聲了。花蓮縣民忍無可忍,傅堒萁縣長已經號召一萬名群眾,在今天北上「總統府」抗議,要求「政府」要給他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在距離「五都」選舉投票日不到一個月的此刻,蘇花公路的慘劇,未來勢必成為兩黨攻防的重要議題,這有可能是馬團隊的意外收獲。

馬團隊擔心蘇花慘劇將會影響大陸客赴台旅遊的意願,有其原由。實際上,開放大陸客一年多來,馬團隊已經嘗到了甜頭。全台由南到北,都是人頭湧湧,酒店、交通、零售等業都大為受惠,有說是已為台灣GDP貢獻了三個百分點。連曾極力反對開放陸客遊台的民進黨,也不敢再開腔,甚至曾一度嘲笑馬團隊,所承諾的每天三千陸客來台未能實現。很明顯,馬英九已將陸客赴台旅遊,與「ECFA」等的發酵作用,視為其在二零一二年爭取連任的利器。因此,如果因此慘劇影響陸客赴台意願,對馬團隊將會是極大的打擊。

當然,馬團隊也是擔心此慘劇會令兩岸關係生變。此有前車可鑑,但肇因不是發生在台灣,而是發生在大陸,那就是十多年前的「千島湖事件」。在此之前,台灣民眾已經掀起了大陸熱,因台灣經濟發展遇到「瓶頸」,許多台商紛紛到大陸投資。大陸發生華東水災時,台灣民眾也不分藍綠,都踴躍捐輸。在西方國家藉口「北京風波」而對中國實行「封鎖」之際,這種熱絡情況是令人難忘的。這就使正準備以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談方面表露其「獨台」真面目的李登輝,擔心會阻礙其「台獨」步伐,因而利用「千島湖事件」借題發揮,發表諸如「土函政權」、「草菅人命」等極端語言,將此變成政治事件。由李登輝親信黃昆輝掌控的「陸委會」下令停止民眾赴大陸旅遊。島內「台獨」勢力更是借機叫囂,煽動「台灣獨立」,一時使兩岸關係蒙上陰影。雖然後來案情大白,事件逐漸平息了下來,但半個月來,島內旅遊業者損失了七億多元新台幣營業額、利潤四千多萬元,不少業者無法生存下去。更嚴重的是,此後台灣民眾的「大陸熱」嘎地降溫,因而許多人都認為,「千島湖事件」是兩岸關係受挫的關性轉折點。

對此,曾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的馬英九,應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蘇花慘劇」處理不好,不但有可能會令大陸客止步,而且更有可能會被民進黨拿來作藉口,破壞兩岸關係。因此,馬政府的積極搶救,也就可以理解。